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连良故居:津城疙瘩楼

2017-05-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马连良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其演唱艺术被称为"马派",是当代最有影响的老生流派之一.被称为"前四大须生"(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马连良)之一,"后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之首.代表剧目有<群英会><借东风>等.他在北京的寓所一般均指复兴门内大街54号(原西单报子街76号),在天津的寓所是位于河北路与睦南道交口的疙瘩楼.在河北路和睦南道交叉口有一幢造型颇为奇特的洋房,或许说起"粤唯鲜&quo

马连良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其演唱艺术被称为"马派",是当代最有影响的老生流派之一。被称为"前四大须生"(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马连良)之一,"后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之首。代表剧目有《群英会》《借东风》等。他在北京的寓所一般均指复兴门内大街54号(原西单报子街76号),在天津的寓所是位于河北路与睦南道交口的疙瘩楼。

在河北路和睦南道交叉口有一幢造型颇为奇特的洋房,或许说起"粤唯鲜"比说马连良故居更让人熟悉,昔日马老板的故居而今被誉为"能吃的博物馆"。

    70多年前,马连良来津演出时,就住在这,可以想象当时在名人汇聚的五大道,这里一定很热闹,艺术大师在这里切磋技艺,社会名流在这里流连。

    上午10点多,正是酒店的例会时间,领班一如每日在检查每个服务员的着装和妆容。"这里的每个服务员都是博物馆的解说员,我们对他们进行了专门的培训,来这里吃饭的人基本都是要先参观。"酒店的林经理对记者说。

    走上二楼,最里面一间就是马连良曾经的书房,而今,这间屋子里还保留着马先生的老照片以及蟒袍,烟杆等物品,据介绍这些都是她的女儿马小曼赠予的,每年,马小曼都会回故居看看,也算是对父亲的一种怀念。

    今年,时值马先生从艺100周年,来疙瘩楼看看老物件,去中国大剧院听一场戏也是我们对马老板的一种怀念吧。

    疙瘩楼外景

    过火的砖成就了疙瘩楼

    虽是北京人,但他的京剧艺术走向成熟却是在津门剧坛。他幼年时进入天津喜连成科班专攻老生,30岁时又拜天津名家孙菊仙为师,并组建了自己的戏班"扶风社"。1931年,马连良与"麒麟童"周信芳在天津劝业场同台演出引起轰动,被誉为"南麟北马",奠定了他京剧大师的基础。

    位于天津河北路与睦南道交叉口有一幢造型颇为奇特的洋房,琉璃砖的清水墙面,镶嵌着一些疙瘩砖,说到这疙瘩砖,其中还有一段趣话。上世纪初,在天津西青龙潭(现水上公园一带),有一个窑厂,主要生产砖瓦,砖是黏土砖,有青砖和红砖两种。

瓦是大筒瓦,有底瓦和盖瓦。有一窑砖烧的火候过了头,把砖烧成了瘤子,形成了疙瘩砖,卖不出去。这事被一个有心计的外国人发现了。他见到这种砖烧得时间长,比耐火钢砖还坚硬,砖面上的疙瘩奇妙,正有可取之处。

于是他以低价全部买下,用巧妙的砌筑,建成了楼房,就是今天我们看见的"疙瘩楼",这座建筑是1937年保罗·鲍乃弟设计,英国人建造的一片意大利风格的八门联体洋楼。

      1936年金秋时节,天津中国大戏院建成。9月19日下午5点举行开幕典礼,总经理孟少臣致开幕词,市政府秘书长代表时任天津市长的张自忠致祝词,最后是马连良代表中国大戏院致谢词。

晚7点,戏开演,先由马富禄出演《跳财神》,继由马连良出演《跳加官》,最后是马连良、姜妙香、茹富蕙、刘连荣等主演的《群英会》和《借东风》。演出受到全场宾客的热烈欢迎,演毕多次谢幕。从此以后,马连良经常来津演出,与天津结下不解之缘。他来津,便住在疙瘩楼里,用于津演出时休息、背词、走戏和会客。

    因为马先生的缘故,当时的文化界、政界、艺术界名流经常流连其间。溥仪的堂弟、著名书画家爱新觉罗·溥佐先生曾回忆,当年的"疙瘩楼"曾"车如流水马如龙",经常出入的宾客不乏袁世凯、冯国璋、靳云鹏、鲍贵卿、张邵曾、曹汝霖等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或是荀慧生、梅兰芳、杨小楼等艺术大师。

