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漫远将军和百色起义

2017-11-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09年12月11日是邓小平和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组织领导的百色起义八十周年纪念日.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创建了中国红军第七军,邓小平为党中央代表(后改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军长.这次发生在祖国南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武装起义不仅建立了一支人民军队而且也创立了右江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并与相继开辟的左江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令人瞩目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百色起义是在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精心筹划的兵运和农运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动成功的.领导百色起义的中

2009年12月11日是邓小平和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组织领导的百色起义八十周年纪念日。

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创建了中国红军第七军,邓小平为党中央代表(后改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军长。这次发生在祖国南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武装起义不仅建立了一支人民军队而且也创立了右江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并与相继开辟的左江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令人瞩目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百色起义是在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精心筹划的兵运和农运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动成功的。领导百色起义的中央代表、前委书记邓小平以非凡的胆略、坚定的决心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力排“左”的干扰和张云逸一起,毅然与桂系左派军人俞作柏、李明瑞合作,建立起“亲密”的合作关系。由此,不仅掌握了桂系广西教导总队、警备第四大队和第五大队的领导权,并利用合法身份对这些部队进行了改造团结,从而将这4000多人的队伍改变成为共产党掌握的革命武装和起义的骨干队伍。日后,起义时任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的北伐名将李明瑞在革命斗争中逐步磨练成坚定的共产党员及优秀的红军指挥员。

邓小平曾说:“我二十五岁领导了百色起义,建立了红七军。从那时起开始干军事这一行,一直到解放战争结束。”。成功领导百色起义,创建红七军是他一生丰功伟业的第一座丰碑,对我党我军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这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而浴血奋战中,造就出许多战功显赫、威震中外的开国将士。陈漫远就是他们中的一位从参加百色起义成长起来的开国将军。虽然在1955年,他主持广西评定军衔工作时,高风亮节淡泊名利,主动让出上将军衔,没有能够佩戴上金光闪闪的将星。但是,他为我国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1911年12月,陈漫远出生于广西蒙山县一个家境富裕的家庭里。他从小聪明伶俐,又刻苦勤奋,学习成绩优异。他非常喜欢和尊敬自己的两位老师黄成业和韦杰三。在共产党员黄成业、韦杰三两位老师的引导、启迪下,学到了不少知识,懂得了人生道理,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

1925年1月,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广西梧州省立第二高级中学,并且进校即提前在二年级插班就读。1925年冬,他已是共青团领导的梧州新学生社和梧州学生联合会成员,并担任了广西学生联合会主办的《广西学生日报》编辑,经常发表诗歌、文章,表明自己为民众寻求光明、献身革命的崇高志向。

1926年5月,他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一名共青团员。不久,他身兼《广西学生日报》编辑、共青团梧州地委学生运动委员会委员、苍梧书社经理等多个职务,革命热情极高。

1927年1月,经共产党员罗少彦介绍,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入党后,党组织又派他到梧州店员工会当书记员,负责发动工人,培养工人积极分子入党,建立梧州店员工会党支部,担任支部书记。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他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坚持斗争。1929年6月蒋桂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左派军人俞作柏、李明瑞主政广西,为与共产党合作,应中共要求,释放了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被关押的所有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由此,他才得以获释。出狱后,他返回蒙山老家养伤,两个多月后,身体逐步康复。于是,他说服父、母,以外出找工作为理由,寻找党组织。

1929年7月,他在恩隆县立师范学校当教师。不久,陈漫远在平马镇街头,迎面见到一张熟悉的面孔,虽然那人身着军装、腰挎驳壳枪,但他稍加辨认,便确认是自己的入党介绍人——罗少彦。同时,罗少彦也认出了他,两人高兴的抱成一团,他比出狱后回家见到父、母亲还激动、兴奋,心里如同一块石头落了地。

此时,罗少彦已经担任广西警备第四大队第一营教导员,陈漫远当即向他详细汇报了自己被捕入狱和获释的经过及在狱中的情况。罗少彦经过了解,肯定了他顽强斗争坚持革命的经历,向组织证实了他的中共党员身份,恢复其组织关系,带他到由张云逸领导的警备第四大队做宣传工作。不久,他就担任了警备第四大队第一营第七连政治指导员,负责培训军队干部和帮助农会训练农军。从此,陈漫远结束了学生时代的生活,开始了漫长的军旅生涯。

由于桂系左派军人俞作柏、李明瑞与共产党合作,开放工农运动,解散了桂系军阀留存的各级国民党党部,接纳并委任了一批我党推荐的共产党员干部和进步人士到其军政部门任职。他和罗少彦受组织委派进入黄埔军校,担任了黄埔军校南宁分校的政治教官。唐竣、何莽、陈可福、莫文骅等参加过百色起义的我军将领都是黄浦南宁分校毕业的。

