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17-06-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09年,安康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工业园区二次创业.建设高新区决策后,工业园区及时研究.编制了<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纲要>,委托有资质的设计.研究单位编制总体规划.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建设实施方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总体规划及配套研究完成后,逐级上报,通过省科技厅等部门的联合审核,形成了专家评审.行政审核意见,上报省政府.2009年12月31日,省政府正式批准建设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也是陕南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至刘家沟.大桥北路及阳安铁路与襄渝铁路

2009年,安康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工业园区二次创业、建设高新区决策后,工业园区及时研究、编制了《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纲要》,委托有资质的设计、研究单位编制总体规划、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建设实施方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总体规划及配套研究完成后,逐级上报,通过省科技厅等部门的联合审核,形成了专家评审、行政审核意见,上报省政府。2009年12月31日,省政府正式批准建设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也是陕南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至刘家沟、大桥北路及阳安铁路与襄渝铁路的交汇处,南至安康大道、316国道,西以冉家河为界,北到安康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快速北环线,规划区面积28平方公里。作为“一体两翼”的核心区、产业聚集区和综合城市新区,安康高新区必将对安康市域经济起到带动作用。

“十一五”以来,安康高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全体干部职工奋发努力下,立足二次创业,着力转型升级,不断创新机制体制,通过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省政府于2009年12月31日批准原“安康工业园区”升级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享有市级经济管理权。安康高新区在自身羽翼渐丰的同时,也为“工业强市”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引领作用,成效卓著,特色明显,发展强劲,为实现“十二五”规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十一五”期间取得的工作成绩

“十一五”期间,安康高新区在原生物科技工业园区的基础上,经过***的清理整顿和严格审查得以保留,更名为安康工业园区,并成功转型升级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实现了由单纯工业园区向城市综合体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变,由中小企业缓慢成长向大型集团聚集引领的转变,由局部开发建设向市县区联动共建的转变,体制机制创新成果不断,经济发展实力显著增强,开发成果惠及效应开始显现,在“一体两翼”规划中将产生显著效果。其主要工作成绩如下:

(一)建设思路清楚明晰,规划研究取得突破。安康高新区针对发展现状、趋势,在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委托陕西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调研形成了《安康高新区建设实施方案》,制定了安康高新区未来的战略定位、指导思想以及发展目标,明确各个阶段的开发进度计划;根据新一轮安康城市规划要求,围绕建设城市新中心的目标,确定安康高新区建设的基本原则以及分阶段建设的重点;根据安康市资源条件以及国内外发展形势,确定安康高新区的主导产业、机会产业和先行产业;借鉴国内高新区特别是西安高新区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安康高新区的运行机制,建立具有战略性思维的卓越管理体制。研究、编制了《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纲要》,委托有资质的设计、研究单位编制总体规划、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建设实施方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顺利通过省科技厅等部门的联合审核,形成了专家评审、行政审核意见,取得了省政府省级高新区的正式批复。

(二)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安康高新区起步于2001年,经历了机构设立、筹建起步、清理整顿三个阶段,2006年以后正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9年底省政府正式批复成立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当年实现生产总值3.5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5亿元,工业总产值6.8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8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60万元。“十一五”期间,安康高新区实现生产总值12.6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32亿元,工业总产值17.1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6.57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9万元。经济指标占全市的比重显著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工业强市”的引领作用愈加明显。

(三)园区建设成效巨大,资源集聚效应明显。路网、通讯、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区内发展环境得到优化,资源集聚效应明显。已建成中心区骨架道路、北环线道路改造工程等一批路网,安康大道、花园大道、秦岭大道和汉江路等主体和网络道路建设同步启动;拥有总容量63兆伏安、主电压等级为110千伏、35千伏、10千伏供电能力,天然气管道正在铺设,自来水日处理水量为3x104m3/d。高新区管委会组建了办公室、财政局、国土资源管理局、经济发展和计划招商局、规划建设局、社区管理局等组织架构。另有国税、地税、工商、公安、农村信用社等直属机构随之跟进,社会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发展活力初步显现。到2010年,安康高新区共引进各类企业和企事业单位80 余家,产业链的聚集效应初步体现。

