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子杜江 杜江:做一粒小小的石子

2018-02-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我愿做一粒石子,默默地铺在道路上,承载来往奔驰的车轮,碾碎自己,当好富民铺路石."这是明水县公路管理站站长杜江日记中的一段话.从5年前来站任职以来,他就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处理沉疴顽疾当时的公路站连职工工资发放都难,在职职工每年仅发9个月工资,剩余3个月工资没有资金来源只能挂账,人心涣散,工人上访较多,上班的人寥寥无几,办公楼破旧不堪,冬天室内温度10度以下,办公设备老化,生产设备陈旧,在全省养护检查评比中排在全市最后一名.当杜江走进办公室,一大群职工将他围住,七嘴八舌地质问:&quo

“我愿做一粒石子,默默地铺在道路上,承载来往奔驰的车轮,碾碎自己,当好富民铺路石。”这是明水县公路管理站站长杜江日记中的一段话。从5年前来站任职以来,他就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处理沉疴顽疾

当时的公路站连职工工资发放都难,在职职工每年仅发9个月工资,剩余3个月工资没有资金来源只能挂账,人心涣散,工人上访较多,上班的人寥寥无几,办公楼破旧不堪,冬天室内温度10度以下,办公设备老化,生产设备陈旧,在全省养护检查评比中排在全市最后一名。

当杜江走进办公室,一大群职工将他围住,七嘴八舌地质问:“工资、菜金什么时候给?什么时候能进入省编……”一股脑的问题让他措手不及,满脑子都是“怎么办”。

军人出身的他面对困难没有打退堂鼓,而是敢于亮剑,迎着困难上,争第一、扛红旗。

杜江一边安抚职工情绪,一边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在省市争取到资金470万元,将2012年10~12月份工资全部补发到位。目前,公路站职工由2012年人均月工资1700元提升到2016年人均3170元。

在他的积极奔走下,编制、菜金、兑现职称工资等问题,一一予以解决。办公楼和家属楼全部接入大供热,室内的温度一下子就达到了20多度了,办公和生活环境变暖了,职工们心更暖了。

杜江把全站职工全部纳入医疗保险,为一线生产职工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年年都组织职工体检,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 职工家里的大事小情,杜江更是牢记在心。退休老职工王奎富曾经是全站的技术能手,患有肺癌。

逢年过节杜江都带领班子成员去看望他。范友河患上直肠癌,杜江第一时间赶到他家,一边鼓励他要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一边自掏腰包拿出2000元钱交给他,让他补充营养,又从单位工会的会费中拨出5000元钱,保障他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护好公路保畅通

站里的养护车辆老旧,无法满足当下养护生产的需要,杜江多次跑省、市、县沟通协调争取养护资金,相继购置了轮式装载机、双钢轮振动轧路机、压降设备、路面切割机、打草机等养护施工机械,大大提高了公路站养护生产能力,彻底改变了原有以人力为主、机械为辅的养护生产模式。

杜江提出,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积极与各乡镇进行协调沟通,由公路站出人、出设备,有条件的乡镇出资,对辖区内的农村公路进行全面养护,有效延长了公路的使用寿命。

杜江结合全县的危桥维护、安保等项目,多次与省市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去争取资金。曾一连七天蹲守在领导办公室门口,直到项目报告批下来。几年来,共争取资金1250万元,完成生命安全防护工程项目22个。

如何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杜江积极探索治理路肩、边坡水毁新办法。创新运用在道路水流汇集处预埋设pvc水管,由堵变疏,将积水导出路面,使路肩水毁得到提前处治,避免了水毁情况的发生,2014年至今没有出现路肩、边坡水毁灾害的发生,降低了养护资金的投入,这一做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并向全省推广。

针对明水桥头锥坡多为土质结构、水毁严重的情况,采取春秋两季桥头锥坡插柳的生物防护方法,改被动为主动,使桥头锥坡得到了有效防护。采取延后打草时间,待草籽成熟脱落后,再用打草机械对路肩草进行修剪,增加了草皮的密实度,增强了抗雨水冲刷能力,2014年至今全县干线未发生一起水毁事故。 辛勤的付出终于得到回报,经过6年的努力,公路站的综合排名从2012年的最后一名,一路攀升为全省第一名。

危难之时显身手

2013年,明水遭遇洪水侵袭,通肯河沿线村屯告急,急需爆破河中围堰泄洪,找不到爆破手。杜江主动请缨当起爆破手,在洪水中奋战7天,成功破拆了河中围堰,使沿河群众的生命财产得到保全。

2015年,局里抽调他到黑大公路指挥部负责明水段征地、拆迁等协调工作。他每天天不亮就到路段巡查,并将踏查出的具体情况及时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进行汇报,五进省交通运输厅,征得大力支持,黑大公路指挥部主动变更项目规划,追加投资1.5亿元,将县城区过境路由原先的5.1公里延长到7.6公里,宽度由24.5米拓展到38米,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形象。

他主动作为,组织人力,对全县的44条通乡、175条通村公路进行了翔实踏查统计,及时上报给省级交通主管部门,纳入公路建设项目库,为明水的公路项目对上争取工作创造了先决条件。 杜江说:“我就是一名打头的养路工,愿做一粒小小的石子,填平公路的沟坎坑壑,让管护的每条公路成为平安路、畅通路、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