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敬离开音乐圈 艾敬:离开流行音乐越久 越发现坚持的可贵

2017-05-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02年,又听到艾敬的声音.<水牛66>和<纽约,纽约>是她最新的创作."水牛"承袭了其惯有的质素,"纽约"则添加进英式摇滚的味道.在音乐创作上,艾敬并没有带来惊异的变化,她一如既往地坚持着自己,从心的感悟到品质的追索,没有半分的改变.从半个圈内人到远离,离开流行音乐越久,越发现这份坚持的可贵.从艾敬的身上,我联想到乐坛.在世界唱片业重新洗牌之际,台湾衰败了,香港萎靡了,而我们面对世界"最后的市场"的光环所做的只是(也许

2002年,又听到艾敬的声音。《水牛66》和《纽约,纽约》是她最新的创作。"水牛"承袭了其惯有的质素,"纽约"则添加进英式摇滚的味道。在音乐创作上,艾敬并没有带来惊异的变化,她一如既往地坚持着自己,从心的感悟到品质的追索,没有半分的改变。从半个圈内人到远离,离开流行音乐越久,越发现这份坚持的可贵。

从艾敬的身上,我联想到乐坛。在世界唱片业重新洗牌之际,台湾衰败了,香港萎靡了,而我们面对世界"最后的市场"的光环所做的只是(也许只能做)争论和莫名的躁动。一帮大款揣着钱憋着劲儿想冲进来,屋里的人一面高喊着"狼来了",一面象模象样地重拾起主流与非主流、市场化和非市场、音乐个性等等老掉牙的问题。

妄谈市场的变化,让多少人"变得"没有个性退出了舞台,让多少人失去了机会。面对极其不完善的市场机制,让创作者、歌者独自背负生存的压力,是不是有些残酷。

谁能回答内地的主流是什麽?……谁知道12-15岁的孩子想听什麽?……面对这些提问,评论者、创作者、歌者、听者--所有的人恐怕最清楚的就只有自己了。这种情形下,又有多少人能倾听自己、坚持自己。艾敬就是这样的一个。

生活在高速发展和信息爆炸的时代,没有独特的质素何以立身。人惯用的长势是与生俱来的,如同长相、血型、个性,后天的磨砺改良的更多的是外化的部分。每个人都在利益、关系、为人做事面前或多或少地坚持着自己。创作之于创作者更是如此。

艾敬通过自己的眼睛、头脑观察思考,歌曲即使极具普遍性,其根本的特质还是艾敬的。她按照自己的方式思考,通过自己的音乐去描述,不是按照我的、你的或他的定势考量。音乐的个性外延至生活的个性,艾敬成为"非主流"。

卡拉OK是主流?港台偶像是主流?晚会歌曲是主流?还是元旦前后的交响乐芭蕾舞是主流?我们没有主流,不仅流行音乐,整个文化都一样。文学、绘画、思想哪一个不在经受物欲的"洗礼"。如果非要找出一个,我认为就是对自我、对本真的坚持,对有感而发的尊重。

创作者和音乐个性的关系,好象武侠小说里剑客与剑,真正的剑客为剑艺的艰辛追求,甚至付出了鲜血和生命,却从未想过更换兵器或转投山门。在他们的眼里剑本身其实是次要,重要的是剑艺,要不然我们也不会陶醉在"枯枝伤人"的遐想中了。

艾敬就是个独行的剑客,出道时的惊人一战,不仅让所有的人记住她独门剑法,更开启了乐坛新时代。此后乐坛风起云涌英杰辈出,群雄逐鹿。艾敬仗剑纵横其间,以身以心专注剑法,怡然自得。正如96年首体的舞台上沉着坚毅的应对,自信而富控制力。

而世人熟知的艾敬的自视,却在"CHINA GIRL"豁然开阔。逡巡于熟知的环境,会使人目光短浅。就象年轻的剑客都要闯荡江湖,磨练,比拼,败落,钻研积累一样,艾敬的视野不在拘泥于自我的天地。

一个陶醉于独门剑法的剑客,开始把目光投向社会、投向世界,调动一切手段丰富感知。旅行,录音,创作歌曲,学习语言,写随笔,学绘画,改变了她的生活却不曾改变歌者的身份。跨出家门的生活与合作,不仅为她的音乐赢得自信,更使她能多角度多方位观察思考。

从《我的1997》到"MADE IN CHINA",再到《水牛66》和《纽约,纽约》,对灵感的扑捉,音乐元素和手段的占有融汇,艾敬的剑还是那把剑,剑艺和功力已超越了自己。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认为艾敬的坚持不仅是她的幸事,某种程度上也是流行乐坛的幸事。她的坚持不仅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更表明坚持的价值,因为它存在。衷心希望有更多的"艾敬",让我们去听去感受,带我们品味他们,也品味自己。焦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