    "这件蟒袍和这些老照片都是马先生的女儿马小曼捐献的,这张照片汇集了当时的名伶,左起第二是梅兰芳先生。"林经理向记者介绍,走进马连良曾经的书房,屋内的一件蟒袍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曾经这里是马连良的居所。而今,这里又有了两个新名字:"华蕴博物馆""粤唯鲜"。

    从上世纪90年代,"粤唯鲜"集团总裁张连志陆续将"疙瘩楼"买下,在原有欧陆古典风格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明清时代的瓷片元素完美地把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古瓷挂签融合到了"疙瘩楼"中,使其成为一座巧妙结合中西风格的古瓷城堡,馆内陈列的展品囊括了青铜器、铜器、木雕、石器等100多种的3000余件文物。

    "粤唯鲜"顾名思义这里经营的是粤菜,口味地道,酒店的招牌上"能吃的博物馆"几个字是由冯骥才先生题名的。走进粤唯鲜,内堂的设置也是以各个时期的古董瓷器来装饰的,桌椅也都选用的是有历史有故事的古董,马连良曾经的卧室和书房目前现在也都是餐厅的包间之一。据"粤唯鲜"的林经理介绍,马连良先生之女马小曼每年都会回故居看看。

    "这对书橱是马老先曾经使用过的,这个抽屉还有个巧妙的设计,它没有把手,你要打开这个抽屉,只需把旁边的抽屉往里推,几乎来这吃饭的人都是先参观,每一个服务员也都是博物馆解说员。"林经理说。

    京城故居维修中

    马连良北京故居位于复兴门内大街54号(原西单报子街76号)。此宅是1950年购置,1951年自港归来才住进此院。该寓所为两进院落,前后院正房均带前廊,马连良母亲满氏曾居前院北房。马连良居住后院,这是他最后的故居。

    之前从网上获悉,马先生的故居现在改为盛祥饭庄。近日,记者又来到复兴门内大街54号。"盛祥饭庄?是那个卖狗肉的吧?现在没有了。"一位附近居民告诉记者。大约他很久没去过了,位置也记不清了。

此前记者在复兴门内大街问了二三十位路人都摇头不知盛祥饭庄。     后来经一位老者带路,记者在复兴门内大街与佟麟阁路交口处找到盛祥饭店——它的前身就是马连良北京故居。现在的盛祥饭店确实不能吃饭了,据附近居民介绍,今年"十一"前这里就停止营业了。现在,屋内正在拆改修葺。里面干活的师傅表示,修好了可能还会继续营业。

    从艺100周年       1909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一个孩子,由父亲马西园领到前门外广德楼戏院,恭立在叶春善先生面前,成为叶先生主办的富连成科班"连字辈"学员,自此开始了一生的从艺之路,他就是京剧艺术大师马连良。今年,正是这位开宗立派走红舞台半个多世纪至今影响广远、京剧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杰出代表人物从艺100周年。

    马连良8岁入喜连成(后改富连成社)科班。先从茹莱卿学武小生,后从叶春善、蔡荣桂、萧长华学老生,一年以后即登台演出。11岁时同时学演老旦、丑和小生戏,有时扮演龙套。14岁开始主演老生。

    1927年26岁时挑班演出,名挂头牌。1930年组成扶风社。翌年与周信芳同台演于天津,技艺精湛,各具风采,被誉为"南麒北马"。1934年赴武汉演出。1936年为改革京剧征股筹建新新戏院(今北京西长安街首都电影院)。

1943年被日伪胁迫赴伪满演出,因受敌伪压迫,抑郁成疾。1946年春,赴上海为宋庆龄主办之儿童福利基金会义演多场。后以赴伪满演出事受诬,返北平病休。1947年受诬事得以澄清,在北平义演十余场。

同年秋,赴上海,直至1948年春,连续演出四个月。1948年冬,由沪赴港演出,因患病滞留于港。1951年10月1日,马连良秘密乘车至罗湖经深圳到达广州,随即转往武汉与张君秋组成中南联谊京剧团演出,然后北返。

1952年7月1日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同年8月建立"马连良京剧团"。1955年,马连良京剧团与谭富英、裘盛戎之北京市京剧二团合成北京京剧团,马连良任团长,次年底,张君秋领衔之北京市京剧三团并入。

1962年兼任北京市戏剧专科学校校长。1964年他以64岁高龄参演现代戏《杜鹃山》。次年排出《南方来信》,参加华北地区现代戏会演,又排出现代戏《年年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