1929年12月11日,陈漫远参加百色起义,担任红七军第一纵队第一营第四连政治指导员。起义时他作为政治指导员,为战士讲课,书写标语口号,印刷传单,为改造旧军队,提高军队素质,扩大红军影响起了很大作用。他在起义的前夕,自购了毛笔、油漆,在上级发给四连的一面有斧头、镰刀图案的鲜艳的红旗上,亲笔书写了“中国红军第七军第一纵队第一营第四连”。他写毕这17个工整、苍劲、有力的大字后,全连官兵欢呼雀跃。起义当天,全连指战员就在这面军旗的引领下参加了起义大会和游行。之后,这面军旗引导着红军战士们冲锋陷阵,为人民浴血奋战。

当年他为连队亲笔书写的“中国红军第七军第一纵队第一营第四连”军旗是至今国内仅存的红军连队军旗,作为国家一级文物珍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内。

从起义那天起,他改名为陈漫远(原名:陈万源),意味着自己踏上漫长而又神圣的革命征途,立志要为之奋斗终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不朽的诗句,是历代志士仁人为真理献身精神的生动写照。这也是陈漫远为人民解放,国家强盛而求索奋斗,奉献毕生的誓言。

1930年2月初,陈漫远率部随军主力部队离开百色转战左右江和桂黔边地区,帮助当地贫苦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并向当地商会筹措粮款。由此,扩大了红军的影响,使部队的战斗力得到较大提高。

4月底,红七军第一、二纵队出了苗山,了解到贵州军阀王家烈正在湘黔边界与湖南军阀酣战,桂黔边境的榕江是贵州军阀的老巢,县城内囤积着大量的军需品。于是,红七军军部向两个纵队的指战员发出了“攻下榕江,纪念‘五一'节”的战斗口号。部队采取突然奔袭的战法,一举占领了榕江,消灭敌人600余人,缴获步枪600余支、大炮2门、子弹10万余发、无线电台1部和大量其他军用物质,并且扩大队伍400余名,同时向商会筹得了几万元军饷。

在这次战斗中,陈漫远所在的第一营负责据守榕江城外山头,掩护攻城部队,截击突围的敌人。4月30日下午4时,攻城战斗打响,突围的敌人为了夺取生路,对陈漫远部据守的山头发起猛烈攻击。陈漫远和连长指挥全连像钉子般扎在山头上,将从城内逃出的敌人死死挡在阵地之前,敌人左冲右突,死伤枕藉,最后只能缴械投降。陈漫远和第四连的指战员为榕江战斗的胜利立了战功。

榕江大捷的第二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上午,阳光明媚,红七军政治部在城中广场召开了数千群众参加的大会,宣讲了榕江战斗的重大意义,反复申明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主张。到会群众无不欢欣鼓舞,纷纷称赞红军是“乾人”(穷人)的队伍。

1930年5月下旬,红七军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决定“回师百色,打回右江”。6月初,在摸清敌人的兵力、驻地等情况后,陈漫远率所部随军主力以隐蔽突击行动向百色重镇发起进攻,经过1天的战斗,就将百色敌军外围的据点全部攻克。第二天又用山炮准确地轰毁了城防制高点长蛇岭高山顶上的3座碉堡,迫使敌人全部退入城内。红军趁势向城内进攻,占领了敌人的指挥部,城内敌人仓皇逃窜。此战役红七军共俘敌300多人,缴获300多支枪和大量其他军用物质。百色市民看见红七军打垮了敌人,收复百色城,到处都挂出了红旗,热烈欢迎。工人、学生、市民和郊外农民欢欣鼓舞地集会庆祝,胜利消息迅速传遍右江地区。不久,原被敌人占领的地方陆续收复,右江地区重新回到了人民手中,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扩大。

在攻占百色的战斗中,陈漫远率所部第四连担任全营的突击队,当攻城的命令下达之后,他率部首先攻入城中。战后,陈漫远升任第一纵队第三营政委。在此期间,他积极发展党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和战斗骨干作用,部队战斗力很快提高,在保卫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战斗中,屡建战功。

1930年11月初,根据中央指令红七军前委会决定全军集结到广西河池整编,誓师北上。红七军在河池进行了整编,将原来的四个纵队及红八军的第一纵队改编成三个师。红七军整编后,陈漫远被任命为第十九师第五十六团政委,奉命与团长章健率部随主力部队出发,参加红七军北上的征战历程。

在整编中,陈漫远出席了在河池县凤仪小学召开的红七军第一次党代会。党代会闭幕的次日,红军全体指战员集合于城郊的三里亭,举行了隆重的整编誓师大会和阅兵仪式。河池县各界进步人士和民众踊跃前来观看,欢送红军出征。

