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金表叔 晶报:陕西表叔丢乌纱 福建表叔没人查?

2017-06-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如果福建"表叔"事件最终不了了之,那么将形成极坏的示范:从此以后,再不会有政府部门拿网民提供的线索当回事;从此以后,再不会有地方政府"傻"到真去根据网友爆料揪出贪腐官员;从此以后,"沉默是金"将成为法宝和信条……许多新闻不能回头看,一看尽是"烂尾"新闻--比如福建"表叔"事件.前天,晶报社论以<一样的"表叔",不一样的对待?>为题,对比了陕西"表叔"和福建

如果福建“表叔”事件最终不了了之,那么将形成极坏的示范:从此以后,再不会有政府部门拿网民提供的线索当回事;从此以后,再不会有地方政府“傻”到真去根据网友爆料揪出贪腐官员;从此以后,“沉默是金”将成为法宝和信条……

许多新闻不能回头看,一看尽是“烂尾”新闻——比如福建“表叔”事件。

前天,晶报社论以《一样的“表叔”,不一样的对待?》为题,对比了陕西“表叔”和福建“表叔”两起接连闯入公众视野的事件,引发读者和网友共鸣。“@新华社中国网事”评论道,“陕西的有问必答、雷厉风行,和福建有关部门的我自岿然不动形成鲜明对比。这是为什么呢?”还有网友则调侃道:“陕西‘表叔’恨不在福建为官啊!”

与陕西“表叔”杨达才一样,福建“表叔”李德金手戴50000元雷达镶钻手表、腰系15000元爱马仕皮带一事亦是经由网络曝光。而直到现在,我们依然无法认定这一传言的真实性,更无法据此作出福建“表叔”就一定是贪腐分子的结论。但福建“表叔”究竟有没有问题,目前还没有任何单位和个人出面说明情况。

诚如有网友所言,一个人若是清白的,得知有人造谣生事,往自己身上泼脏水,正常反应当是火速辟谣,拿出铁证表明自己的清白;一个地方政府若相信自己的官员是清白的,当得知民间有不实传言,也该迅速作出回应或展开调查,还“自己人”一个清白。但眼下福建方面对此事却始终保持沉默,公众已获知的相关信息,也只有“数十万份报纸遭跨省封存”的传闻。

事件的蹊跷之处还在于,在陕西“表叔”被严惩的语境之下,福建方面依然选择了沉默和不回应。同样官至厅级,同样被称作“表叔”,同样是引发广泛讨论的公共事件,陕西方面已经给出了样本,作出了表率,也赢得了公众认同,但福建方面却置若罔闻,熟视无睹,坚决不回应、不表态。而若与此事相关的“数十万份报纸遭跨省封存”的传闻被最终证实,那么其恶劣程度,无异于对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蔑视和挑衅。

明知有问题该查,明知公众不满意,明知有先例在前,就是不理会,就是不开口,就是我自岿然不动,你又奈我何?这是福建方面在对待福建“表叔”事件中所展现出的逻辑,而至少眼下的事实表明,在这样的逻辑面前,公众所能做的,除了无力的追问,便是接受“烂尾”的事实,直至将此事彻底忘记。

而若福建“表叔”一事最终不了了之,则将形成一个极坏的示范。从此以后,再不会有政府部门拿网民提供的贪腐线索当回事;从此以后,再不会有地方政府“傻”到真去根据网友爆料揪出贪腐官员;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有政府部门去回应民间有关贪腐官员的质疑;从此以后,“沉默是金”将成为一些政府部门的信条和法宝——反正不回应也没什么大不了,反正民意再汹涌不会伤及自己分毫,回应了,当真了,只是让自己劳神费力,搞不好还影响政绩;不回应、不理睬,至少可以省掉许多麻烦。

正因为害怕“烂尾”,害怕一种极坏示范的出现,所以我们要对福建“表叔”事件穷追不舍,这不是针对某个人、某位官员,而是出于对公平正义底线的呵护,以及对捍卫这种底线的制度与规则的呵护。

在一种理想的治理模式下,官员财产不应成为秘密,自然也就不会引发公众的猜测和联想。当民间出现了质疑声,也会有一个成熟的反应机制去承接这些质疑,并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出“是或不是“”的明确交代,而不是反应飘忽,查处随性,对于同类事件,此处可以调查,彼处也可以冷对,怎么样都行。

陕西“表叔”丢乌纱,福建“表叔”没人查。但愿这种极具讽刺意味且影响极坏的“官场怪现状”,能早日从公众视线中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