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剧王子李政成 “扬剧王子”李政成:扬韵有王子 梨园续玉声

2018-01-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扬剧王子"李政成:扬韵有王子 梨园续玉声他的精彩演绎,让扬剧收获三大戏剧奖大满贯;在他的推动下,扬剧有了首批本科生扬州焦点<野猪林>剧照<孟丽君>剧照<十把穿金扇>中反串女角李政成近影<史可法>剧照<真假二十四小时>剧照<汉宫惊魂>剧照在扬剧<衣冠风流>中饰演谢安原标题: 李政成:扬韵有王子 梨园续玉声记者 王鑫人物名片李政成,1969年生,国家一级演员,扬州市扬剧研究所所长,扬州市文化艺术学校校长,

“扬剧王子”李政成:扬韵有王子 梨园续玉声

他的精彩演绎,让扬剧收获三大戏剧奖大满贯;在他的推动下,扬剧有了首批本科生

扬州焦点

《野猪林》剧照

《孟丽君》剧照

《十把穿金扇》中反串女角

李政成近影

《史可法》剧照

《真假二十四小时》剧照

《汉宫惊魂》剧照

在扬剧《衣冠风流》中饰演谢安

原标题: 李政成:扬韵有王子 梨园续玉声

记者 王鑫

人物名片

李政成,1969年生,国家一级演员,扬州市扬剧研究所所长,扬州市文化艺术学校校长,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扬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白玉兰奖”“文华奖”,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及江苏省紫金文化奖章等。代表剧目有《县长与老板》《真假二十四小时》《衣冠风流》《不破之城》《孟丽君》《十把穿金扇》等。

作为扬剧演员,李政成囊括了中国戏剧“梅花奖”“白玉兰奖”“文华奖”,成为了扬剧史上首位“大满贯”得主;作为扬剧研究所所长,李政成率领着扬剧演员们不断开拓演出版图,从北京到深圳,从韩国到法国,让扬州乡音能够跨越国度,真正走向世界;作为扬州艺校校长,李政成数次北上,接洽中国戏曲学院,促成了扬剧首批本科生的诞生……

作为声名远扬的“扬剧王子”,李政成却说,他的梦想,永远在路上。

囊括国内三大戏剧奖项

成就扬剧首次“大满贯”

——李政成的扬剧表演成就

“前些日子,正值京城举办‘南方戏曲演出季’,家乡的扬剧也名列其中,演出了大型新编历史剧《史可法——不破之城》……誓死守城的史可法,将仁爱悲悯的胸怀,舍生取义的气节,注入了这座城。有形的城池虽被破,但史可法的精神让这座城成为一座不破的气节之城。”

2016年11月19日的《人民日报》,刊发文章《一个人,一座城》,在这篇文章中,通过一位客居北京的扬州人,表达出在京城能够听到扬剧的欣喜,以及对剧中“史可法”的敬佩之情。

没错,很多看完这部《史可法——不破之城》的观众,都是眼含热泪离开剧场的。在史可法孤城抗清的故事里,主演李政成将史可法的铮铮铁骨演绎荡气回肠,特别是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那种面对生死关头的取舍,那种抗争强大敌军的风度,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腔一调,一字一句,都是如此扣人心弦摄人魂魄,这是真正把戏演到观众内心中去的好演员,观众们忍不住要为他的表演鼓掌叫好,拍案叫绝。

在李政成扮演过的众多人物角色中,史可法绝对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早在2004年,他就是凭借着在大型古装扬剧《史可法》中的表演,让他摘取了中国戏剧最高奖项“梅花奖”。那一年的李政成,风华正茂,意气风发。

从艺多年来,采撷这朵梅花是他心仪已久的梦想。事实上,全国2000多个剧团,数以万千的优秀演员,都怀有相同的追求,但中国戏剧“梅花奖”评审的要求之严,条件之高,数额之少,许许多多把一生献给戏剧艺术的名角,与这个最权威公正的大奖也难以结缘。2004年4月18日,那个春意醉人的夜晚,当李政成站在五光十色的舞台上,手捧梅花奖杯时,真真切切地体味到了梦想成真的神奇。

