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逊博士生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孙逊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

2018-04-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3年11月14日上午,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孙逊教授莅临我校,在人文楼A255为中文系师生作了题为"从外部世界看中国--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域外视角"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人文学院院长王德保教授主持. 孙教授的报告由三部分构成,即"域外汉文学:汉文学整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域外汉学:中国古代文学的他者审视"."'华夷之辨'.'仪礼之争'与'中国形象'的历史嬗变".   在第一部分他指出

2013年11月14日上午,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孙逊教授莅临我校,在人文楼A255为中文系师生作了题为“从外部世界看中国——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域外视角”的学术报告。

报告会由人文学院院长王德保教授主持。 孙教授的报告由三部分构成,即“域外汉文学:汉文学整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域外汉学:中国古代文学的他者审视”、“‘华夷之辨’、‘仪礼之争’与‘中国形象’的历史嬗变”。

   在第一部分他指出,域外汉文学指古代域外作家和文人用汉语书写和创作的文学作品,而域外汉文小说又是域外汉文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考察域外汉文小说在外国的传播状况,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典小说如何进入域外文化视野并与之产生交互影响,同时,也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研究中国古典小说。

域外汉文小说数量繁多,粗略统计越南、朝鲜、日本等国的文献约有三千余万字,相当于30部《红楼梦》。同时域外汉文小说内涵丰富,是东亚国别文学研究、古代汉文学整体研究、比较文学研究和汉语文字学研究的重要依据。

第二部分孙教授指出,域外汉学指域外汉学家用各自母语译介和研究有关中国文学和文化的著作。在明清时期出现了与“西学东渐”相对的“中学西传”,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中国古典小说的西译,如《好逑传》等,随后的翻译范式多加上了注释、批注,尽量尊重原著,这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做了一定贡献。

第三部分孙教授解释了“华夷之辨”和“礼仪之争”,重点介绍了“中国形象”的三次嬗变,即18世纪西方启蒙运动时把中国作为道德理性之乡,19世纪时中国变成了具有浪漫情调的国度,再到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工业革命后中国成为落后愚昧的代名词。

王德保教授在总结发言中引用《桃花源记》里“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指出孙教授的报告使大家深受启发,对今后的古代文学研究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本次学术报告会由社会科学处、人文学院联合举办,中文系承办。(蔡文青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