(四)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品牌形象大幅提升。出台了《关于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建立了部门招商引资工作联系机制,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创新了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和推进机制,制定科学的重大项目招商方案,取得了中国500强企业雨润食品、庞大车城等项目的历史性突破。刷新了项目个数、投资规模、引进省外资金、开工率、到位资金等多项纪录。特别是重大项目硫酸镍循环产业园的引进,不但整合了市县的开发利用资源,而且还尝试建立了区县共建的发展模式。加之羚锐制药、九龙魔芋、富硒油脂、江华水泥等重点企业增产达效,招商引资收效颇丰。

(五)项目引进层级提高,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江华水泥、福利工贸建成投产,二期工程有序推进;硒源油脂储备油库基本建成,建设、生产同步推进;东科药业进入建设高潮;北环路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秦岭大道、汉江路陆续开工;总投资5.3亿元的数字化创业大厦已与安防(国际)集团成功签约;总投资4亿元的游乐场建设项目深入洽谈;硫酸镍循环产业园、油桐生物科技产业园成功引进;浙商产业园、闽商产业园、上海生物科技示范园、节能环保产业园正在加紧洽谈。“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动,园区化承载”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六)宏观调控全面加强,经济运行健康有序。安康高新区管委会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进一步得到发挥和延伸,经济发展计划完成编制;经济运行分析、预警机制得以建立;计划统计走上正轨;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全面加强;品牌创建、高新企业和高新产品申报加快推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税收征管日趋规范。

(七)体制创新逐步深入,和谐高新初步形成。管理体制、市场体系、创新机制、融资机制不断完善;管理机构、市场和企业的关系逐步理顺,初步形成了一个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和社区管理趋向规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繁荣,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充满生机、活力四射的安康城市新中心。

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够,粗放式增长方式仍然存在,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没有完全形成;二是高新区内生机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发展依赖外来投资现象长期存在;三是与周边区域没有建立协调并举的发展机制,产业“孤岛”现象仍很突出等问题的存在,对安康高新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些问题,必须在“十二五”期间妥善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期间的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

根据安康高新区总体规划和建设实施方案,结合安康高新区的发展实际,在“十二五”期间,安康高新区要基本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综合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科学发展水平逐步提升。

安康高新区通过“十二五”期间的不懈努力,依托重大项目为载体,通过技术创新,着力解决生产和经营中的关键问题,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到2015年,力争实现生产总值25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0亿元,年均增长幅度在30%-50%之间,确保新增城市人口在1.5万人以上,基本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综合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科学发展水平逐步提升。

1、打造“三个基地”。中国富硒食品基地。依托安康学院设立的陕西省富硒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技术平台和以紫阳为中心的富硒带资源,吸引和集聚一批国内外食品工业的龙头企业集团,形成集加工、研发、销售、物流配送为一体的全国首屈一指的富硒食品产业集群地。中国植物提取基地。依托第四军医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中医学院等多家教育科研单位,北医大制药等中国医药产品重要生产和出口基地,重点发展现代创新中药、中医药保健品、中药饲料添加剂,实现中药原料生产现代化与规范化、制药工艺流程化、产品质量标准化、品牌系列化、集群化与产业规模化。逐步将生物医药功能区建成集研究开发、中试孵化和符合GMP标准的一批中医药现代化龙头企业(集团)为一体的国家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陕西新型材料基地。依托安康富集的汞锑矿、铅锌矿、白云岩、水泥用灰岩、重晶石、毒重石、钒钛磁铁矿等矿产资源优势,选招国内外大型矿产资源深加工龙头企业入驻,吸引大批关联的新材料企业在其周围集聚配套,形成新材料产业的集中区,努力将新型材料功能区打造成为省内外实施新材料成果转化及项目产业化的重点基地。

2、形成“四大中心”。产业中心。将安康高新区建设成为陕、川、渝、鄂交汇区域的制造业中心。着力发展价值链高端、技术含量高、具有高附加值的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节能环保、特色服务等产业,形成集产品开发、测试、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省内外一流的五大产业集群。研发中心。聚集一批技术创新活跃的研发机构,培育一批掌握关键技术的人才梯队,造就一批兴旺发达的科技企业。通过建立创业企业孵化培育体系、科研成果转化信息平台等措施,形成优势产业的研发中心。商务中心。利用陕、川、渝、鄂交汇区域中心城市的区域优势,建设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商贸、服务等行业完善的商务中心,具备商务保障、咨询服务、网络信息、文化娱乐、复合融资、营销推广、产业孵化、行政服务等八大功能。物流中心。根据《陕西省“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中提出的节点物流中心,依托安康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重点发展与主导产业相配套的行业物流,打造一批以专业市场为骨架的商品市场群,构织覆盖城乡、功能完备的市场网络,建成集商贸中心、物流中心、交易中心、信息中心、结算中心为一体的陕、川、渝、鄂交汇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3、发展“五大产业”。发展富硒食品、秦巴医药、新型材料、节能环保和特色服务五大产业集群。

