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志锡国际主义布局 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的总体布局

2018-01-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五位一体.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历史演进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在阐明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时鲜明地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报告还分别就经济.文化.政治作了详细说明.显然,十二大报告是按照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布局的.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五位一体。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历史演进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在阐明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时鲜明地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报告还分别就经济、文化、政治作了详细说明。显然,十二大报告是按照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布局的。

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这里所说的总体布局仍然是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一纲领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位一体的建设纲领。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指出,我们所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显而易见,十六大前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是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建设总布局。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自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加复杂、更加突出,尤其是教育、就业、医疗、收人分配、社会保障、居民住房、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管理等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愈发明显。

针对这些问题,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崭新命题。这一崭新命题的提出。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包括和谐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按照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内容作了全面部署,用单独章节对社会建设作出深刻阐述。

党的十六大以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呼声高涨,生态文明建设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并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了深刻阐述。

在这里,五位一体总布局已经呼之欲出。党的十八大顺应历史潮流,把生态文明建设正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

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的重大意义 一是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造性实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发展。

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付出了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生态环境恶化的巨大代价,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强调要将其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并将其纳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使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内涵更加丰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二是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坚持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就对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使这五大建设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提出了内在的要求。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之一,只有尊重自然规律,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经济社会才能永续发展。

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提出。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也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并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些新要求,构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位一体的目标体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既同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目标相衔接,又更加切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十八大报告依据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它向世人郑重宣示,我们所要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

四是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五位一体的提出,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对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必将具有深远的意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健康、幸福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需要金山银山,也需要绿水青山。

拥有和保持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是他们的共同期盼。亿万人民群众在发展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保持绿水青山是拥有金山银山的重要基础。他们迫切希望党和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尽快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

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列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牢牢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一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三个没有变”的基本国情要求我们,在未来的发展实践中,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有丝毫动摇。这是牢牢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

二是坚持把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健全的人民民主摆在重要位置。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着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这是牢牢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保证。 三是致力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充分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进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这是牢牢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灵魂。 四是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大力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阶段,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必须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是牢牢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条件。 五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推动消费观念转变、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这是牢牢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党建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