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张岂之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的世纪 新的“历史”

2017-07-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当新千年的帷幕刚刚拉开,新世纪的朝阳照耀神州大地之际,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了六卷本<中国历史>.该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该书由著名历史学家张岂之先生主编,集合了数十名史学专家,历时七个春秋,数易其稿,精心撰著的.      该书总计六卷300多万字,上起远古,下迄当代,是一部迄今为止内容最全.下限最近的大学中

                    当新千年的帷幕刚刚拉开,新世纪的朝阳照耀神州大地之际,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了六卷本《中国历史》。

该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该书由著名历史学家张岂之先生主编,集合了数十名史学专家,历时七个春秋,数易其稿,精心撰著的。

      该书总计六卷300多万字,上起远古,下迄当代,是一部迄今为止内容最全、下限最近的大学中国通史教材。

体现了重大改革,克服了以往同类教材偏重于以阶级斗争为主线来描述历史事件的局限,并在体例上有所创新。在写法上把朝代更替和历史事件相结合,从而使历史发展的脉络分明;把制度与人物活动相结合,即叙事又记人,使历史活起来,避免了过去教材中不见人物的缺陷;把文化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使历史的画面丰富多彩;把握了历史重要内容的前后关系,做到了前后呼应;全书的叙述都是基于准确的材料,依据学术界所公认的科学成果,从而保证了该书的学术价值。

      该书力图比较完整、全面地反映历史本来面貌,同时突出重点,其内容囊括了七个方面:(1)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一体多元、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

(2)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的重要活动。(3)历代国家行政制度、施政方式与措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消长以及处理经验。(4)历代关于农业、工商业的基本政策、管理方式和实际效果。

(5)历代国家的人才培养、教育体制以及官吏选拔制度。(6)历代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的处理及经验。(7)历代文化思想和社会生活状况。      历史在发展,历史研究也应该与时俱进。

这种与时俱进,不仅表现在对当代史的记录上,也应该表现在用新的眼光、新的观点和方法重新认识古代史和近代史,不断校正过去的偏颇,改变过去的肤浅和片面,弥补过去的盲点或缺陷。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跟踪、消化史学研究的新成果。而该书正是这样做的,因而构成了它的第二个特点。      长期以来,史学界习惯于把中国近代史的时限界定为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而把1919年五四运动至中华民国终结的时限作为中国现代史,这种历史时期的划分及由此而来的分设中国近代史与中国现代史课程的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但是,对这种历史时期的划分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有争议。

20多年后,史学界深入讨论了这个问题。有的论者强调应以生产方式的改变为标志划分历史时期,1919年的五四运动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中国近代史的下限应为1949年。

目前,这种观点已为学术界所认同。该书的晚清民国卷正是按照这种思路与认识,客观、准确地记叙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生、发展及其消亡的历史轨迹。

      我国史学素有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传统。《史记》中有多处“太史公曰”、《资治通鉴》中有多处“臣光曰”,这些“曰”就是“论”,是作者的分析和断语,使后人谈史时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获得教益。

而这套《中国历史》,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书中常有议论出现,要言不繁,入木三分,恰到好处,给人以启迪和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