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强和他的妻子

2017-09-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文/王宗仁  聂中林回想起来,谁也说不上他们是怎么开始谈恋爱的.因为他们的初恋.热恋不是在雅静的公园里,也不是在幽美的湖旁柳岸,而是在征途上,摄影棚里,以及书来信往中--一九七七年初,唐国强和解放军某部军医孙涛相识了,仅仅见了一面,小唐就到内蒙古草原拍摄<走在战争前面的人>去了,不久,孙涛也到南方出差.迢迢千里,天各一方,书信成了他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唯一"使者".唐国强在这部影片中扮演的是连长,有几个骑马的动作难度很大,拍了好几次都不满意.这样,练骑马成了小唐一项很繁重的任

文/王宗仁  聂中林回想起来,谁也说不上他们是怎么开始谈恋爱的。因为他们的初恋、热恋不是在雅静的公园里,也不是在幽美的湖旁柳岸,而是在征途上,摄影棚里,以及书来信往中……一九七七年初,唐国强和解放军某部军医孙涛相识了,仅仅见了一面,小唐就到内蒙古草原拍摄《走在战争前面的人》去了,不久,孙涛也到南方出差。迢迢千里,天各一方,书信成了他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唯一“使者”。唐国强在这部影片中扮演的是连长,有几个骑马的动作难度很大,拍了好几次都不满意。这样,练骑马成了小唐一项很繁重的任务。慢步,快跑,飞驰,越障……他练得好艰苦呀,一封封信从草原飞向南国,给孙涛传送着他在草原紧张的生活旋律。又一封封信从江南落到塞外,给小唐送去深深的怀念和祝愿,鼓励他在草原苦练演员基本功。一次,孙涛接到信感到有点异常,内容为啥写得这样简短?字迹又为何写得如此潦草?你看那“小涛”二字,过去都是一笔一画,撇是撇,点归点,写得十分认真,仿佛把满腔的感情都倾洒在这两个字上。

可这回呢?撇走了向,点也没有放到位上……他怎么啦?孙涛感到了什么不幸,便立即去信询问内情。唐国强这才回信讲了实话,原来他在练骑马时摔伤了,右臂上端撕脱性骨折。医生让他住院治疗,可他想到拍摄工作正进入紧张阶段,如果他这个“连长”一缺席,全连的“戏”就唱不成了。这时,孙涛正好要从南方返京,便给领导请了假,把北京当中转站,同家拿了些东西,转身又上了北去的列车,来到内蒙古草原。国强的右臂还吊着绷带,他用左手拉起孙涛的手,说:“你不要耽心,我胳膊是有点疼,但要不了命。这场戏明天就拍,有你在一旁给我‘壮胆’,一定会拍好的!”孙涛被他这倔性子感动了,只得帮他把伤口包扎好,再三叮咛他要小心。第二天,她一早就来到场地,等着看他拍电影。开拍前,唐国强浑身还疼得抽筋一般难受,可是,当他骑上马后立即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你看他,右手臂微微弯曲着,手卡在腰带上,既显得威风,又使负伤的臂膀有了着落。那高头大马真野,奔跑起来,四蹄翻飞,还不时地狂奔突立。唐国强双腿夹着马背,不慌不忙,俨然是个够格的指挥官……“好!

”导演一声喜叫,摄影师立即把这场面拍进了镜头……孙涛站在旁边目睹着这一切,心里不由对国强升起一股崇敬之情:“你呀,真是个好国强……”久别重逢的会面又孕育着新的分离。唐国强从草原回到北京不久,孙涛又去青岛某医院进修,几乎是前后脚之差,他也到外地拍《小花》外景去了。“书信恋爱”的生活又开始了,她给他报告学习中的苦乐,他给她报告拍摄之余的思念,南来北往的信象一条无形的线,把两颗心紧紧相连;又象一只只梭子,编织着他们美丽的爱情之花!就在观众们热情赞誉《小花》的时候,唐国强和孙涛举行了婚礼。结婚,难道就意味着整日厮守在一起吗?不,唐国强又开始了新的“远征”。不过,这回倒不算远,就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拍《孔雀公主》。虽然都在北京城里,可北京有多大呀!孙涛工作的医院在西北郊的韩家川,十分偏僻。小唐从北影回一次家,要转三次公共汽车,走两个小时。他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耗费在路上,所以每星期只回家两次。唐国强不挑食,爱人做什么吃的他都觉得香,但他有个偏爱,特别喜欢吃鸡蛋炒西红柿。每次回到家里,这个“小锅菜”早就做好等着他了。

