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三将军后人 郑国仲将军 从军二十年回家后惊呆老父母

2018-01-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彭总一行人马,胜利突出包围圈后,十字岭往西的几道山沟内,到处还有突围的人流.敌机对那里猛烈轰炸,十字岭西的山庄.土林背等地响起更加激烈的机枪声.而十字岭南山下也正打得火热,机枪声.步枪声.手榴弹爆炸声交织在一起.一股敌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妄图抢夺十字岭.我三连凭借有利地形奋起反击,敌人伤亡不少,一批接一批的退了回去.狡猾的敌人又妄图从对面西山向北迂回运动,也被我三连火力截断,使敌人的阴谋没能得逞.我控制下的十字岭山顶上,开始几个山包背面还可隐蔽,后来红土垴方向的炮弹不时袭来,加之飞机轰炸扫射,结

彭总一行人马,胜利突出包围圈后,十字岭往西的几道山沟内,到处还有突围的人流。敌机对那里猛烈轰炸,十字岭西的山庄、土林背等地响起更加激烈的机枪声。而十字岭南山下也正打得火热,机枪声、步枪声、手榴弹爆炸声交织在一起。

一股敌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妄图抢夺十字岭。我三连凭借有利地形奋起反击,敌人伤亡不少,一批接一批的退了回去。狡猾的敌人又妄图从对面西山向北迂回运动,也被我三连火力截断,使敌人的阴谋没能得逞。我控制下的十字岭山顶上,开始几个山包背面还可隐蔽,后来红土垴方向的炮弹不时袭来,加之飞机轰炸扫射,结果使山包几面受击,扼守十字岭的任务就变得更加艰难。

幸好我三连是七六九团的模范连队,老红军的基础,英勇善战,能攻善守。

他们既理解敌情严重,更理解掩护任务的重要。狡猾的敌人左侧偷袭,背后包抄两次失败后,又从正面强攻十字岭,向我拼开了老命,枪声炮声一阵紧似一阵,震耳欲聋,硝烟几乎把白昼变成了黑夜,但敌人几次强攻还是被我顽强的火力击退。我三连牢牢扼守在自己的阵地上,任你炮火连天,我自岿然不动。

因十字岭这一有利地形始终在我控制之下,有效的保证了突围道路畅通,我突围的人流和骡马辎重,沿着山坡小道,似几条长龙,陆续向十字岭北部蜿蜒转去。

太阳偏西了,又有一队人马走上山来,他们排着一路纵队像平时行军的样子。王亚朴教导员见状,大声喊道:“怎么这样慢慢腾腾?快,快向那里走!”

奇怪,这支部队和别的部队不同,竟然不听王的“命令”。为首的一人反而向王走来,笑着问道:“你看见13号了么?”

13号?13号不是彭总战时的代号么?王回答:“没有看见。”他又问罗瑞卿、杨立三等首长的情况,他听王说“没看见”和“不晓得”后,显得非常焦虑和不安。王一面回答一面想,这是谁呢?仔细一看,不由一怔,才辨认出是我们的左权副参谋长。

左权环顾十字岭的前前后后,又询问王的职务、部队番号和三连部署情况后,脸上才露出满意的笑容,说:“你们的部署和决心很好。告诉同志们,坚守这个山岭很重要。现在还有很多人在山下,丢了这个山岭不堪设想。你们一定要坚持到底,只要还有一个人没出去,就不能撤退!只有人员都转移出去,才是完全的胜利。”

“是!请首长放心,我们一定坚持到底。请首长尽快离开这里。”王回答后,左副参谋长微微笑一笑,点点头,才向通往北艾铺的山里走去。

左权殉国

左权同志始终和最后面的突围部队在一起。无论他走到哪里,哪里就信心倍增,士气大长,“太行山压顶绝不动摇,誓死保卫总部安全转移”的口号不时在空中回荡。

太阳偏西时分,当看到被围的总直人员大部分已分路突出重围,并获悉彭、罗、杨等首长也跳出敌合围圈,左权将军的脸上才现出欣喜之情。这时,敌人又从四面向十字岭发动了猛烈攻击,左权同志机智沉着,从容自如的指挥着部队突围。

当他和部分突围人员冲到第三道防线时,发现挑文件箱的同志没有跟上来,急令熟悉情况的警卫员郭树保去找,以保我机密文件的安全转移。护送彭总突围后,又返回来接应左权的郑国仲团长和唐万成连长,恳求他尽快离开这里。

