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人民日报》逝世消息汇总(下)

2018-01-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王季范先生追悼会在北京举行追悼会的会场上陈放着******.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委员会等送的花圈******郭沫若***等参加追悼会追悼会由郭沫若副委员长主持,周世钊先生致悼词新华社一九七二年七月十三日讯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王季范先生,因病经医治无效于一九七二年七月十一日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八岁.王季范先生的追悼会十三日下午四时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追悼会场正中悬挂着王季范先生的遗像,遗像下面安放着王季范先生的骨灰盒.追悼会的会场上陈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王季范先生追悼会在北京举行追悼会的会场上陈放着******、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委员会等送的花圈******郭沫若***等参加追悼会

追悼会由郭沫若副委员长主持,周世钊先生致悼词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七月十三日讯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王季范先生,因病经医治无效于一九七二年七月十一日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八岁。
王季范先生的追悼会十三日下午四时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追悼会场正中悬挂着王季范先生的遗像,遗像下面安放着王季范先生的骨灰盒。

追悼会的会场上陈放着******、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委员会、中共中央统战部、湖南省革委会及***总理、***同志、蔡畅同志、***同志和王先生家属等送的花圈。
***总理***,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中共中央委员、中共湖南省委第一******等参加了追悼会,并向王季范先生的亲属肖凤林、王曼恬、王海容、王起华同志等表示亲切慰问。


追悼会由郭沫若副委员长主持,周世钊先生致悼词。


悼词中说:“王季范先生是湖南省湘乡县人,湖南优级师范毕业,解放前在湖南历任中学、师范学校学监、校长等职。解放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参事,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王季范先生持身严谨,富有正义感。热爱伟大领袖毛***,热爱中国***,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悼词中说:“王季范先生解放前长期从事教育事业。他同情和支持中国***和中国革命,多方赞助进步学生和进步教师进行革命活动,反对***反动派对他们的迫害,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为祖国的独立富强而努力活动。


悼词中说:“解放后,王季范先生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思想,注意改造世界观。关心国家大事,宣传***思想。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为社会主义祖国的日益繁荣富强而欢欣鼓舞。

我们悼念王季范先生,要化悲痛为力量,在伟大领袖毛***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参加追悼会的还有:人大常委会委员季方、胡愈之、谢扶民,***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杨东莼,人大代表周世钊,有关部门负责人王良恩、刘友法、蔡宗溪、李金德、谢华、刘梓荣、吴庆彤、高富有和王季范先生的生前友好黎锦熙、张国基、熊瑾玎、李淑一、楚中元等以及有关单位的群众代表共二百多人。


******和***总理在王季范先生病重期间,曾派王海容同志向王季范先生转达毛***和周总理对王季范先生的关怀和慰问。
(1972年7月14日《人民日报》)

我驻赞临时代办侯启文和翻译张鑫奎不幸逝世赞比亚总统卡翁达、副总统乔纳等先后到我使馆吊唁
新华社卢萨卡一九七二年八月十日电 中国驻赞比亚大使馆临时代办侯启文同志和翻译张鑫奎同志,八月四日在前往卢萨卡—卡奥马公路卡富埃大桥途中,不幸因车祸逝世。


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获讯后,在八月五日写信给***总理,对侯启文和张鑫奎同志的逝世表示最深切的哀悼。卡翁达总统在信中指出:“侯启文先生为建立、发展和加强我们两国之间的合作努力工作。

他的去世是我们的共同损失。”八月七日,卡翁达总统还亲自前往中国大使馆吊唁。中国大使馆新任临时代办林松对卡翁达总统和赞比亚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慰问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侯启文和张鑫奎两同志逝世的第二天,赞比亚副总统乔纳由国防部长祖卢、外交部国务部长坎卡萨、外交部常任秘书桑帕陪同,和朝鲜驻赞比亚大使金成国一起,特地乘飞机到蒙布瓦的中国公路小组的诊疗所,向侯启文同志和张鑫奎同志的遗体告别。

