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永华的女儿 吃甘蔗最甜的一段 林洋电子(601222)董事长陆永华回归光伏

2017-08-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中国的光伏业界,与施正荣.杨怀进.瞿晓铧等大佬一样,陆永华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名字.创设林洋新能源.和朱共山及靳保芳一起推动江苏中能硅业的成立.以一纸合同使彭小峰得以切入多晶硅领域,陆永华亲身参与和见证了中国光伏行业的多个历史进程.2004年,陆永华投资创立原林洋新能源,继而获得花旗集团.Good Energies.弘毅投资.联想投资等机构合计5300万美元投资青睐,并于2006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在最初为光伏巨头Q-CELL代工之后,林洋新能源迅速发展壮大,2010年的产能约达到900MW,入列全

在中国的光伏业界,与施正荣、杨怀进、瞿晓铧等大佬一样,陆永华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名字。创设林洋新能源、和朱共山及靳保芳一起推动江苏中能硅业的成立、以一纸合同使彭小峰得以切入多晶硅领域,陆永华亲身参与和见证了中国光伏行业的多个历史进程。

2004年,陆永华投资创立原林洋新能源,继而获得花旗集团、Good Energies、弘毅投资、联想投资等机构合计5300万美元投资青睐,并于2006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在最初为光伏巨头Q-CELL代工之后,林洋新能源迅速发展壮大,2010年的产能约达到900MW,入列全球光伏组件10强。

出人意料的是,在林洋新能源如日中天之际,在2010年二季度总体营收同比增长105%的前提下,陆永华再将林洋新能源剩余股权转让给韩华集团,林洋新能源最终变身韩国企业。

随着如今林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南京江宁区,这位光伏业的元老有很多话要说。

“现在这个市场还是蓝海,而且组件产能的过剩和市场的扩容,是进入的最佳时机。”林洋电子董事长陆永华对记者感慨。不过进入的领域已非原先熟悉的组件生产,而是更下游的系统集成。

陆永华回忆,彼时卖掉林洋新能源有很多考量,其中一个因素是行业进入者过多,“市场虽然成长,产能扩张却更加猛进,最后只能在价格上拼刺刀,利润会急剧衰减”。

新公司依旧取名林洋新能源,但定位已全然不同,新公司将出资1亿元人民币,主要从事光伏系统产品设计、光伏电站工程、能效管理和LED应用等业务,在光伏产业链中,属于相对的轻资产公司。

“新的林洋新能源在光伏领域的生产方面,主要做小型电站,产品主要面向家庭用户,目前国内开始力推分布式光伏上网,而国际上家庭用户安装也一直是主流,未来成长空间将会很大。而针对目标用户群的销售,林洋可以充分利用先前的电表销售渠道。”陆永华说,“同时林洋的生产与其它企业不一样,几乎全机械化作业,加之做电表多年的经验,成本控制得很低”。

陆永华自认为是一个很谨慎的人,投资不会冒进。预计林洋电子2012年总营收同比增长10%-20%,净利润同增50%-70%左右。“我们现在进入光伏行业没有财务压力,而且我们的产品在澳洲等地市场都已得到检验”。

从2010到2012,林洋在光伏产业的一出一进,已经实现了从组件制造“红海”到系统集成“蓝海”的精彩一跃。 记者 王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