他却说:“我不能离开,这里不能没有我。”他深知一个指挥员在这关键时刻的一言一行,会给战斗胜利产生多么大的影响。正在这时,一颗呼啸的炮弹飞来,他高喊:“同志们快卧倒!”大伙应声卧下,然而,昂然挺立的左权同志却被弹片击中头部,年仅36岁,血染沙场。

我转移人员全部突围之后,十字岭失去控制意义,扼守十字岭的我三连,互相掩护,由南向北撤出阵地。事后王亚朴教导员对三连作战斗总结时说:“今天的仗我们在被动中打了胜仗。第一,我们控制了十字岭,总部安全转移;第二,敌人表面凶狠,色厉而内荏,只敢打枪打炮,就是不敢冲锋肉搏,是三连手下败兵;第三,我们伤亡少,一伤二亡,轻伤无人报告,代价不大。是一次被动中的胜仗。”

日落前夕,日军先后占领了南艾铺和十字岭。夜幕降临后,怕死的敌人龟缩在山头支起的帐篷里,点起簇簇篝火壮胆,却不敢向外游走一步。敌人相继占领了这一带地区的各个制高点和要道口,还要进行十余天的“梳篦式”搜山、“扫荡”,企图挽回失败的命运。

朝鲜战友立战功

罗瑞卿主任率领向东南方向突围的野政直属队伍,也大部分是些机关干部,携带的行李、公文箱子多,行动比较迟缓,于下午4点到达窑门口一带。当他们沿着山沟正在行进时,突然发现前方两面山头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敌人。敌人发现这支庞杂的转移队伍后,一面打枪,一面像一群饿狼似的哇哇乱叫。

接着敌机也飞来助战,在头顶上反复俯冲,炸弹不时地在队伍的前后爆炸,就在这十分紧要关头,罗主任出现在一个小山坡上。他挥臂高呼道:“同志们!我们同生死,共患难,大家要沉住气,听指挥……”接着,罗主任命警卫排到西面狙击尾追敌人,又命当时受我总部指挥的朝鲜义勇军狙击东面敌人。

朝鲜义勇军,自然是朝鲜人组成的队伍,其成员都是流亡在国统区的朝鲜爱国者。他们最初在国民党第五战区活动,国民党的消极抗日和对朝鲜人歧视傲慢的态度,使这些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尊心的朝鲜青年极为愤慨。

他们从生活实践中看到,只有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才是中国人民的希望,才是朝鲜人民的真正朋友。他们决心到敌后根据地去,和八路军并肩打击日本鬼子,以便将来打过鸭绿江,解放自己的祖国。为此,他们同国民党进行了种种尖锐斗争,经过许多困难和曲折,最后辗转到我太行山根据地。

虽然他们仅有一百余人,但大都是干部,懂日语,受过军事院校的正规训练。在八路军中,他们是半武装的宣传队伍,主要任务是用演讲、贴标语、向日军喊话等形式,来宣传、揭露日军侵华战争的非正义性,激励中国人民起来抗日。

我党为爱惜这支国际主义队伍,一般不让他们到前沿阵地去,而今,面临与敌人的狭路相逢,朝鲜同志义愤填膺,纷纷请战,罗主任只好批准他们担当狙击任务,舍此,再无任何武装力量可支派了。

朝鲜义勇军接到命令后,马上分成两队,急速奔向东面的山头。密集的枪弹在头顶上飞啸着,织成一道道严密的火网,但丝毫没能阻止他们的前进。一会儿,义勇军的机枪在山头上咆哮起来。敌人遭到这个突然打击,便仓惶的集中火力向义勇军射击。

这样,就给我造成了条件,使我们得以摆脱敌人的尾追,蜂涌般的向黑龙洞方向突围。这次战斗中,朝鲜义勇军打得十分英勇,他们只有一挺机枪,其余是步枪,却顶着敌人数倍于我的枪弹,临危不惧,顽强应战。敌人一次次疯狂的向他们阵地猛扑,他们始终没有后退一步,直到我们的增援队伍赶来,他们才和增援部队一起跳出了包围圈。但令人痛心的是:义勇军中的陈光华、石鼎等同志在战斗中光荣牺牲了。

罗总迂回太行山

当罗主任率领一行人马冲出第一道封锁线,南行到黑龙洞时,又遇上一股敌人,他们占领了正前方的东山山麓青塔村,封锁着沟口,使我不能通过。正好这时前来掩护总部转移的一二九师十三团赶到这里,罗主任命十三团抢占青塔后山,掩护机关从青塔后沟的北坡登上东山去。