八月六日,赞比亚政府还派专机把侯启文同志和张鑫奎同志的骨灰运回卢萨卡。

八月七日和八日两天,到中国大使馆吊唁的还有:副总统乔纳,代理外交部长卡曼加,国防部长祖卢,总统府秘书长米尔纳和夫人,动力、运输和工程部长穆利基塔,内政部长昌古富,财政部长姆瓦纳卡特韦和夫人,矿藏和矿业发展部长穆兰巴,工商部长索科,地方政府和住房部长马托卡,教育和文化部长尼伦达,劳工和社会事务部长恰库利亚,卫生部长契克万达,国民议会议长纳布利亚托,总统府国务部长布拉瓦约,外交部国务部长坎卡萨,动力、运输和工程部国务部长姆瓦勒,工商部国务部长坦博,教育部国务部长桑尼克罗夫特,土地和自然资源部国务部长西卡伦比,劳工和社会事务部国务部长西孔贝,总统特别助理马克·乔纳,土地和自然资源部常任秘书恩达拉马等。


前往大使馆吊唁的还有朝鲜驻赞比亚大使金成国和其他一些国家驻赞比亚的外交使节以及非洲南部自由战士的代表。
(1972年8月11日《人民日报》)

首都隆重举行追悼何香凝副委员长大会
会场里摆着伟大领袖毛***和中共中央送的花圈
***宋庆龄******************************郭沫若阿沛·阿旺晋美周建人******许德珩傅作义蔡畅*********等参加追悼大会
***委员长主持追悼大会,宋庆龄副***致悼词
何香凝副委员长的灵柩运到南京,在廖仲恺先生墓地举行了安葬仪式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九月六日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革命委员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何香凝,因病于一九七二年九月一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九十五岁。


九月五日下午,首都隆重举行了追悼何香凝副委员长大会。同时,天安门广场、新华门前、外交部等处下半旗致哀。六日在南京举行了何香凝副委员长的安葬仪式。
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场里悬挂着何香凝副委员长的遗像。

会场里摆着伟大领袖毛***和中国***中央委员会送的花圈。
送花圈的还有:中共中央***、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副***宋庆龄,中共中央***、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共中央***、***总理***,中共中央***、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中央***副******以及中央***、人大常委会、***、***全国委员会、中国***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妇联、外交部、卫生部等部门,和中共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革命委员会。

参加追悼大会的有:***、宋庆龄、***、***、***、***、***、***、***、***、***、***、郭沫若、阿沛·阿旺晋美、周建人、***、***、许德珩、傅作义、蔡畅、***、***、***。他们向何香凝副委员长的家属***、廖梦醒、经普椿等表示亲切慰问。
追悼大会由***委员长主持,宋庆龄副***致悼词。

宋庆龄副***说:“何香凝女士早年随同孙中山先生从事辛亥革命,致力于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斗争。其后,又积极参加讨伐袁世凯和护法运动。一九二四年,她坚决支持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改组***,同中国***合作。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以后,她坚决维护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毅然辞去***反动政府的一切职务,挺身而出,揭露蒋介石的反动面目,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她积极响应中国***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坚决反对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假民主、真独裁的反动政策,积极从事抗日民主运动。

皖南事变后,她严厉斥责蒋介石策动内战的罪恶阴谋,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动倒退’,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她对蒋介石的卖国、独裁、内战的反动政策,深表愤慨,积极号召、组织***内的民主力量从事反蒋活动,组织中国***革命委员会,响应中共中央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五一’号召,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做出了贡献。


“全国解放以后,何香凝女士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全国委员会副***、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等职。她一贯拥护中国***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在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中,立场坚定,爱憎分明,特别是在一九五七年反右派斗争期间,她义正词严地痛斥资产阶级右派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谬论。

她经常以诗、画热情地歌颂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她关心国家大事,拥护无产阶级***,一贯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领土完整和解放台湾而努力奋斗。


