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李斯特著名的《b小调奏鸣曲》?

2017-10-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名著樂曲並不都難懂,例如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第三樂章.「悲愴」奏鳴曲第二樂章.瓦格納的歌劇<湯豪舍>序曲,相信大部分人都能領會其妙處.但李斯特的 B 小調奏鳴曲的確難懂,它不是一般的名著樂曲.首先它沒有一個好懂的外號(例如月光什麼的),其次它不像傳統的奏鳴曲分爲三到四個樂章,而是一首 30 分鐘不間斷的大曲.(雖然它其實也可以分爲三部分,但從來都是連續不間斷演奏的.)在作曲技法上,我們也能明顯感受到李斯特「有多努力」.問題是努力讓人感受到了就不對了.在當年,這首曲子也不是人人都愛的.傳說勃拉姆

名著樂曲並不都難懂,例如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第三樂章、「悲愴」奏鳴曲第二樂章、瓦格納的歌劇《湯豪舍》序曲,相信大部分人都能領會其妙處。但李斯特的 B 小調奏鳴曲的確難懂,它不是一般的名著樂曲。首先它沒有一個好懂的外號(例如月光什麼的),其次它不像傳統的奏鳴曲分爲三到四個樂章,而是一首 30 分鐘不間斷的大曲。(雖然它其實也可以分爲三部分,但從來都是連續不間斷演奏的。)在作曲技法上,我們也能明顯感受到李斯特「有多努力」。問題是努力讓人感受到了就不對了。在當年,這首曲子也不是人人都愛的。傳說勃拉姆斯第一次聽的時候睡着了,Anton Rubinstein 也不喜歡。但比較激進的瓦格納就喜歡。浪漫主義音樂在 19 世紀後期開始半音階化、到了 20 世紀初進一步不和諧化,這些趨勢在李斯特的作品裡能聽到一點端倪。從音樂史的角度說,他有先驅性。
B 小調奏鳴曲裡有極美、極燦爛的段落,充滿了李氏光芒和柔情,但難聽的段落也很多,整體結構偏散,轉場不順暢。勃拉姆斯睡着我一點也不奇怪。余弢

答案裡引的那些評價,只是略微誇張而已。李斯特是一個非常自大的人。想當年,他紅到走在路上丟一個菸頭,跟蹤他的貴婦也要去撿起來帶回家拿盒子裝好。演奏,他就要發明別人想都不敢想的技巧,而且充滿鬥志,隨時準備好跟別人單挑(塔爾貝克);作曲,也總想「能人所不能」。但他在作曲技法上不能算一流天才,只是一個很努力的優才。他是 The Iconfactory,但不是 Loren Brichter。每次挑戰結構上稍微複雜一點的曲子,都會讓人覺得完成度不夠(例如第二敘事曲),所以他成就最高的還是那些炫技小曲,那些也更容易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