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作孚北碚 卢作孚当年如何在北碚搞“乡村建设”?

2017-11-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标题:卢作孚当年如何在北碚搞"乡村建设"?记者 任重你有可能不认识高孟先,但你应该知道卢作孚.昨天上午,<高孟先文选>首发座谈会暨文物捐赠仪式在北碚卢作孚纪念馆举行.而高孟先长期跟随爱国实业家卢作孚,直至1979年去世.昨天的捐赠仪式上,其后人捐出了大量上世纪20年代末到50年代的北碚老照片.信件,不仅为重庆北碚的地方建设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还提供了大量当年卢作孚解放前,在北碚从事"乡村建设"的研究材料.一直对卢作孚进行研究的西南大学教授刘重来说,这批

原标题:卢作孚当年如何在北碚搞“乡村建设”?

记者 任重

你有可能不认识高孟先,但你应该知道卢作孚。

昨天上午,《高孟先文选》首发座谈会暨文物捐赠仪式在北碚卢作孚纪念馆举行。而高孟先长期跟随爱国实业家卢作孚,直至1979年去世。昨天的捐赠仪式上,其后人捐出了大量上世纪20年代末到50年代的北碚老照片、信件,不仅为重庆北碚的地方建设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还提供了大量当年卢作孚解放前,在北碚从事“乡村建设”的研究材料。

一直对卢作孚进行研究的西南大学教授刘重来说,这批史料的最珍贵之处,就是弥补了史学界,在研究卢作孚在北碚兴起“乡村建设”的史实缺失。

捐出上千张照片、400多信件

高孟先于1928年来到北碚,成为卢作孚主持的峡防局少年义勇队成员,而当时的峡防局主要是对付当地的匪患。后来,长期跟随卢作孚和其弟卢子英工作,在日记中记录下了大量当时跟随卢作孚的工作情况。

在昨天的捐赠仪式上,高孟先儿子高北南说,所有捐给北碚区博物馆的文物,包括老照片1000多张,信件400余封,日记30余册。涵盖的年份,从上世纪20年代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卢作孚逝世。

这些史料中,包括30年代的北碚的体育大会照片,重庆北川铁路的建设情况,抗战时和解放初期,北碚张自忠陵园的祭奠情况等。

高孟先逝世后,这些史料在高家沉睡了半个世纪,保存完好,直到2014年才被外界所得知,北碚区博物馆、西南大学、重庆自然博物馆等历史专家经过仔细考证,认为具有很高史料价值。高北南及其亲属也决定,将这些史料捐赠给北碚博物馆以研究。

曾为自然博物馆打下基础

西南大学教授刘重来说,这批史料中有两部分相对更值得关注。一方面,是1929年,高孟先随卢子英到川边做标本采集,以及夷人社会调查,留下了大量日记和照片。重庆时报记者得知,这些标本和调查资料,至今还有部分保留在重庆自然博物馆中,可以说这是为当年西部科学院,现在自然博物馆最早打下的基础。另一方面,是高孟先随卢作孚,到华东等地考察工作记录,为后来在北碚兴起的“乡村建设”,提供了宝贵史料研究。

在上世纪20年代,国民政府更看重大城市建设,但不少有识之士在中国大地掀起了空前的乡村建设思潮与乡村建设运动。其中,梁漱溟、晏阳初、卢作孚被誉为“民国乡建三杰”。卢作孚在北碚“乡村建设”的思路,就是注入资本,兴办企业,刺激地方经济发展,一度让当地经济欣欣向荣。

补充重庆北碚历史史实

重庆时报记者发现,北碚博物馆馆藏的卢作孚所作《四川嘉陵江三峡的乡村运动》一文中这样描绘“乡村现代化”蓝图:

一、矿业,有煤厂、有铁厂、有磺厂;二、农业,有大的农场、有大的果园、大的森林、大的牧场;三、工业,有发电厂、有炼焦厂、有水门汀厂、有制碱厂、有制酸厂、有大规模的织造厂。四、交通事业,山上山下都有轻便铁道、汽车路,任何村落都可通电话。同时,人民皆有职业,皆受教育,皆能为公众服务,环境清洁、美丽、可居住、可游览。

刘重来告诉重庆时报记者,卢作孚的理念,到现在看来都是先进的。重庆从20年代到1949年在北碚发起乡村建设,其实有部分经验还被梁漱溟、晏阳初等人,推广到了全国各地。而且,卢作孚当年由于理念太超前,还存在部分国民党要人不接受的问题。不过,当时四川军政要人刘湘,杨森等人倒是很支持卢作孚,所以才得以在重庆北碚进行。

目前部分文物已经开始在卢作孚纪念馆展出,市民可前往观看。接下来,北碚博物馆将针对这些史料进行进一步研究,然后公布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