两架敌机来了,向我轰炸扫射,我转移人员不得不就地卧倒隐蔽。当我十三团冲上对面的南坡上,英勇压制下敌人的火力,并又对空射击,我转移人员才得以通过这又一道封锁。天黑以后,他们进入一个小村庄休息做饭。饭前,罗主任传下命令:马上轻装,吃饭后继续向东转移,要在一夜间越过太行山脊,摆脱敌人,转移到黄泽关通阳邑的南洺河河谷一带。那是敌人“铁壁合围”的一个空隙。

从这里登上太行山颠,是一个陡坡,只有羊肠小道,荆棘丛生。因路陡难行,一连几匹军马摔进沟里,再没出来。罗主任坚定地率领队伍往上攀登。好不容易登上山颠,有了较为宽平之路,但人们干渴得嗓子冒烟,一点水也找不上,越走越渴,这时,才理解到“渴望”这个词的真正含义。

黎明终于来临,举目远眺,雄伟高大的太行山山影轮廓分明的映在熹微的晨光中。南洺河两岸的村落、道路隐约可见。

队伍行进到太行山东麓的小店、管陶村一带休息做饭,同杨立三部长率领的后勤队伍相遇了,同武安地方工作队也取得了联系。大家首先喝了满肚子开水,但饭还没吃完,又传来东山后活水、册井的敌人向这边出动。罗主任立即命令在东山上布阵的十三团准备迎击敌人。

当队伍沿着东山麓向北转移时,从活水出动的敌一个大队,已占领了东山上一个山头,准备向我压来。战斗部队立即向敌人进行了牵制射击。这时杨立三部长立即命令野政警卫班狙击敌人,同时命令大家跳下崖去。

因为这是一段断绝地带。听到命令,只有十几人的警卫班,沉着占领有利地势布阵,大家也立即向下跳去。郝治平(罗瑞卿夫人)和鲁艺的木刻家、剧团演员也都纷纷跳了下去,有的碰伤了头,有的摔坏了腿。

突然,罗主任骑在马上的高大身影出现在南洺河的大道上,高喊:“同志们,跟我来!”于是队伍重新集合,几十队人马涌上去,在大道上汇成长长的队伍,跟随罗主任,直奔黄泽关下南洺河的源头柏草坪而去。在这里,为缩小目标,转移队伍又分开行动,一二九师十三团也奉命去执行其他战斗任务去了。

罗主任所率人马,又沿着曲折的道路向西攀登太行山主脉。走了一夜,凌晨登上山顶一个叫功德崖的地方。从这里极目四望,千山万壑,犹如碧波万顷的海洋,红日浴海而出。

从这里向西俯瞰,是一个巨大的山谷,那远方的一个谷口,正是前天突围的窑门口,附近一个山岭,即是左权将军壮烈牺牲的十字岭。大家站着默哀了一会儿,便分散到几个小山庄和窑洞里休息做饭。3天3夜没有休息了,又饿又累,但既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只好喝足了地窖里汲出来的水,随便吃上几口饭,把剩下的饭装在茶缸里,带在身边。

这时分散的队伍传来罗主任的命令:我们仍处在敌人的包围圈之中。一二九师各团队还在外线打击敌人,敌人要用“梳篦战术”在包围圈内反复实施“抉剔清剿”。我们必须再一次化整为零,组织游击小组,各自活动,以分散敌人目标,在内线牵制敌人,配合外围打破敌人的“铁壁合围”。

于是,野政各部门立即组成游击小组,各组分了粮食和现款,自己放哨,自己侦察敌情,自己决定行动方向。本准备当晚行动,但到半下午,又传来敌情:一个轻装的敌突击队,带着轻机枪和小炮来袭。罗主任急令各游击小组提前分散行动。

但当看到罗主任率领一个小小队伍出发时,各小组又不约而同的跟了上去,就像孩子离不开娘似的。敌人的枪声响了,此时此刻,罗主任也完全理解大家的心情,在这危急时刻,他也舍不得离开大家。他没作声,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声和发射的炮弹,率领着大家由快步变为跑步转移。在敌人的追击下,在起伏的太行山上,翻越了几道山梁,终于摆脱了敌人。敌人的袭击又一次失败了。

天近黄昏,密密的树林遮盖着山沟,这里有潺潺的清泉,大家痛饮一番,坐在泉边休息,汗水尽落。片刻之后,罗主任站在大家面前,有一分钟之久没有吭声,用爱抚的目光看着自己的阶级兄弟,然后,用果断地、充满战友感情的声调说:“我们同生死共患难,但不能同归于尽啊!”大家听了后,没再说什么。各游击小组组长,各带着自己的人马分散而去。

