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甄的富民主张 94唐甄的富民论研究

2018-01-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摘要:唐甄作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提出了许多有利于世的观点,唐甄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和最有特征的部分是他的富民论.它既是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又带有一定的启蒙思想意味,它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富民论主要体现在唐甄所编的<潜书>一书中,<潜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论学术,重在阐发"尽性"与"事功"相互统一的心性之学;下篇论政治,旨在讲求实治实功抑尊富民的治世之术.本文首先介绍唐甄的生平,然后再介绍富民论的主要内容,最后

摘要:唐甄作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提出了许多有利于世的观点,唐甄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和最有特征的部分是他的富民论。它既是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又带有一定的启蒙思想意味,它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

富民论主要体现在唐甄所编的《潜书》一书中,《潜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论学术,重在阐发“尽性”与“事功”相互统一的心性之学;下篇论政治,旨在讲求实治实功抑尊富民的治世之术。本文首先介绍唐甄的生平,然后再介绍富民论的主要内容,最后评价富民论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关键词:唐甄;潜书;富民论;

一、唐甄简介

唐甄,清初进步思想家,本名大陶,后以字行,更字铸万,四川达县人。顺治十四年举人,选山西长子县知县。作《衡书》,志在权衡天下,后改名为《潜书》,上篇论学,下篇论政,共九十七篇。提出了“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的观点。

反对君主专制,思想激烈。魏禧读后,叹曰:“为汉唐以来所未有。”梅文鼎亦以为是自周秦以来仅见之作。书中论政,以富民为先。文风“如列子御风,翩然骞举,又如淮阴将兵,多多益善。”还著有《毛诗传笺合义》、《春秋述传》《潜文》《潜诗》等传世。

康熙四十三年卒,年七十五岁。卒之次年,“翰林何屺瞻闻之,知先生贫不克葬,启请于八亲王。王赐白金五十两,命葬之”①。唐甄与遂宁吕潜、新都费密,合称"清初蜀中三杰。

唐甄一生著述颇多,以《潜书》最为著名。《潜书》是唐甄一生中“积三十年而成”的最重要的一部著作,集中反映了其政治和学术思想。《潜书》共97篇论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论学术,重在阐发“尽性”与“事功”相互统一的心性之学;下篇论政治,旨在讲求实治实功抑尊富民的治世之术。

潘耒称其“论学术则尊孟宗王,贵心得,贱口耳,痛排俗学之陋;论治道则崇俭尚朴,损势抑威,省大吏,汰冗官,欲君民相亲如一家,乃可为治。”因此,《潜书》“上观 天道,下察人事,远正古迹,近度今宜,根于心而致之行,如在其位而谋其政。”① 吴泽民:《唐甄·潜书 :附录》.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

誉之者谓其“直披胸怀,不假绳削,而气充词达,高下咸宜。论学术则尊孟宗王,贵心得,贱口耳,痛排俗学之陋 ;论治道则崇俭尚朴,损势抑威,省大吏,汰冗官,欲君民相亲如一家,乃可为治 ;皆人所不及见、不敢言者,先生独灼见而昌言之”①。

毁之者则称其“大率愤时疾俗??而文无根抵,伤于剽锐,亦间为涩体,而弥不工。其论亦或迂谬不可行??此足笑倒千人矣”②。可谓见仁见智。此书不仅奠定了唐甄在清初启蒙思潮中的历史地位,而且对当时的儒学思想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富民论的主要内容

唐甄的经济思想主要的和最有特征的部分是他的富民论,唐甄的富民思想主要体现在《潜书》中,唐甄的富民思想很有系统性,既有富民的主张,又有富民的方案。唐甄关经济方面的思想,是我国较早触及资本主义萌芽意识的代表,对后来魏源、严复等人的思想亦有一定影响。

首先,提出立国之道,惟在富民的主张,他说:“立国之道无他,惟在于富。自古未有国贫而可以为国者。夫富在编户,不在府库。若编户空虚,虽府库之财积如丘山,实为贫国,不可以为国矣。”③唐甄把“富民”提高到惟一正确的立国之道而竭力宣扬。

强调“富民”,不是富一小撮剥削者流及其为政者,不是“富在府库”,而是富占社会绝大部分人的广大劳动人民,是“富在编户”。“编户”,指编入户口册的平民百姓,泛指民间。“府库”,指“幸臣之家”、“臣室之窟”,泛指官府。

从此出发,唐甄又提出以能否富民作为衡量官吏优劣、政治得失的标准的主张。他说:“天下之官皆养民之官,天下之事皆养民之事,是竭君臣之耳目心思而并注之于匹夫匹妇也,欲不治得乎!