4、完善“六大功能”。“一体两翼”规划的核心区。安康高新区作为安康城市“一体两翼”规划的核心区,按照“要素集中、产业聚集、生态环保、效益最佳”的总体要求,在工业产值总量上和产业结构的类型上,对于“一体两翼”产业带要起到引领作用,把月河川道建设成为生产要素聚集、产业特色明显、经济带动效应突出的陕南新型循环工业示范样板区、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以川道经济率先发展辐射带动全市突破发展。综合城市新区的承载地。以新一轮安康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安康市行政中心建设为契机,通过科学规划,建设山川秀美的综合城市新区。使安康高新区成为安康市未来城市空间的拓展地,城市人口的承载地,城市新形象的展示地。现代科技产业的聚集区。

通过汇集特色工业、高新技术企业、现代服务业,把安康高新区建设成为现代科技产的聚集区。通过把安康高新区做大、做强,增加值要占到整个安康市的主导地位,并通过占领产业链的两端为整个安康相关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持。使安康高新区成为安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载体和重要增长极,成为安康市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工业园区体系的制高点。基于安康自然资源加工的产业链终端作为安康高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以产业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为抓手,整合安康市县区众多的工业园区。实现各个工业园区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局面,促进安康市工业的健康、协调发展。企业、技术、人才的孵化器。发展以企业为主体、投资多元化、实行市场运作、政府扶持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

积极引导各类非政府组织、企业和自然人利用社会资金参与孵化器建设,鼓励、支持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联合共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将安康高新区建设成为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专业人才三位一体的孵化器。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坚持“依据规划、明晰界限;便于管理、整村接管;权责统一、统筹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照“规划建设一体化、服务功能城市化、新区风貌田园化、产业发展现代化、农民生活城镇化”的总体思路,切实做好安康高新区规划范围行政村的接管工作,加快启动安康高新中学、医院、社区等公益事业建设,通过高效务实的实物安置,促进新区建设由传统农村向新型城市社区转变、由农民向市民转变、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把高新区建成陕西省“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

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安康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室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要主动加强安康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和纪工委等领导机构与管委会各部门、各企业、各社区,以及市直驻区各单位之间的联系,深入了解各部门、各企业、各社区和干部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积极组织协调领导机构与部门、部门和企业、企业和个人的关系,努力形成人心思发展、谋事创大业的良好氛围。

加强规划建设能力。安康高新区规划建设部门要在认真做好新城规划建设的同时,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有的放矢的做好富硒食品、秦巴医药、新型材料、节能环保和特色服务等五大产业的规划布局,力争区内企业在现有2个中国500强企业的基础上,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再引进中国500强企业或上市企业8个,保证“项目能进来、企业能落地”,逐步形成以大企业支撑安康高新区持续发展的支柱。

增强财政保障水平。安康高新区财政部门在“十二五”期间,要注重财源建设的培育工作,坚持开源节流,做到应收尽收,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的调度力度,发挥“后盾”作用,突出“刀刃”效益,为安康高新区协调发展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提供坚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和经费支持。

强化国土管理职能。“十二五”期间,安康高新区国土资源部门要抓紧做好土地储备和整理工作,进一步加大土地执法力度,确保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带动效益,使土地成为拉动安康高新区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杠杆。

着力提升招商水平。招商引资是安康高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生命线。安康高新区经济发展和计划招商部门要紧紧围绕项目管理、招商服务、经济运行等工作内容,完成安康高新区以招商网、招商项目库、客商信息库、名强企业库、招商资料库、专家库为主要内容的“一网五库”框架搭建工作,围绕世界和中国500强、重点上市企业,组织“小分队”、“游击队”有针对性的实行网上招商、以商招商、代理招商、委托招商、中介招商、叩门招商,以此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开创新的工作局面。

