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凡古琴音乐会系列之三——《太古遗音》在河南艺术中心音乐厅上演

2018-01-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李一凡是当代青年古琴演奏家.斫琴家,师从我国著名古琴演奏家吴文光先生,现任郑州市古琴艺术协会会长,是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制作技艺传承人.    "像<幽兰>.<离骚>这样的曲目,弹奏难度高,一般少有人去演奏.<幽兰>是目前为止唯一的一首用原始的文字记谱法保留下来的琴曲,由现代琴家根据<古逸丛书>影印唐人手抄的卷子发掘出来,原件现存日本京都西贺茂的神光院.<离骚>是晚唐著名琴家陈康士根据战国时代伟大诗人屈原的同名长诗所创作的琴曲.这样的

李一凡是当代青年古琴演奏家、斫琴家,师从我国著名古琴演奏家吴文光先生,现任郑州市古琴艺术协会会长,是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制作技艺传承人。

    "像《幽兰》、《离骚》这样的曲目,弹奏难度高,一般少有人去演奏。《幽兰》是目前为止唯一的一首用原始的文字记谱法保留下来的琴曲,由现代琴家根据《古逸丛书》影印唐人手抄的卷子发掘出来,原件现存日本京都西贺茂的神光院。

《离骚》是晚唐著名琴家陈康士根据战国时代伟大诗人屈原的同名长诗所创作的琴曲。这样的曲子,大气磅礴,有文化的厚度,把它们介绍给观众,是我一直的愿望。"李一凡如是说。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被列为"琴棋书画"文人四艺之首。古琴乐神圣高雅,坦荡超逸,其内涵早已超越了音乐本身的意义,成为传统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征。

    遥隔千年的宫商角徵羽在古琴弦上流淌,带领人们穿越时空的旷野,感受那些曾经存在的呼吸和脉搏。第一首琴曲《幽兰》相传是孔子周游列国皆不得重用时所作,表达了兰花开于杂草之中,贤士与鄙夫为伍的无奈;琴笛合奏的《捣衣》抒发了女子对远征良人的殷切思念,"始则感秋风而捣衣,继而伤鱼雁之杳然,终则飞梦魂于塞北";《胡笳十八拍》据传为蔡文姬所作,表现了她思乡、离子的哀愁和"浩于长空"的怨气;《普庵咒》由琴箫合奏,配上仙风道骨的大师表演太极拳,颇有古刹闻禅、平和澹远、庄严肃穆的气氛。

    《广陵散》旋律激昂、慷慨,相传是嵇康临刑时弹奏的生命绝响,也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具有杀伐气氛的乐曲。《流水》因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而闻名。伯牙所念,子期心明,是为"知音"。琴音初时似涓涓细流,继而水势渐成,浩浩汤汤,击石拍岸,正如子期所言:"洋洋乎,若江海。"

    《离骚》曲调古朴苍劲、深沉含蓄,感情"始则抑郁,继则豪放",配合诗朗诵,将屈原的忧郁苦闷和"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屈不挠、坚持真理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让人耳目一新的是,这场悠扬的古琴演出形式新颖,在悠悠琴音中,伴以笛、箫、太极、琴歌、鼓乐等非常中国的元素,给予观众以丰富的精神享受。

    在李一凡的指端,那些久远的故事和心境,都化作了清越的声响,飘荡在历史的回廊,绕梁的余音久久不能散去。在当今的浮华时代,古琴是传统文化的一位守望者,如同孤独的伯牙,期盼着越来越多的"子期"能够欣赏它阳春白雪之美。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它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三千余年不曾中断,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

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战国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 "可以弹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时至今日,古琴音乐依然作为中国音乐的灵魂与精髓,铸刻在美国"旅行者"号太空飞船的镀金唱片里,昼夜不息地回响在茫茫的太空之中,寻觅着宇宙间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