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江村康乐村“最好彻底推倒重建”】

2017-09-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农民工博物馆建在哪个村?市三旧改造办网站公布的17个备选城中村已开始接受社会投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在此名单中,海珠区的鹭江村和康乐村入选.南都记者近日走访了这两个城中村,希望为市民投票提供参考.鹭江村.康乐村隶属于凤和村.整个凤和村由七条自然村组成,包括客村.鹭江.康乐村.新市头.旧市头.下渡村.江贝村.面对城中村如何改造.农民工博物馆选址等问题,凤和经济联社主任车伟开很头痛.他表示,现在村里外来人口太多了,卫生.治安等等各方面管理难度大.村里和区里商量过,如果要彻底改变鹭江.康乐村的面貌

农民工博物馆建在哪个村?市三旧改造办网站公布的17个备选城中村已开始接受社会投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在此名单中,海珠区的鹭江村和康乐村入选。南都记者近日走访了这两个城中村,希望为市民投票提供参考。

鹭江村、康乐村隶属于凤和村。整个凤和村由七条自然村组成,包括客村、鹭江、康乐村、新市头、旧市头、下渡村、江贝村。面对城中村如何改造、农民工博物馆选址等问题,凤和经济联社主任车伟开很头痛。

他表示,现在村里外来人口太多了,卫生、治安等等各方面管理难度大。村里和区里商量过,如果要彻底改变鹭江、康乐村的面貌、现状,只能通过城中村改造,把它彻底推倒重建。如果重建之后再建农民工博物馆的话,已不够原汁原味。

这里的打工仔白天休息夜晚开工,加工一件橡筋有4毛钱

住在鹭江村里的人们,作息时间与外界相反。早晨工厂拉闸休息,街上行人寥寥无几,华灯初上时,紧闭的卷闸门陆续打开,睡眼惺忪的工人叫份外卖,坐在逼仄的小房子里加工服装,有的忙到***,三四个人便可以组成一个加工厂。

在凤和村经济联社主任车伟开的记忆里,上世纪90年代前的河南都是一片菜田,村民以种菜为生。我们鹭江村的韭菜、韭黄很有名,车伟开说,出广州城只有一座海珠桥,或者搭渡轮。

1993年开始有一批服装加工厂涌进鹭江村,租下一栋栋民宅作加工厂:二楼搞加工,三楼住人。随着村里加工厂日渐增多,村里房屋供不应求,村民开始大规模加建楼房,由原来的三层半加建到五六层。这一时期,租金几乎成为村民所有经济来源。随之而来的治安、卫生等问题层出不穷。当时的新滘镇专门成立外来人员管理小组,有十几个工作人员。

后来随着外来人口激增,镇里成立外管中心,2002年撤消新滘镇,外来工管理交由街道接管。

鹭江村的加工厂楼下加工楼上住人,是典型的城中村加工厂。由于2008年金融海啸,以及之后的用工荒,如今留在鹭江村的更多的是家庭式的作坊,一家人在村里租下十几二十平米的房子,几台加工机器就成了一个加工厂,来自湖南的申美菊便是其中一个。

申美菊的加工厂开在一条逼仄小巷里,23岁的她2004年来广州打工,一直在鹭江村做服务加工流水工人,工作三年后与工友结婚。在掌握了服务加工技术后,申美菊和老公开了间加工厂。随着订单日渐增多,两人忙不过来,就叫上老家的弟弟妹妹们来帮忙。2009年女儿出世后,公婆也从老家来到广州,如今一家六口人在鹭江村安家。

加工一件橡筋4毛钱,每人十个钟头可以加工一千件,加工厂有一两台拉筋机和一台植眼机,小申一家没有固定上班时间,有货来就做,没货就休息,一般晚上加工,白天休息。

来了广州这么多年,她基本没去过上下九、北京路逛街,平时的消遣就是到鹭江村里的服装店逛逛,或呆在宿舍看电视,忙碌到凌晨三点是常态。

对于城中村改造一事,小申全然不知。虽然城中村脏乱差,但她还是习惯了都市的生活,有门手艺可以养活全家的日子,觉得很满足。

鹭江村位于海珠区新中轴线南端,与繁华的闹市仅一墙之隔。上千间服装加工厂密密麻麻挤于窄巷。

与之相邻的康乐村,则因中大布匹市场而闻名。据凤和村经济联社主任车伟开介绍,中大布匹市场已经有将近20年的历史,最早期是五凤村的社员搞起来的,是一个很小的卖布市场。后来珠江对岸的海印布匹市场拆迁,部分商家搬到中大25路公交车总站旁经营,后来慢慢扩大成布匹专业市场。