在会上,邓小平、张云逸和李明瑞等军首长分别作了北上出征的动员讲话。之后,军部和各师所属部队7500人,在红彤彤的军旗指引下以雄壮威武的步伐走过主席台,接受中央代表和军首长的检阅。受阅队伍浩浩荡荡,阅兵式十分壮观。

11月9日,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等率领红七军主力第十九、第二十师在河池誓师后立即出发,踏上了艰苦转战桂、湘、粤、赣四省,近万里的北上征途。第二十一师师长韦拔群率部留下回右江地区重新组织队伍,坚持革命斗争。

陈漫远率部随主力部队从河池出发踏上艰苦的征途,直下怀远镇,再经天河县向罗城县前进。红七军原准备经过庆远攻打柳州,因庆远守敌已布重兵防守,便绕道渡过龙江到罗城县。

11月12日,红七军先行部队第二十师进抵四把村佛子坳一带,与赶来阻击的桂系军阀覃连芳师遭遇,双方立即为争夺四把村后山的制高点佛子坳发生激战。这是红七军北上后征途中与敌正规军打的第一仗。红七军指战员经过河池整编、誓师,斗志旺盛,求战心切,异常勇猛,先敌占领了佛子坳。佛子坳是红七军前进道路的关口,占则可进,失则必退。因此,桂军也急于攻占这个关口,以阻截红军,等待援兵来合围红军。两军从上午11点开战,双方猛烈拼杀,战斗异常激烈,始终处于胶着状态。桂军多次冲锋仍未占领红军阵地。覃连芳亲自督战,兵分三路合围,双方激战数小时。正当佛子坳争夺战激烈进行之际,桂军杨腾辉师驰援,亦进至四把村附近,攻击红七军后续部队第十九师,红七军不得不两面作战。战斗持续至下午4时许,覃连芳师伤亡惨重,被迫停止进攻,企图天黑后在混战中抢占佛子坳。此时,因未能将援敌击退,导致红七军仍处于被前堵后击的局面。

为了解决军饷和被服的困难,12月中旬,红七军急袭敌固守的武岗县城,由于部队逼近城墙时被敌人发觉,袭击不成改为强攻。红军浴血奋战3天3夜,终因城高守固,几次登城未获成功,加上敌湘军何健以10个团的兵力分两路齐头猛进,增援武岗,并有1架飞机助战;在敌强我弱和被迫两面作战的情况下,红七军只能突围。可是,突围中浮桥又被敌军炸断,红七军处于敌人的包围之中,几经奋战,终于绝大部分脱险。随即经3天急行军,取道新宁和东安方向迅速摆脱了敌人的追击。这次战斗,红七军损失较大,打得很疲劳,但是斗志仍没有减退。

前委分析各方面的情况,认为湘军何健已经派兵围追堵截,红七军入湘已不可能,而广西边界敌人力量比较薄弱。据侦查,全州守敌很少,又是民团,于是决定回师广西,奔袭全州。

经两天急行军,于1931年1月2日抵达全州。陈漫远与团长章健率部作为前锋攻占全州,为红七军的休整和前委召开扩大会议创造了条件。

红七军主力部队鱼贯入城,城内居民弄不清是什么军队,关门闭户,观看动静。经过政委陈漫远组织进行宣传,群众知道是广西的红军来了,而且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买卖公平,于是商店开始营业,人心趋于安定。商会也派员出来接洽,帮助筹措粮菜。部队在全州休整4天,精简机关,充实连队。同时总结经验,讲清革命形势,以提高士气,准备再战。军经理部又同全州商会协商,筹得几万元经费,赶做了一些被服,补充了部队,还准备了一些干粮。部队经过几天休整,吃得好睡得好,疲劳消除了,全军指战员斗志更加高昂。

在全州,军前委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当时的形势,以确定红七军的进军目标和路线。经过调查研究和收集了许多报纸加以分析,参加会议的代表大都认为各地军阀混战,时起时伏;虽然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发展,但是红七军的力量还较为薄弱,必须要有个革命根据地,才能逐步发展壮大。以邓小平为首的前委经认真研究,果断放弃了原来左倾主义“攻打大城市”的计划,向中央革命根据地进军。

那一年天气奇寒,时值隆冬,天空下起了罕见的鹅毛大雪,红军战士大多还身着单衣,脚踏草鞋,冒着严寒,踏着冰雪,艰苦跋涉。1931年1月23日,部队到达广东省连州,为了改善部队饥寒交迫的处境,红七军决定攻下连州。

连州是粤桂湘边比较繁华的城镇,该镇除旧城外,在城南又发展了一个新的商业区。红七军先突袭占领了新区,然后包围了敌人据守的旧城。24日,当红军刚攻入城内时,敌人用六、七张棉被浇上煤油,点燃后从城头掷向城外的木屋上。

当时正值大风呼啸,火借风势,迅速向新区卷来。政委邓小平对惊恐万状的老百姓大声喊:“乡亲们,不要惊慌,红军帮你们救火来了!”军长张云逸指挥部队继续进攻,同时命令陈漫远所带的部队停下战斗,立即救火。

