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菊朋言兴朋 “言派”创始人言菊朋

2017-10-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言菊朋,姓玛拉特,名延寿,字锡其,号仰山.延.言谐音,遂取以为汉姓.因嗜戏曲,诩为梨园友,乃自名菊朋.蒙古正蓝旗世家子,1890年出生于北京,    言菊朋的父亲为清末举人.他幼年就学于清末的陆军贵胄学堂,满业后曾在清末的理藩院即民国以后的蒙藏院任职.此时正直北京京剧兴盛之际,言菊朋喜听京剧,常出入戏院茶园,又去"春阳友会"票房彩唱,并与梨园界广有交往.同时向钱金福.王长林学身段练武功,向红豆馆主和名琴师陈彦衡学习演唱,又得到杨小楼.王瑶卿的指点,专学谭派,演出<战太平&

    言菊朋,姓玛拉特,名延寿,字锡其,号仰山。延、言谐音,遂取以为汉姓。因嗜戏曲,诩为梨园友,乃自名菊朋。蒙古正蓝旗世家子,1890年出生于北京,

    言菊朋的父亲为清末举人。他幼年就学于清末的陆军贵胄学堂,满业后曾在清末的理藩院即民国以后的蒙藏院任职。此时正直北京京剧兴盛之际,言菊朋喜听京剧,常出入戏院茶园,又去“春阳友会”票房彩唱,并与梨园界广有交往。

同时向钱金福、王长林学身段练武功,向红豆馆主和名琴师陈彦衡学习演唱,又得到杨小楼、王瑶卿的指点,专学谭派,演出《战太平》、《四郎探母》、《桑园奇子》、《捉放曹》、《南天门》、《空城计》、《汾河湾》等剧目,受到好评,被誉为谭派名票。

    1923年,梅兰芳到上海演出,邀言菊朋同行。二人合演《探母》、《汾河湾》,言单独演出《战太平》、《卖马》、《定军山》、《击鼓骂曹》等谭派名剧。此时,蒙藏院以“请假唱戏,不成体统”为名,将言菊朋革退职位。他迫于生活,加之对京剧的酷爱,下海成了专业演员。

    他从事专业演出后刻苦勤奋,努力练功,加上频繁的舞台实践,进步很快,经常有名角聘他合作演出。他和王幼卿、尚小云、王长林、徐碧云、孙毓堃等多次合作,被誉为“谭派须生”而著名大江南北。

    在他近四十岁的时候,其嗓音发生变化,缺少了谭派所特有的高亮醇厚。于是,他结合自己的嗓音特点,以谭派唱腔为本,大胆创造改革,创造了精巧细腻、跌宕婉约,在轻巧中见坚定,在朴拙中见华丽的演唱风格,后人称为“言派”。

    言派区别于其他老生流派的主要标志在于唱腔的多变和字音的讲求,其特色之一是根据语言和声乐科学的道理,正确处理字、声、腔的关系,遵循其“腔由字而生,字正而腔圆”的概括性的演唱实践,使唱腔不骄不爆,腔高苍劲,圆柔富于变化。

言菊朋有较好的文学修养,所以他对演唱技巧有一种深刻研究和理解透彻的驾驭能力,使他在舞台上独树一帜。艺术的个性表现是艺术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更是艺术家水平的反映。言菊朋艺术特色的表现正说明了这一点,这是对京剧艺术的丰富、发展做出的最大贡献。

    言派剧目广泛,除上演大量谭派戏之外,还发掘、保存和加工整理了一批传统剧目,其中颇有些独具特色的创造。常演剧目有《骂殿》、《打金枝》、《白蟒台》、《武昭关》、《金水桥》、《骂王朗》、《骂杨广》接演《南阳关》、总名全部《忠烈图》,《龙凤呈祥》或《黄鹤楼》接演《卧龙吊孝》、总名《瑜亮差》,《天水关》接演《凤鸣关》,《借赵云》、《战濮阳》接演《让徐州》,《伐东吴》、《连营寨》接演《白帝城》、总名《吞吴恨》,《镇谭州》接演《金兰会》、总名《孝义精忠》,《清官册》接演《黑松林》、总名《红岐山》,《穆天王》接演《斩子》、总名《降龙木》等。

此外还有《空城计》、《南天门》、《洪羊洞》、《捉放曹》等谭派名剧。传人不多,仅张少楼(女)、言少鹏、李家载、毕英琦及其孙言兴朋数人而已。

    言菊朋生性耿直,为人忠厚,他教授的学生弟子及传人有:长子言少朋、次子言小朋、张少楼、李家载、毕英琦、刘勉宗及其孙言兴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