“何香凝女士是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战友,是廖仲恺先生的革命伴侣,是中国***的亲密朋友,是***革命派杰出的代表。她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中国***,热爱伟大领袖毛***。何香凝女士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我们深切地哀悼何香凝副委员长,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在中国***的领导下,紧跟伟大领袖毛***的革命路线,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参加追悼大会的还有:
人大常委会委员马纯古、区棠亮、贝时璋、邓初民、卢汉、史良、庄希泉、朱良才、严济慈、吴有训、吴冷西、张鋆、陈奇涵、武新宇、茅以升、林兰英、林巧稚、罗叔章、竺可桢、季方、赵忠尧、胡子昂、胡厥文、胡愈之、***、童第周、谢扶民、彭绍辉;
***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刘斐、朱蕴山、杨东莼、张奚若、陈此生、周培源、赵朴初、荣毅仁、徐伯昕、曾泽生、董其武;

中共中央和***有关部门、人大常委会和***全国委员会机关以及全国妇联的负责人王良恩、杨德中、刘剑、刘友法、李启煌、李金德、连贯、康克清、乔冠华、韩念龙、马文波、何英、王海容、林一心、谢华、吴庆彤、侯春杯;
民革中央常委甘祠森、刘仲容、吴茂荪、侯镜如、许闻天、钱昌照,委员王葆真、李平衡、李俊龙、李蒸、陈离、焦实斋;
全国人大代表、美术界代表、知名人士以及何香凝副委员长的亲属和生前友好***、***峰、沙千里、庄明理、黄鼎臣、田富达、吴桓兴、朱光亚、黄长水、张国基、罗青长、何莲芝、张瑞华、于立群、傅崖、古元、李可染、蒋兆和、周海婴、龙潜、程思远、邓广殷和夫人、马海德、苏菲、柯弗兰、柯如思、爱德乐、帕特、杉山市平和夫人、路易·艾黎、陈依范等。

参加追悼大会的还有机关干部和群众代表五百多人。
追悼会结束后,何香凝副委员长的灵柩由专车运往南京与廖仲恺先生合墓。

***、***、***、郭沫若,以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前往车站送灵。
刘友法,***、谢扶民、李金德、刘斐、朱蕴山、陈此生、甘祠森等,以及何香凝副委员长的家属***、廖梦醒、经普椿等,护送灵柩到南京。


九月六日下午,何香凝副委员长的灵柩运到南京,在南京市东郊廖仲恺先生墓地举行安葬仪式。
中共中央***、中共江苏省委第一***、江苏省革命委员会主任***,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革命委员会、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革命委员会的负责人杜平、吴大胜、杨广立、肖永银、蒋科、方敏、刘其章、方明等,参加了安葬仪式。


护送何香凝副委员长录柩到南京的刘友法等以及何香凝副委员长的亲属参加了安葬仪式。
参加安葬仪式的还有:在南京的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京市***委员,省、市民革负责人:吴贻芳、刘国钧、计雨亭、刘树勋、张敬礼、张光中、任崇高、陈鹤琴、范存忠、丁光训、陈中凡、廖运泽、廖运升、赖惕安,以及干部、群众代表三百多人。


何香凝副委员长患病期间,宋庆龄副***、***总理等领导人曾前往医院探望。

何香凝副委员长逝世以后,遗体在九月三日入殓。灵柩停放在中山公园中山堂。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前往医院向何香凝副委员长的遗体告别。前往告别的还有民革中央委员、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何香凝副委员长的生前友好,其中有李震、王树声、粟裕、***、申光、曾涛、刘新权、张香山、章文晋、杨骥、丁雪松、林月琴、王定国、刘崇仁、童小鹏、李质忠、周荣鑫、沈谦、溥杰和夫人、林达光和夫人等。


在北京的泰国全国行政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业署副主任巴实·干乍那越送了花圈。

(1972年9月7日《人民日报》)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伊斯兰教协会负责人、中国阿富汗友好协会副会长沙梦弼,因病经医治无效,于一九七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在北京逝世,终年六十八岁。
今天上午,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为沙梦弼举行了追悼会。

中共中央统战部、人大常委会机关、***全国委员会机关、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等有关方面负责人以及沙梦弼的家属和生前友好,参加了追悼会。
(1972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人大代表黄松龄逝世 中共中央党校举行追悼会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二日讯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中央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顾问黄松龄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七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四岁。

