侯仁之谈北京 侯仁之的北京情怀:巨擘不逝 爱在北京

2017-09-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侯仁之的北京情怀:巨擘不逝,爱在北京(4)_最新动态_光明网侯仁之,万宁桥,史学方法,台湾大学图书馆,1975年最新动态小师姐与大师弟的七十年恋情◎卞毓方(季羡林国际文化研究院院长)侯仁之的夫人张玮瑛1915年生于天津,小侯仁之四岁.张玮瑛的父亲是位名医,曾留学法兰西和德意志,母亲是位知识妇女,担任过天津广东中学董事.女青年会干事.张玮瑛天性聪慧,她读书早,加之跳级,三跳两跳,十六岁,就跳进了燕京大学中文系.读得好好的,又要跳,不,改.第二年,她转到了历史系."是否因为侯先生在历史系,您才和他转

侯仁之的北京情怀:巨擘不逝,爱在北京(4)_最新动态_光明网

侯仁之,万宁桥,史学方法,台湾大学图书馆,1975年

最新动态

小师姐与大师弟的七十年恋情

◎卞毓方(季羡林国际文化研究院院长)

侯仁之的夫人张玮瑛1915年生于天津,小侯仁之四岁。张玮瑛的父亲是位名医,曾留学法兰西和德意志,母亲是位知识妇女,担任过天津广东中学董事、女青年会干事。张玮瑛天性聪慧,她读书早,加之跳级,三跳两跳,十六岁,就跳进了燕京大学中文系。读得好好的,又要跳,不,改。第二年,她转到了历史系。

“是否因为侯先生在历史系,您才和他转到一起的呢?”2009年2月12日,笔者曾当面向张玮瑛老人请教。“哪里,”老人说,“我是1931级,转到历史系读二年级,侯先生是1932级,读一年级,那时,我还不认识他。我那么做,纯粹是出于喜欢。”

同在历史系,一个是小“师姐”,一个是大“师弟”。燕大历史系有一位名师:洪业。洪业先生开讲座,关于史学方法,地点在现今北大的俄文楼,当时叫适楼,教室在一层。上课时,张玮瑛人小,个子矮,喜欢坐一排。侯仁之总是坐二排,紧挨在张玮瑛的身后。

头一掉,就认识了。两句话一搭,就熟悉了。张玮瑛虽然是“师姐”,因为刚从中文系转过来,历史知识并不比侯仁之强,偶尔还要请教。侯仁之虽然是“师弟”,因为爱好文学,和张玮瑛也有的谈。

这就是缘。张玮瑛深情地回忆:“共同的课业和志趣使我们逐渐接近起来,课余有时在适楼南门外会面,而最常去的地方自然是图书馆。从图书馆出来,仁之总是先送我回到女生二院,再返回未名湖北岸的男生宿舍。”

张玮瑛有个姐姐,也在燕大读书。她姐姐的男朋友,正跟她父亲学医,一次到燕大,听说侯仁之,就想当面见见。谁知侯仁之躲起来了,玮瑛到处找,愣是找不着,急得哭鼻子。侯仁之自觉是个穷学生,在准岳父的弟子、也是准姐夫前露怯,在张玮瑛面前可是勇敢十分——1939年8月7日,两人在燕大临湖轩喜结良缘。鉴于国难当头,一切从简,证婚人是燕大校长司徒雷登,嘉宾只有导师洪业夫妇和李荣芳夫妇。

2009年8月13日上午,北京大学临湖轩东厅,一帮人热热闹闹地庆祝侯仁之与张玮瑛结婚七十周年。那天,到场的客人稍多,但也严格控制在十人左右,分别是燕大校友会、北大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北大图书馆以及台湾大学图书馆的代表,笔者有幸列席。

上午十点,张玮瑛女士先到,九十四岁了,依然步伐轻盈,面容姣好。几分钟后,侯仁之先生也到了,是坐着轮椅来的,从气色上看,相当健康,算得上面色红润,神采奕奕。

这是难得的机缘。北大的老教授中也有活到望百高龄的,但是夫妇双双迎来结婚七十周年的,数不出还有谁。据护士介绍,8月7日那天,老夫妇俩在医院里已经有过小型的庆祝,侯先生满怀感激地说:“亲爱的玮瑛,帮我成家,助我事业,七十年如一日。”此时此刻,大家让侯先生再表一次态,侯先生随即朗声道:“亲爱的玮瑛……”

台湾来的客人致词,她是台大图书馆的馆长林光美。林女士说,两位老人的“白金婚”纪念活动本来安排在8月7日,因为要等她来,才延迟到8月13日,她为两位老人送上最最诚挚的祝福。原北大副校长郝斌送上自己书写的一方匾,集的是古人的诗句:“接天荷叶无穷碧,卧看牵牛织女星”。

是的,对于这样高龄而美满的婚姻,世人是要手搭凉棚遥望,仰起头来兴叹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