当时,有人发牢骚:“这是什么时候了,还管救火?”这话被陈漫远听到了,在弥漫的大火中,他高声喊道:“记住,咱们是红军,红军是救人民的!”一边说一边带领大家冲向火海。参加救火的指战员将一包包洋纱,一捆捆布匹,一袋袋药材,一担担杂货,从熊熊烈火中抢了出来。

救火过程中,陈漫远派出战士警戒火场,防止坏人趁火打劫。红军英勇救火的行动,深深教育了广大群众。战斗结束后的第二天下午,连州各界人士派出了代表团,带着十头大肥猪,来到城隍街的红七军临时指挥部,慰问部队。

群众主动帮助红军筹款筹粮,商会很快把筹集的款项和粮食如数交到军部经理处。当地基督教会医院也立即决定免费接纳百余名红军伤病员治病养伤。红七军在连州筹到了四万大洋,还补充了一批服装、药材和弹药。

2月初,部队转战到广东与湖南交界的广东省乳源县梅花村。扎营不久,国民党军三个团从左右两翼偷袭而来,并抢占了村外的制高点,情况非常危急,红七军与敌人拼死激战。陈漫远与章健率部反击右翼敌军,打退了敌人一个团的八次冲击,章健团长壮烈牺牲。政委陈漫远也中弹负伤,但他仍坚持指挥部队战斗,并带领部队突围转移到江西崇义地区。

至此,红七军在邓小平、张云逸为首的党前委坚强领导下历经桂、黔、湘、粤、赣边,进行了四把、长安、武冈、连州、梅花等战役的激战,突破数省优势敌军的围追堵截,果断摒弃“左倾路线”进攻中心城市的错误指令,将红七军官兵2000余人带到了湘赣边苏区,并会合湘东南独立师和红二十军,配合中央红军夺取了湘赣苏区第二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

1931年7月,红七军东渡赣江,与彭德怀领导的红三军团在江西于都胜利会师,历时七个月,行程近万里的战略大转移胜利结束。红七军与中央红军会师后,立即投入第三次反“围剿”斗争,参加了许多重要战斗,并为多次反“围剿”作出了很大贡献。

9月下旬,中央在瑞金召开庆祝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大会。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在会上称赞红七军是“猛如虎,精如猴”的英雄部队。会上,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于红七军一面锦旗,上面镶绣着“转战千里”4个大字,以表彰红七军万里小长征的功绩。

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红七军纳入中央红军红三军团编制,第五十五团与红三军团特务连合编为红七军第五十六团,李显任团长,陈漫远任政治委员。

11月下旬,全国工农兵第一届代表大会在瑞金胜利召开。在闭幕大会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表了演说。他在演说中热情赞扬红七军的英勇革命斗争精神。讲话结束后,毛主席亲自给红七军授旗。这是一面大红锦旗,上面用深蓝色丝线绣着一条腾空飞舞的巨龙,龙的上方用黑丝绣着“千里来龙”四个熠熠发光的大字,这是对红七军全体指战员英勇奋战的奖励。当参加会议的代表高举这面大红锦旗返回红七军驻地后,陈漫远和红七军的指战员便围在这面大红锦旗下,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大家心情都非常激动,一串串热泪顺着面颊滚落在锦旗上,纷纷发誓决不辜负毛主席和中央苏区人民的期望,坚决革命到底!

之后,红七军在赣县江口镇整编补充,陈漫远被任命为第二十师政委,后继任红三军团第七军政治部主任。陈漫远任师政委年仅20岁,是当时为数不多年轻的师级指挥员。他率部随红三军团主力部队从4月下旬起转战赣南、桂东及粤北等地,7月上旬参加了南雄、水口战役然后回师江西。8月,又参加了乐安、宜黄战役。

百色起义是陈漫远将军人生中的重要里程碑,从此他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洪流中演绎了他辉煌的人生。他从百色起义开始了军旅生涯,为民族独立和建立人民政权而战;解放后从政,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粉碎“四人帮”后重返军队,为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建设,奋斗不息。

陈漫远离休后仍怀着深深的眷恋回归故里,到百色重访了红七军军部旧址,在红七军的军旗下照相,并应邀在纪念册上挥笔写下了他的心声:

《七绝 瞻仰红七军军部旧址》

鹅城揖别记长征,

甲子重归认老营。

心声谁解军旗下,

卸却戎装犹是兵。

(一九八四年六月十二日)

他的这首诗,含蓄、浑厚、凝重,声韵铿锵而又深沉,诗如其人,毫无雕琢。这首诗既充分体现了他这个老兵形象也被诗词界人士赞为佳作。他无论从军、从政或从文都是一个为人民、为民族英勇奋战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