黄松龄同志是湖南省华容县人。一九二四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全国解放后,黄松龄同志历任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计划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职。


今天下午,中共中央党校为黄松龄同志举行了追悼会。***科教组、人大常委会机关、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共中央党校等有关方面负责人以及黄松龄同志的家属和生前友好,参加了追悼会。

(1972年12月3日《人民日报》)

首都隆重举行追悼邓子恢同志大会

伟大领袖毛***和中共中央送了花圈

***、***、***、***、***、***、***、***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追悼会
***同志致悼词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十四日讯 中国***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邓子恢同志,因长期患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十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六岁。


今天下午,首都隆重举行追悼邓子恢同志大会。同时,天安门广场、新华门、外交部等处下半旗致哀。


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场中央悬挂着邓子恢同志的遗像,安放着邓子恢同志的骨灰盒,上面覆盖着中国***党旗。
伟大领袖毛***和中国***中央委员会送了花圈。

送花圈的还有:中共中央***、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副***宋庆龄,中共中央***、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共中央***、***总理***,中共中央***、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以及中共中央***、人大常委会、***、***全国委员会、中共中央和政府一些部门、中共北京市委和北京市革命委员会。

参加追悼大会的有: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中共中央***副******、***;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阿沛·阿旺晋美、周建人;
***副总理***、***;

***全国委员会副***傅作义、滕代远、许德珩。
参加追悼大会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向邓子恢同志的家属陈兰同志及其子女表示亲切慰问。

追悼大会由***同志主持,***同志致悼词。

***同志在悼词中说:“邓子恢同志,一九二五年参加革命,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历任县委宣传部长,闽西特委***,中央工农政府财政部长,新四军政治部主任,新四军四师政委,华中分局***,华中军区政委,中原临时人民政府***,中原局第三***;解放后,任中南局第二***,中南军区第二政委,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中央人民政府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副总理等职。

在党的第七次、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邓子恢同志是中国***的优秀党员,几十年来在毛***、党中央的领导下,忠于党,忠于人民,积极工作,艰苦朴素,团结同志,联系群众,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邓子恢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忠诚的革命战士,是我党的一大损失。我们沉痛地悼念邓子恢同志,要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化悲痛为力量,紧紧地团结在以毛***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在毛***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参加追悼大会的还有:
在北京的中共中央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李震、张才千、张云逸、张池明、张鼎丞、苏静、肖劲光、***、***、粟裕、赖际发、滕海清,候补中央委员***、罗元发、唐亮、郭玉峰;
人大常委会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马纯古、史良、罗叔章、季方、胡厥文、胡愈之、***;
***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王芸生、卢汉、刘斐、朱蕴山、苏子蘅、杨东莼、周培源、荣毅仁、袁任远、康克清、曹菊如,委员何基沣、张克侠;
中共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共北京市委和市革命委员会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王良恩、杨德中、刘剑、刘友法、刘建功、***峰、王观澜、沙风、郝中士、林海云、林泽生、***、韩念龙、仲曦东、符浩、顾明、段云、林乎加、李人俊、谷牧、谢华、徐今强、陈锐霆、耿道明、刘湘屏、吴庆彤、李梦夫、龙潜、侯春怀、李金德、连贯、吴洁、田维新、肖克、周世忠、廖成美、康志强、徐光友、罗应怀、姜林东、何林兆、刘绍文、王磊、刘传新;
邓子恢同志的生前友好方强、钱信忠、杨显东、林月琴、陈琮英、孙湘、吴綪、林一心、刘俊秀、杨尚奎、李步新等。


参加追悼大会的还有中共中央、***有关部门和北京市的干部、群众代表七百多人。

追悼大会结束后,邓子恢同志的骨灰盒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邓子恢同志病重住院时,***、张鼎丞、粟裕、张云逸、***、张体学等同志曾前往医院看望。

邓子恢同志逝世以后,***、***、***、***、***、***等同志,以及一些党政军机关的负责同志和生前友好前往医院向邓子恢同志的遗体告别。
(1972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