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和柳传志 柳传志和倪光南分道扬镳内幕

2018-04-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曾经撰写<交锋>.<变化>等众多畅销书的作者凌志军,倾心写就的新作<联想风云>已于近日出版.这次,凌志军的视角落在了国内IT界风头正劲的领军企业--联想集团上.据悉,对于一些敏感话题,联想掌舵人柳传志不仅不避讳,而且对凌志军的写作相当配合,似乎要在书中抖出报料.另外,凌志军也在书中写到最近联想并购IBM之PC业务的细节,大胆披露了联想集团"蛇吞象"的惊世之举内幕.书中除了解读联想成功的秘密.解密联想企业管理内幕,更是将笔触深入到联想的内部人事矛盾,如

曾经撰写《交锋》、《变化》等众多畅销书的作者凌志军,倾心写就的新作《联想风云》已于近日出版。这次,凌志军的视角落在了国内IT界风头正劲的领军企业——联想集团上。据悉,对于一些敏感话题,联想掌舵人柳传志不仅不避讳,而且对凌志军的写作相当配合,似乎要在书中抖出报料。

另外,凌志军也在书中写到最近联想并购IBM之PC业务的细节,大胆披露了联想集团“蛇吞象”的惊世之举内幕。书中除了解读联想成功的秘密、解密联想企业管理内幕,更是将笔触深入到联想的内部人事矛盾,如备受注目的“柳倪之争”等。

如果我们跟随凌志军仔细检查联想档案,就可以发现,柳传志和倪光南分道扬镳的导火索竟是一桩小事。 倪光南的愤怒 事情起因于为倪光南开车的司机侯海滨连续发生四起交通事故,柳传志责令车队为倪光南更换司机。

有一天车队队长王威在同事中说,倪光南的夫人赵明漪曾抱怨“小侯给倪总开车不安全”。倪光南得知此事后异常愤怒。他认定王威“完全是捏造”,联系到自己和公司其他领导的矛盾,又相信这一事件背后一定大有文章,于是写了一封长信,直接送“李总并总裁室成员”、“呈报董事长”,同时又给柳传志本人传真。

信中关键的部分如下: 从事实出发,小侯给我开车中,是专心、认真的,从未发生过任何违章行为;至于在不为我开车的时候发生的事故,我不了解情况,不做评论。

我在任何场合都未说过“小侯给我开车不安全”。其他总裁室成员说过类似的话,但我并未表示同意。如果要捏造我的“意见”,把小侯给我开车认真遵纪的优点说成缺点,以便达到精简他的目的,试问这是想达到什么别的目的?为什么要把总裁室成员引入车队的矛盾中,甚至不惜用捏造的手法? 我建议,1.

王威应澄清事实,在多大范围内散布的,在多大范围内澄清。

2.王威应说明他这样做的动机。如果车队负责人有某些不正常的企图,我不认为他领导的车队能提供安全的服务。当然,王威这种捏造构成了对我名誉的毁谤,我保留采取其他行动的权利。

平心来看这封信,多少都会感觉到总工程师有些借题发挥,甚至会对一个功勋卓著的大科学家如此容易动怒感到迷惑不解。其实这正应了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经典特征:中国人已经习惯于“与人斗争”的逻辑,又经阶级斗争岁月的洗礼,所以特别善于在人事纠葛的细微之处发生无穷的联想,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都有可能包含巨大的意义。

这在古代就有“大风起于青萍之末”的训诫,在当代也有所谓“征途上处处有阶级斗争”之说。以这样的心情来看待当日倪光南的动怒,也许就不会感到奇怪。

柳传志的“最后通牒” 但是柳传志立刻对倪光南的“含沙射影”反感起来,决心与自己的这位搭档摊牌。他在一封回信中写道: 看了你给我的传真件,心中非常不安,也很不愉快,处理司机的问题,我表示过非常明确的意见,当我知道他4次撞车,还在值班时喝酒,我是坚决要求车队将他挂起来的,而且,我要求他们立即换司机给你开车。

当老蔡处理这件事情犹犹豫豫时,我非常生气,认为他太软弱,甚至在总裁室会议上,也为此和他激动过一次。

这就是你在传真中写到的“其他总裁室成员说过,但我并未表示同意”。难道我不关心你的安全吗?难道像侯海滨这种情况不该坚决处理吗?我实在弄不懂,你为什么要给总裁室成员发这么一封含沙射影的传真,我实在弄不懂,你到底要冲着谁来?要干什么? 写到这里,我心里很不平静,我们配合10年了。

这10年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多种原因之中,我们的配合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你在到公司来之前就是知名的科学家了,而我在所里只是一个无名小辈,你能那样信任我,支持我,使我能放手工作,这使我永远心存感激。在我们共同奋斗渡过难关的时候,那种胜利的欣慰,也使我永远不能忘怀。

我们有时间在一起谈谈心,谈谈自己的过去,谈谈对人的看法,谈谈对政治问题的看法,这些随便的谈话,使我们在尊重之中,又增添了感情色彩。 进一步讲,我们可以作为生死相依的朋友,即使退一步讲,我们也是君子之交,既非常纯洁,又有很深的感情。

你是个君子,但为人很固执,有时也很偏激,当你看谁好的时候,就什么都好,当你看谁不好的时候,又可能觉得这个人处处不好。从我内心讲,我对你是十分尊重的,而且,把能得到你的尊重当作是一种光荣。

我把对你的关心放在了十分的位置之上。当然,也可能有我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我不知道是什么问题,引起了你如此的不快,把我们10年相处的信任和友谊都一风吹掉,一定要把矛盾公之于众。我对你的最大意见就是性格太内向,话一定要憋在肚子里,而且,一定要积存够了再讲。