化整为零的决策,很快就把被动局面扭转过来。在内线几十个游击小组,留下的独立班、排、朝鲜义勇军,结合当地群众和地方工作队,到处骚扰敌人,牵制敌人,干扰敌人的交通运输线,分散敌人的目标,使敌人疲于奔命,到处扑空,四处碰壁。所到之处都是坚壁清野,折去井架辘辘,封死井口的无人村庄。加上一二九师和军分区游击队在外线痛击敌人,经过一个月的苦战,敌人终于支持不住了,“铁壁合围”的计划终告失败。

殉国英烈垂千古

在赵姑村,彭总命欧团长带领3个连返回南、北艾铺一带,去接应和收拢突围失散在山里的同志。并交待:第一,尽快找到左权同志的遗体,负责掩埋好并记住地点,以便日后重新安葬。第二,迅速打扫好战场,把牺牲的同志集中掩埋,收拾到的遗失物品集中管理。

欧团长一行人马赶到十字岭时,敌人已经撤退,他们很快在十字岭偏向南艾铺一侧的山沟找到左权遗体,并将遗体抬上岭顶,由卫生队队长宋一珍和医生含泪将遗体擦洗干净,换上崭新的灰布军衣,盖上红旗,掩埋后立了个木牌以做标记。

他们又一边清理战场,挖坑掩埋了牺牲的其他同志,一边派人四处喊话,寻找躲在山里而失散的同志。开始,并不见有人出来,怕是敌人诱惑;后来改用吹号的办法来召唤,还算灵验,没半天功夫,失散的人们陆续从草丛、岩洞、山沟里三三两两走了出来。

其中党校学员较多,不少人因饥饿浑身无力,几乎是爬着出来的,有饿昏的由别人背着走。当见到亲人、战友前来解救他们,都无不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这次反“扫荡”战役历时一个月,敌人“铁壁合围”我总部的战略计划,终于被我粉碎。敌人伤亡300余人,而我方也牺牲了许多同志。从一些当事人写的回忆史料查到的有:

八路军总部:副总参谋长左权。

《新华日报》社:社长何云、政委朱三省、国际版编辑缪乙平、编辑黄中坚、乔秋远、总务科长韩秩吾、经理部主任黄君钰、医生韩瑞生、译电员王健等46名同志牺牲。

朝鲜义勇军:陈光华、石鼎、胡维伯、孙一锋、韩道成、朴哲东、石现淳等。

中共北方局:政权委员会秘书张衡宇、岳一锋、宣传科长刘毓璠,政策研究室11人全部遇难。

野战政治部:组织科长李文楷、干部科长龚竹村、保卫部科长李月波。

冀南银行:行长赖勤。

太行五专署专员:赵进扬。

偏城县:妇救会主席朱坚,财粮科长江玉堂。

左权将军的警卫员:郭树保。

野战后勤部:政治部部长谢翰文。

战争过后,太行山军民为纪念反“扫荡”战役中牺牲的左权将军和牺牲的抗战烈士,万人签名,要求将辽县易名“左权县”。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批准这一要求,1942年9月18日起,辽县易名左权县。太行山军民还创编了《左权将军小调》到处传唱,并一致要求在太行山上兴建“抗战殉国烈士公墓”。

1942年10月10日,左权将军陵墓在涉县石门村之山清水秀、群锋朝拱的北山坡上建成,左权将军的遗体安葬其内,于次年8月又安葬了何云、张衡宇、陈光华、石鼎等。在痛悼左权英灵之际,朱德总司令写下了: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周恩来副主席、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杨尚昆书记(北方局)等领导同志也都写了悼念文章分别发表在《新华日报》和《解放日报》上。

建国后,由朱总司令亲手提名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在邯郸建成,左权将军和其他8位烈士迁葬其内。原涉县石门墓址,至今保留原样无损,时有游人到此参观凭吊。近年,由河北省宣传部、文物局主办,辽城乡党委、政府承办,重修了烈士公墓,并新建了“朝鲜义勇军烈士纪念馆”,新铺了柏油路,更成了红色之旅的好去处。

注:根据亲历此次战役的原八路军总部警卫团团长欧致富,原一二九师七六九团团长郑国仲,一营教导员王亚朴,原八路军政治部唐平铸、陈斐琴、解力夫的回忆资料和郭喜同志讲述整理。

郑国仲将军回忆录

站稳脚跟 坚持下去

郑国仲

    (少将军衔,当时任刘邓野战军三纵副司令员,解放后担任海军副司令员)

     一九四七年秋,我们随着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当时我们三纵队司令员是陈锡联同志,我和曾绍山任副司令,彭涛同志任政委,阎红彦同志任副政委。进山后,纵队决定,兵分两路,共同挺进皖西。