车伟开还介绍道,鹭江村、康乐村外来人口估计超过15万,整个鹭江、康乐加起来面积只有1500亩,本地居民只有六七千人。

中大布匹市场吸引大量外来工落脚,村民们洗脚上田收租度日

先有中大布匹市场,后有康乐村。一个中大布匹市场形成海珠区中部经济圈,同样地,这个专业市场吸纳了全国各地的人在此驻足,为节省成本,配套的服装加工业在周边兴起,形成了康乐村这条庞大外来工聚居的城中村,也让整条康乐村的村民洗脚上田,跷腿收租过起小***活。

康乐村跟中大布匹市场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先有了布匹市场,才形成后来的康乐村。据凤和村经济联社主任车伟开介绍,中大布匹市场的商家为了方便就在旁边租了厂房,用原料加工,节省成本。2006年前,整个布匹市场没有一条市政路,被列为广州十大火灾隐患场所之一。2006年政府开通了瑞康路,整个布匹市场也因此迅速扩张。

随着中大布匹市场不断扩展,康乐村十平方公里的地盘上,密密麻麻地挤着上千间加工厂,外来人口激增至几万人,如今走在街上的,全是说着各种家乡话的外来工。2008年政府投入了150多万,在村内安装了200多个摄像头,村内治安开始有所好转。

从布匹市场大街拐入康乐村,小巷两旁的加工厂工人正埋头作业,短短百米的小巷两旁有十间加工厂。旧楼天花板上老式吊扇转动着,35℃的高温,几平方米的作坊里,工人们汗如雨下。

以前加工厂少,钱好赚,现在到处都有,收入也不如以前了,来自潮州的老板张俊辉说。40岁出头的他1993年来广州,在瑞宝村、康乐村以及白云区一带的城中村都呆过。在他的印象中,服装加工业1997、1998年最好赚,当时做加工的厂很少。

嗅到商机的他问亲戚借了5万块开起了服装加工厂。当时两层楼的租金才六七百块,生活成本低,加工业少人做,订单也多。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鹭江、瑞宝一带的服装加工业受到影响,大部分工厂招不到工人而停工。能存活下来的服装加工厂,大部分为家族经营企业。

2009年全市河涌整治,康乐村内印花厂以及一些颜料直排河涌的污染工厂逐一关闭,更多人转为做服装加工,导致竞争越来越激烈,原本不过千的房租近一两年也涨到2000-3000块。

  纵然在城中村当老板也赚不到钱,但在张俊辉等人看来,总比打工强。

    ■对话

    已签改造意向书恐难再建博物馆

    车伟开希望在改造过程中,开发商能赚到钱、村里环境也能改善

    南都:你希望鹭江村和康乐村原貌保存下来吗?

    车伟开:区里、街道对我们这里的管理都很头疼,现在外来人口太多了,卫生、治安等等各方面管理难度大。村里和区里商量过,如果要彻底改变鹭江、康乐村的面貌、现状,只能通过城中村改造,把它彻底推倒重建。

    南都:你希望村里建农民工博物馆吗?为什么?

    车伟开:除了下渡村之外,其余几个自然村都在去年签了城中村改造意向书,如果进行城中村改造,会彻底改变了面貌。如果再建农民工博物馆,已不够原汁原味。

    南都:鹭江村、康乐村进行城中村改造的话,改造的方式是怎样?

    车伟开:城中村改造政府没有一个很规范的改造流程,以及补偿标准。其实现在城中村改造都是每条村自己跟开发商谈条件,所以现在变成有一个弊端,大家在互相攀比。现在最流行的就是拆一补一,作为农村有很大部分是没有合法产权证的房屋,是以前改造时加建的。

这部分房屋如何补偿,开发商还没给出方案。这里可以盖多少房子,政府都有规划,假如超出政府控规,根本不可能实施。开发商在做工作,我们也在谈,看能不能达到平衡,开发商又可以赚钱,政府又可以改善这里的环境,不要脏、乱、差,要三方面得益。

    南都:你觉得今后村子和村民的出路在哪里?

    车伟开:村民经济来源都是靠出租房屋为主,改造后可能还是以物业租赁为主。假如鹭江、康乐改造,返还给我们的房源量估计要比猎德大两倍。假如这么多房源同时推出市场,价格怎么控制也是个问题。

    现在村民最担心的是村子拆了之后能不能建起来,担心资金不足楼会烂尾。鹭江、康乐两村因为地太少,也不可能推平后划一块地把复建房先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