强化社区管理工作。安康高新区社区管理工作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需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社区管理工作的机制和方法。安康高新区社区管理部门要紧紧依据省政府的批复,切实做好安康高新区规划范围内行政村的接管,并适时就工作进度进行有效衔接,确保社会大局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政策法规保障。用足用活政策。依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同意建设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函》【陕政办函(2009)257号】,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安康市委、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意见》【安发(2010)5号】文件精神,严格省政府批复安康高新区建设28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范围,用足用活市委、市政府赋予安康高新区高新集团作为开发建设主体、规划和土地管理、实行财政分设管理、自主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探索建立投融资支撑体系、建立优秀人才创业发展机制、探索市区共建模式、加强产业规划引导、创造优良投资环境等九项支持政策,力争在科技投入、创业投资、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等方面先行先试,营造企业良好的政策环境。完善政策体系。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确保现有优惠政策稳定不变,以把安康高新区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载体为主体,积极争取出台鼓励与支持研发、孵化、知识产权保护、创业风险投入、技术转让、中介服务和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等方面的政策。加强政策支持。积极协调和争取市人大、市***在安康高新区设立联络组,通过人大立法机构和***政治协商的职能,强化政策监督,规范安康高新区的管理,逐步改变“准政府”状态的运行格局,全力打造综合经济管理行政机构。

机制体制保障。完善安康高新区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按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标准和享有市级经济管理权的职能,进一步理顺安康高新区的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小机构、小政府、大服务、高效率”的快捷、高效工作运行机制。完善科技创业的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进一步加快建立与高新技术企业同成长规律相一致的投融资体系,创新融资、担保、贴息等机制,形成包括政府引导资金、创业风险投资、商业信贷资金等多层次投资主体,引导企业利用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海外融资等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多方引进国内外投资型企业入区,推进技术产权交易融资,积极探索“高新区+高技术成果+民营资本”联合支持高科技项目的有效途径,构筑重大产业化项目金融服务的快速通道。探索市区共建、市县合作、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型机制。坚持互惠互利、利益共享的建设原则,探索市区共建、市县合作、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的开发模式,各县引进高新区落户的项目,实行税收分成制度;县区属企业迁入高新的,原税收基数留县区,新增长部分按比例分成。开展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创新,制定产业在园区与周边区域的合理布局和规划,实现以园区发展带动周边区域就业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以周边区域发展服务园区发展,为园区拓宽发展空间和为入区企业提供产业和生活配套。

财政投入保障。确保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安康高新区要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在“十二五”期间,确保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保障公共财政资金的“四个倾斜”。安康高新区的公共财政要形成合力,进一步向提升和优化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支持各功能区的水、热、电、气、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向充实和完善国家级循环产业示范园服务支撑体系和综合服务功能倾斜,引导生产性服务体系的建立、资源共享和功能完善;要向培育和实现区内重大自主创新和产业化项目倾斜,增强对重大项目的专业配套能力;要大力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行为倾斜,培育未来的经济增长点和持续的创新能力。集成科技内部资源,支持自主创新。积极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职能,借助科技部实施863计划、支撑计划,重点向安康高新区内的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产业、中介机构、产学联盟机构倾斜;积极争取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重点投入安康高新区技术转移专项、创业投资基金及公共服务机构平台建设,利用火炬计划环境平台、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引导安康高新区进一步完善创业环境及科技基础建设;积极组织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承担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确定的重大科技事项。

政治建设保障。加强党的领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是实现安康高新区跨越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尝试建立非公制经济党组织全覆盖,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加强制度建设。顺应安康高新区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符合安康高新区发展的各类规章制度,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制度管人的根本目的。加强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安康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纪工委班子建设,尽快完善安康高新区工会、共青团、妇联会等群团组织建设,实现以完备的组织建设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加大考核力度。制定系统完整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加大督查督办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安康高新区督查督办室的职能作用,实现权责对应、权力对等,强化措施、钢化考核,坚决剔除杂音、强力推进发展。创新管理体制。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胸怀创新管理体制,完善服务机制,确保体制健全,富有实效。

位于秦岭南麓紫柏山下的张良庙,又称“汉张留侯祠”,因张良被汉高祖刘邦封为留侯而得名,是中国早期道教活动之圣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景区。祠内北方宫殿式与南方园林建筑巧妙融合,布局奇特,错落有致,为西北“西大古建筑群”之一。景区山水环绕,水乳交融,俏丽典雅,身临其境,如坠神仙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