诚能以是为政,三年必效,五年必治,十年必富”。④这是说天下的官吏乃至皇帝都应以富民为己任而勤于政事,这样,用不了多长时间老百姓就会富起来。 唐甄还特别强调负责经济工作的官吏的责任。他说:“司徒之职,重农功,籍土田,审肥硗,时赢绌,稽蓄散,慎出纳。制为成法,授之有司,毋敢废越。”⑤①

③ 吴泽民:《唐甄·潜书 :附录》.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 李德龙,俞冰:《李慈铭·荀学斋日记》,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5-136页. 唐甄:《潜书》.古籍出版社,1955年版,第114页.

④ 唐甄:《潜书》.古籍出版社,1955年版,第111页.

⑤ 唐甄:《潜书》.古籍出版社,1955年版,第129页.

而其工作的好坏,就要看是否“使民有余藏,国有余用,虽天灾流行,年谷不登,而民不困”。也就是看老百姓是不是富起来了。 从是否能够富民这一衡量官吏优劣的标准出发,唐甄又进一步批评了官吏“虽无不肖攘民之事,而视民若忘,等于茅草”的现象。

其理由是,“攘民之害小,忘民之害大。攘民者不多人,忘民者遍天下,是举天下之民委弃之也。疾不救者日深,至于四海困穷,民无以为生。有天下者其危矣哉!”这是说,官吏如果不努力勤政富民,即使没有扰民害民的劣迹,也不是好官。

因为不努力勤政富民,就会使大多数老百姓不得温饱以至冻饿而死,这比扰害个别老百姓的危害要大得多。这是很有见地的。他还认为,只有使老百姓富裕起来,天下才能安定太平,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他说,“为治者不以富民为功,而欲幸致太平,是适燕而马首南指者也”。

除富民主张外,唐甄具体提出了致富于民的各种措施。首先,为政当以富民为功,力除弃民虐民之政。他认为,国家的政治方针当以富民为宗旨,“其举事任职虽多,不过使不困穷而已”,“虽官有百职,职有百务,要归于养民”故唐甄特别强调致富于民的实治实功,指出“为国以图治,论功以举贤,善民以论功,足食以养民”,“养民之道,必以省官为先务”①,却除暴虐于民之害官,重用养民的廉能贤才,“廉者必使民俭以丰财,才者必使民勤以厚利。

举廉举才,必以丰财厚利为征”,只有君主官吏皆去推行实施实治实功的富民政策,民众的生活才能富裕。

其次,唐甄提出了因其自然之利,发展多种生产的富民主张。唐甄把“听民自利”即市场的调节看作是富民的根本途径。他认为财富的产生和增殖是一个能够自然而然进行的过程,统治者不应过多干涉民众的经济活动。主张“官不扰民”,让民众有较多的经济自由。

他说:“海内之财,无土不产,无人不生,岁月不计而自足,贫富不谋而相资”,政府只要“因其自然之利而无以扰之”。 唐甄所说的“听民自利”并非完全放任,而应适时适度地加以管理。

唐甄的“听民自利”,“并非要政府放弃引导以至组织生产的经济职能,而是要求政府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法则,不要用超经济强制的‘虐取’破坏商品货币关系的正常发展”。唐甄否定了“农本商末”的传统观念,提出了要使四海民众真正富裕,就①

②② 唐甄:《潜书》.古籍出版社,1955年版,第136页. 唐甄:《潜书》.古籍出版社,1955年版,第106页.

要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多种生产。他认为,养民富民首要在于大力发民农业,还要全面发展商业和手工业,“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贾乐业,衣食滋殖”,“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他认为,要真正富民,除了确立“以农为本”的方针,实行“勤农丰谷”之政外,还要“田市皆先”,农林渔牧同时发展,实现:“山林多材,池沼多鱼,园多果蔬,栏多羊豕”①。

另外,他还大力倡导发展纺织业、冶铁业以及其他各种手工业等商品生产,并将商品拿到市场上去交换,通过货币流通获得更大的收益。

他的“农商皆先”以富民的观点,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变化,体现了商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唐甄还明确指出,实现各行各业共同发展,要以民众自身勤俭为前提。他的“民俭以丰财”、“民勤以厚利”、“农众而力勤”、“勤农丰谷”等思想是非常客观的。