八月底,我率八旅先于纵队主力,从河南固始出发,踏上了皖西的征程。进皖西后第一个大仗是张家店战斗,集中我纵三个旅,由我指挥。此战,全歼国民党整编八十八师师部和其率领的六十二旅。共毙伤敌人九百余名,俘敌少将副旅长唐家楫以下官兵四千七百多名;缴获山炮三门及各种枪数千支。这次胜利,标志着我们在皖西完成了战略展开任务,打开了皖西斗争的新局面。

     皖西地区各县的民主政权和人民武装也随着我纵的军事胜利而逐步地建立和加强起来,重建了根据地。他们先后调整和加强了原来的舒六、岳北、潜太、桐庐、庐北、寿六、霍山等六七个县的党政军领导力量。

成立了六安、金寨、霍山、舒城、霍邱、肥西、岳西、太湖、潜山、宿松、望江、怀宁等十二个县的县委或工委、县政府和县大队。建立了新划的独山、六合、金东、金北、太平、霍固、太西、太岳、桐潜等九个县(办事处)的党政机关和武装部队。

     张家店战斗后,转入到湖北配合兄弟部队在高山铺又打了一个大胜仗。经这两次胜利的战斗,我军已完成了挺进大别山的战略展开任务。

     一九四七年十月十日,党中央发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等重要文件。根据这此文件精神,中共中央中原局也发出了《放手发动群众,创建大别山根据地》的指示,要求在全区内普遍宣传土地法大纲,立即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

     一九四七年十月底,再转到安徽省太湖地区。刘邓首长在太湖刘家畈胡家祠堂召开了一次会议,我们三纵队旅长以上的干部都参加了会议,也有地方党政军领导干部参加。这次会议时间长,共开了三四天,住了七八天,不能长住。

会议上传达贯彻了中央土地法大纲,部署了土地改革,研究了如何解决武装及战略战术和皖西地区党政军组织设置等重大问题。这三个问题都要与打仗联系起来,如何发动群众,就只有进行土地改革、打倒地主、官僚;站稳脚跟,就要建立自己的组织 ,成立党政军机关进行领导和管理。

桂系军队七十六师、七十四师,长期在那一带活动,特务和情报人员多,必须要有武装去对付他们。会议上还听取了皖西地区党政军负责同志的汇报,最后又听了刘邓首长的报告。

     会议决定,为加强寻皖西的领导,从三纵队抽出一批干部,分别和南下工作团一起,协助地方政权的建立和群众工作,并令我纵抽出七旅二十团、八旅二十四团、九旅二十七团和纵队教导团、补充团,与皖西支队合并,共约万余人。

十一月十五日正式宣布皖西军区,皖西区党委和行署成立。下辖皖西地委、专署和军分区。一地委、军分区司令员为孔令甫、政委卢仁灿、主力部队为我纵七旅二十团和军分区基干团。

二地委、军分区司令员马忠全、政委张伟群,主力部队为我纵八旅二十四团和分区基干团。三地委、军分区司令员曾庆梅、政委马芳庭,主力部队为我纵九旅二十七团和分区基干团。一九四八年二月又成立了四地委,军分区司令员吴万银,政委唐晓光,主力部皖西军区派出的两个连和江淮纵队吴万银部。这些组织的建立和加强,为“站稳脚跟,坚持下去”奠定的基础。

     自从刘家畈会议后,一直到一九四八年中季,敌人的兵力大量地向大别山压过来,斗争更为激烈,我们的困难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生活、作战都很困难。我们一而作战一面土改,衣服、粮食都要自己去解决。

部队自己去筹粮、筹款,筹得到就吃饱一点,吃好一点,筹不到就不吃了。行军背米袋,无论是当官的当兵的一视同仁,都要背,不背就没有吃。总之,山外形势很好,这里的形势却非常紧张,所以首长提出来土改、打仗、建立组织,都是针对大别山的形势而言的,也就是如何自下而上下来,站稳脚跟,坚持下去,只有解决这三个问题,才能过到站稳脚跟的目的。

     秋去冬来,大别山区的天气更是冰冷萧瑟。加上敌人对我军的“围剿”,斗争更为艰巨,几乎每天都要行军或有小的战斗,可战士们穿的还是单衣、草鞋,由于我们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和地方政权的建立,在地方政府的协助下,在山区人民的支持下,我们很快便筹齐了衣料,自己动手做起了棉衣,虽然做出棉衣五花八门,但由于是自己缝制的,穿在身上暖融融的。

此录已经本人审阅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五楼九号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