有一次,唐国强因为拍摄任务太紧,十天没有回家了。这天突然挂电话说要回来。孙涛原先备好的西红柿,头天让客人吃了。她到附近的菜市场去买,扑了空。又奔向农村,从菜园里买回了又大又鲜的西红柿。唐国强站在爱人跟前,心里暖暖的、甜甜的,他说:“我要拍不好电影,不说别的,连这盘鸡蛋炒西红柿也对不起啊!”孙涛,毕竟是个妻子,她需要丈夫的爱抚,需要家庭的温暖。这些,唐国强都给她了。她体质不好,消化不良,肠胃老犯病。唐国强不让她吃肉腻的东西,总是设法买些鱼,虾,给她做得可口可心,叫她吃得满脸挂笑。曾一度,北京市场上鲜鱼缺少,小唐便给家里父母写信,托人从青岛带来嫩鲜鲜的鱼,虾。当国强满脸淌汗地从火车上把鱼取回,又亲手做熟送到孙涛面前时,孙涛的眼眶湿了,她说:“这鱼应该让你吃,你那怕吃上一口也好,要不我一点也嚥不下去呀!”丈夫——妻子,在这个家庭里是这样的和谐、融洽!生活是这样的有光彩!唐国强还要出征,还要远行,还要拍电影。《路漫漫》等着他拍外景,《四渡赤水》催他上马。他去了,孙涛送他到大门外,一直到他的身影在远处消失了,还望着,望着……小唐来到云南当年红军四渡赤水的地方,在这里一呆就是四个月。

这期间,他的小胡子恐怕是拍摄组的“头号新闻”了。原来,小唐接受了扮演卢青松的角色后,一连几个晚上都苦苦琢磨着卢政委的脸型。最后他终于想出了一个“高招”:给卢政委“长”胡子。他把自己的主意一公布,大家就炸了,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反对的人说:“多滑稽呀,加个胡子,象个坏蛋。再说,把你唐国强的美貌也给破坏了。”“红军战士是兴留胡子的,《金沙江畔》中那个政委不是有胡子吗?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不是也有胡子吗?”唐国强据理力争,“至于我个人,只要角色需要胡子,我就坚决‘长‘胡子,自己美不美,我不在乎!”就这样,唐国强便“长”出了胡子。大家说,这回小唐创造的角色不同于过去,有突破。可是,就为这“胡子”,使孙涛吃了一大惊……去年四月,《四渡赤水》的样片拿回八一厂放映。孙涛特地去看影片。放映开始了,银幕上出现了那个“胡子政委”,有人喊了一声:“看,唐国强!”孙涛的脑子一下子还没有反映过来。很快,她就明白了,可不,那不是国强又是谁呢?尽管有陌生的胡子,可也遮不住她十分熟悉的那双眼,那张嘴,那鼻子……“死鬼,几个月不见,就变得这么老了,几乎叫我认不出来了。”她在心里笑骂了几句。放映结束了,尽管孙涛没有十分清楚地看到日夜思念的国强的真实面容,可她很高兴。

国强呀,这回确实塑造了一个与过去不同的人物。这不仅表现在胡子上,更重要的是演出了政委的气质。她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当天就给国强写了封信,信上说:我看了《四渡赤水》的样片,很高兴。我十分喜欢你那小胡子,太可爱了。你平常多次对我说,应该让观众在银幕上看不出你是唐国强。现在我可以告诉你,这次你演的卢政委就是卢政委,再不是唐国强了。不过,并非十全十美,卢政委的形象还应该再生活化一些,有的地方你夸张得过分了点。你瞧扮演军阀的刘江,就演得那么自然,你应该向他学习……到底是演员的妻子,搞起影评来了,还那么内行……与这封信同时捎往云南的,还是一包黄连素——她听说小唐闹肚子,特地捎去的。还详细地写着:一日三次,每次两片……黄连素,云南能没有吗?再说,药咋个吃法,唐国强能不知道。多余吗?妻子的心,正是在这多余中显得格外深沉……(王宗仁 聂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