有时候,明明是误会,早讲早解决,也一定不讲,而且,一定觉得自己对。 如果有可能,我们当面将话谈透,把心里的话全倒出来,真正做到心心相印,你是个君子,我信得过你。

共商大计,奠定基础。今天的联想,无论是香港,还是北京,都处在非常紧要的关头,核心组能同心同德处理问题,尚难保证顺利过关,如果核心部分锣齐鼓不齐,结果很难设想。如果觉得恢复以前的感情有一定的难度,信不过我,不愿意讲透,那我们毕竟是10年的朋友,我们不必将矛盾公开化,我坚决退出核心组。

如果将矛盾公开化,实在太不值得,我很了解你的脾气,你也知道我的脾气,结果是越陷越深,最后公司分裂,那是非常可怕的事。

对我来说,就更可悲了。因为我历来很想将事情看透,我和你莫名其妙地发展成一种恶性关系,到底是为什么呢? 柳传志后来说自己的这封信“非常诚恳”,又说这是“最后通牒”。应当说,这两种说法全都没有错。

他当时刚刚摆脱美尼尔症的侵扰,觉得自己的“思路很不清楚,信手写来很不冷静”。但是他相信自己的一个感觉不会有错,那就是“倪光南开始找茬儿了”,于是在心里决定,这封信将是自己最后一次推心置腹:“如果他回信,我们还有机会好好谈一谈;如果他不理我,我就做彻底崩的准备。

”可是倪光南没有回信。他不再相信柳传志的诚意,认定那个人表面上句句感人肺腑,其实都是为了给别人看的,如若不然,他留着那信的底稿又为了什么? 这样看来,1994年春天在联想历史上的最令人悲伤之处,就是倪光南和柳传志彼此失去了信任。

很多人都会奇怪:柳传志能够那么宽容地对待给他带来极大麻烦的孙宏斌,倪光南也是忠厚长者,可是这两个人竟会为了一些小事如此剑拔弩张。

这是因为那些人不能理解,信任乃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纽带,它包含着巨大的情感也包含着坚定的信念,一旦失去,任何一个细小的嫌隙都有可能变成难以逾越的鸿沟。 摘自《联想风云》,凌志军著, 中信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联想三杰前程评估 杨元庆40岁过坎 联想一夜之间成为PC业全球第三,新帅杨元庆会不会急白少年头? 2004年12月8日,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杨元庆要出任新联想的董事长。

2004年是杨元庆的不惑之年,但这一年杨元庆却充满了困惑。联想跟IBM的合作无论成败,2004年,注定是联想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年。 杨元庆在2004年12月18日一次内部员工干部会议上,特别要求从当天起,跟IBM就是统一战线,应该像兄弟一样,共同开拓市场,而不是互相打架。

杨元庆表示,今后公司的通用语言是英语,为此,联想眼下开始准备在国内对员工进行外语集中培训。尽管对于中国联想员工,联想没有剥离的想法,可这种做法,难免在联想的老员工中产生对原有文化的失落感。

但根据IDC的数据,2003年联想在国内PC市场的占有率从30%以上下滑到28%左右。2004年第一季度,联想的市场份额更是跌至24%。

根据资深市场专家的看法,只有达到25%以上的市场占有率,行业的龙头地位才是相对稳固的。 也许杨元庆应该回过头去看一看,10年前自己是如何把联想PC做成中国第一的,辉煌得益于创新。如果跟着惠普、IBM走,就不会有今天的联想。

但最近3年来联想没有让人看到太多的创新,在一夜之间成为全球第三之后,杨元庆还必须想清楚该如何维护自己曾经拥有的“销售奇才”称号。 柳传志退休后N种生活 对一个闲不住的60岁老人来说,退休后会干些什么? 2004年12月8日,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柳传志人生走到转折点———他将从联想董事局主席的位子上隐退。

今天的柳传志已年过60,与很多退休的老人所不同的是,柳传志依然说话浑圆有力,十分健朗。

也许正因为如此,人们才更关心他如何走完今后在目前看起来还并不短的路。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邓荣霖教授认为,从他对柳传志的了解来看,柳传志不会出面直接干预联想的各类事务,但他肯定会关注。

而且他对未来的联想会有影响,与联想一刀两断是绝对不可能的。 柳传志曾经说:“人家要采访我,只要我同意了,我就真诚地回答别人的问题,心里是怎么想的,嘴里就怎么说,即使是有些话现在不能说,但我决不欺骗别人”。

如果柳传志一直坚持这种为人处事的风格,相信,书中必然有很多“猛料”,譬如联想成果秘密之类的。 一位同行说:“现在不是流行写回忆录什么的吗,现在联想与IBM搭上线了,柳传志可以把他的回忆录拿到外国去卖。

” 沃德操盘新联想 用史蒂夫·沃德做CEO,是联想“师以长技以治夷”。 史蒂夫·沃德,一个略显陌生的名字。为什么选择沃德出任新联想CEO?柳传志表示,多方面考核是确认CEO的重要条件。

而他并没有具体解释“多方面”的含义。 新联想的总部将设立在纽约,而北京和美国北卡州的罗利将成为其主要运营中心,销售办事处则将遍及世界各地。12月8日,这位新任CEO史蒂夫·沃德在罗利的运营中心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出席签字仪式。

他透露说,这将成为他管理联想北京业务的主要方式。不过沃德也表示,今后将在北京设立办公室,每个月至少来一次。 在发布会上,沃德通过视频评价新东家说:“新联想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力资源——联想的一万名员工打造了中国PC界的第一大品牌,而来自IBM的近万名员工过去的表现也是有目共睹的。

”对于将来,他显示出志在必得的“野心”。(摘自《时代人物》)《新闻午报》2005年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