第三,唐甄提出改革贷币,促进流通的商业措施。他指出,以白银作为贷币,限制了财贷的交换,阻碍了商业的发展。“夫财之害在聚。银者,易聚之物也。”②要促进商业的繁荣发展,实现民众的生活富裕,“救今之民,当废银而用钱”。因此,唐甄认为,用铜钱取代白银,商品交换才能更好地得以进行,并可消除白银易聚之弊,发挥贷币的流通作用。

唐甄不但有富民的主张和方案,还亲自做富民的工作。最突出的是他当知县时率民植桑一事。山西长子县是个很穷的地方,老百姓终年劳作而不得温饱。唐甄看准蚕桑之利能帮助老百姓致富,便决定大量植桑。但不少老百姓认为当地不宜植桑而不愿种植。

对此,唐甄没有采取强迫命令的方式,而是向百姓们宣传植桑致富的道理,并说服了打算发布条令即靠行政手段推行植桑的下属。同时,他还请已经靠蚕桑致富的璩里之民到各地介绍经验,指导种植。结果,“不行一檄,不挞一人”,三十天种了八十万株桑树。这实在是唐甄勤政富民的一个了不起的杰作。

唐甄把封建政权及其官吏的贪暴看作是实现富民的最大障碍,是“穷富之源,治乱之分”。唐甄认为掠夺财富的罪魁祸首是贪官,“治贪之道,赏之不劝,杀之不畏,必渐之以风。”③治理贪官的方法,通过奖赏,不能使清官得到勉励;通过杀头,不能使贪官感到畏惧,那就必须通过树立一种风气来引导。因此就要①

② 唐甄:《潜书》.古籍出版社,1955年版,第139页. 唐甄:《潜书》.古籍出版社,1955年版,第140页.

③ 唐甄:《潜书》.古籍出版社,1955年版,第107页.

选拔任用贤才。唐甄强调:“天下难治。人皆以为民难治也;不知难治者,非民也,官也。”他明确指出:多官“害民”、“扰民”、“虐民”,所以,“养民之道,必以省官为先务”①。只有减少贪官污吏,选拔任用贤才,治理好官员,朝廷上下都去推行实施富民政策,民众的生活才能富裕。

为真正实现“富民”,唐甄进一步提出了选拔官员的标准:德才兼备。在唐甄看来,“志坚则才利”,要以德为先。所选官员首先要有一心为民的思想,还要有较高的官德修养。

要看其是否“清且明,明且仁”、是否“去奢守朴”。因为只有这样的人做官,才能心系百姓,为百姓谋福利,才能大兴去奢守朴之风:“圣人执风之机以化天下,其道在去奢而守朴。”“人君能俭,则百官化之,庶民化之,于是官不扰民,民不伤财”,才能带动百姓勤劳财富。

反之,则“君臣骄奢,民生殚亡”。对于如何鉴别所选官员有无实才,唐甄提出要看实绩。他指出:“廉者必使民俭以丰财,才者必使民勤以厚利。举廉举才,必以丰财厚利为征”②。并且,“才可伪,功不可伪,临民听政,长短贤不肖立见”③。辨别官吏是否有才,评其政绩得失,就是要看其在实际工作中,是否能实施“富民”之政,实现百姓的“丰财厚利”。

三、评价

唐甄的“富民论”既有历史进步性,又具有着某些致命的局限。一方面,他看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力量,看到了社会经济及相关行业发展对于人民的重要作用。他所提出的贫富相资观,既是对传统均天下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又代表了小生产者、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明显带有行业自觉性。

但是,另一方面,唐甄虽然鼓励商品经济发展,重视百姓生活质量,但他作为一位生活在封建社会晚期的思想家,他的“富民”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存在时代的局限性,在唐甄思想深处,仍把国泰民安的希望寄托在贤明君主身上。

他说:“天下之主在君,君之主在心。”唐甄提出的为君之道仍然没有跳出儒家的思想圈子。即便是在他强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反对大地主大官僚、呼吁限制君权的同时,他也并未完全跳脱儒家德治思想的桎梏,仍然是从维护统治阶级统治地位的角度在思考还富于民,在为维护皇权摇旗呐喊。

但尽管如此,仍不失为那个时代的思想精华。他毕竟将人民群众自身的富庶、自身的利益对于一国之重要意义提到了新的高①

② 唐甄:《潜书》.古籍出版社,1955年版,第135页. 唐甄:《潜书》.古籍出版社,1955年版,第1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