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纪录片书记 如何评价周浩的独立纪录片【书记】?

2017-11-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摘自豆瓣影评,本来想自己写的,但是文笔捉急,看完这篇影评顿时感觉自己想说的都有了,特此转发.郭当政时我在读高中,说个题外话吧,他想让固始一私立高中并购本县最好的慈济高中(没有浮夸,母校也是出过河南省理科状元的自己感受),导致威信直线下滑,最后也算是灰溜溜的离开固始,视频中并没有对这件事做交代不知为何.并购事件并没有多少人支持,绝大部分县领导校领导老师学生包括我都是极力发对的,最后也不了了之了,转发内容如下~~~~~~~~~~~~~~~~~ <书记>本来应该是周浩循着<高三>轨迹,继

摘自豆瓣影评,本来想自己写的,但是文笔捉急,看完这篇影评顿时感觉自己想说的都有了,特此转发。郭当政时我在读高中,说个题外话吧,他想让固始一私立高中并购本县最好的慈济高中(没有浮夸,母校也是出过河南省理科状元的自己感受),导致威信直线下滑,最后也算是灰溜溜的离开固始,视频中并没有对这件事做交代不知为何。

并购事件并没有多少人支持,绝大部分县领导校领导老师学生包括我都是极力发对的,最后也不了了之了,转发内容如下~~~~~~~~~~~~~~~~~ 《书记》本来应该是周浩循着《高三》轨迹,继续秉承其“正能量”叙事风格的重复之作,只不过这次,他将镜头对准的是一位县委书记,对于这个所谓基层父母官的群体,观众的印象可谓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在于天天都能在新闻上电视上看见,他们开会座谈作指示,为党为国不为家,高层建瓴,挥斥方遒,说着一堆堆的空话套话,就是不说人话。

而陌生自然是惯常视角起于此也止于此,八小时之外,他们在干些什么,生活当中,他们怎么说话。

而通过本片我们可以看到,这位书记终于有了一点人味,他强调执政痕迹,鄙视不作为,一方面,他招商引资,接访助民,为老百姓办实事,杀伐决断,为自己树政绩,八面玲珑。另一方面,他出入酒店歌厅,餐餐豪饮,觥筹交错,夜夜笙歌,灯红酒绿。

虽然还是“正能量 ”,却已绝非主旋律,因为没有一味“高大全”,反而显得真实可信。也就是说,从一开始周浩就没想把它拍成《焦裕禄》,而更偏向于何申笔下的李德林那种,在大关节上把持得定,而小细节上则是和稀泥打个人小算盘甚至不乏私心,依据导演的预期和努力方向,我们看到的是胡温盛世里有异于惯常舆论宣扬而又深具中国特色的地方党员干部形象,特别是其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影像记录,更是多数观众此前见所未见。

从这个角度看待本片,它甚至填补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官场生态记录的空白,作为全程纪录中国官员党员具体工作和生活的视频资料,其信史意义更是价值空前。但,当片尾字幕打出,也就是影片得以重见天日的原因曝光后,我们发现,影片实际上已经偏离了周浩的初衷,它力图从客观真实出发,抵达的结果却是颠覆性的,活脱一幕新时期的《官场现形记》。

换言之,导演操纵得了影片,却左右不了现实,生活区别于剧本的不可预测的精彩,在此高度闪光。

也因其如此,反讽效果也就越发让人啼笑皆非。 至此问题出现,从技术考量,以展现真实为本质的纪录片,拍成了这样到底算是成功还是失败?它应不应该有作者立场?真实到底存于何处?需如何发掘?而从影片内容展现与既成事实的脱节背离来看,个人更感兴趣的,自然是为什么会这样? 我百度了下,郭永昌是2008年2月离任固始县委书记,2009年因经济问题被中纪委“双规”,最终判刑7年。

资料给出的原因是1997-2004年其在任漯河市源汇区区长、区委书记期间,利用职务便利,收受贿赂,为他人谋取利益。也就是说,这位书记违法犯罪,不是因为退居二线眼看官运到头之后的无奈一搏,而是导演找他拍片之时,已然犯案在身,这也再次印证了那句广为流传的新民谣:不查都是孔繁森,一查都是王宝森。

那么,既然如此,这位怎么还会同意周浩的合作要求呢?就不怕自己的事见不得光吗?对此我想到以下几种解释,一是他此时早已洗心革面,决定重新做人。

二是鉴于本片摄于其人离任三个月前,敛财行为想必已告一段落,他自信区区三月尚能把持,无伤大雅。第三,他以横向纵向的党风国情作对!比,自认所作所为大节无亏,小节无妨。

第四,那就是面具加身,伪装日久,他真把自己当好官了。而无论原因归为何种,在我看来,其实都可以归于人性范畴,供下级揣磨同辈借鉴上级反思乃至后来人研究。 《书记》的耐人寻味之处也在于此,它在不经意间给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纪录片和官场)提供了双重(文本和内容)乃至崭新的参照研究标本,而影片与现实产生的这种微妙而又深刻的互文关系,也是本片最有意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