正是从这出戏开始,李政成实现了从饰演角色向饰演人物的升华,如果说以前只是凭借自己的天赋在演戏,之后李政成是用自己的心灵在演戏。为了演好史可法,没有多少古文基础的李政成曾一下子钻进了“故纸堆”,一边翻阅字典一边阅读消化,遇到不懂的地方再向专家请教。

“苍天不负有心人”,一个逝去几百年的人物在李政成心中渐渐鲜明了起来。后来,舞台上的李政成,果然让观众触摸到史可法的脉动,带着观众深入到史可法的心灵,他再用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将史可法重塑在舞台之上,自己也摘取了梅花奖。

在中国戏剧界,和“梅花奖”齐名的,还有上海“白玉兰奖”,以及文化部的“文华奖”。其中,上海“白玉兰奖”自有一套评判的体系,并不是说,获得了“梅花奖”之后,就能“顺理成章”摘取“白玉兰奖”;事实上,很多“梅花奖”演员多次申报“白玉兰奖”,却未能实现。

但是,李政成却凭借着扎实的表演,精彩的唱段,征服了“白玉兰奖”的评委们。2011年,同样是一个春天,在黄浦江畔,李政成以排名第一的佳绩,毫无争议地摘下了“白玉兰奖”主角奖。加上之前就获得的“文华奖”,在那一晚,对于李政成,对于扬剧来说,都是值得载入史册的一刻。扬剧史上首位“大满贯”获得者从此诞生!

从小接受扬剧“胎教”

获多剧种戏曲大师指点

——李政成的扬剧艺术创新

李政成出身于梨园世家,他的母亲就是著名扬剧表演艺术家李开敏。他常常笑言,他所受到的最好的“胎教”,就是扬剧。刚满8岁的他,在排练场上玩耍时被发现模仿能力特别强,于是首登扬剧舞台,扮演《蝶恋花》一剧中的小毛岸英,从此开始了他的艺术人生,随着扬剧团辗转于各地演出。

11岁那年,他进入扬剧艺训班和扬州戏校学习,专攻武生。抱着为扬剧争光的信念,小小年纪的他每天上大课之前都要先对着墙壁翻一百个跟头。由于练得太猛,造成两次跟腱断裂。本该休息一年后才能登台,可半年后他又出现在了舞台上,一次由于翻跟头铆足了劲,造成了开放性跟腱断裂。

为了早日康复,他每天强忍剧痛,将受过伤的腿拉到头部进行康复训练,有时候疼得跌倒在被汗水洇湿的地板上,好长时间才能爬起来,练功房木地板上留有的几处凹痕都见证了他刻苦训练的情景。

凭着坚强的毅力,19岁的他终于重新登上了舞台,并在1988年的沪、苏、皖扬剧广播电视大奖赛上荣获“白玉兰”金奖。然而,厄运再次降临,年轻的李政成在登台表演一个高难度动作时造成腰椎骨折,卧床休养长达三个月之久,时至今日,每逢劳累过度,他的腰椎都会隐隐作痛。

李政成良好的艺术天赋让很多老演员寄予厚望,但在学戏演戏的过程中,他并不满足于自己的天赋。为了实现梦想,他虚心学习姐妹艺术的优长,吸取现代艺术的精华和前辈艺术家的成功经验,他先后向扬剧表演艺术家姚恭林,昆剧表演艺术家柯军、黄小午,京剧老师岳小亭、周洪武等虚心求教,博采众家、不拘一格,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在他获得“梅花奖”之后,能够有资格参加“梅花奖艺术团”,他又遇到了一位恩师,那就是京梆名家裴艳玲。2007年,在随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巡演期间,李政成正式拜裴艳玲为师,得到了大师的精心点拨,艺术造诣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裴艳玲,在李政成心目中,那是“神”一样的存在。无论是在艺术上的高超造诣,还是为人上的谦和之风,都让李政成崇拜备至。

如今,李政成不仅是“扬剧王子”,更是国内知名的戏剧演员。在他身上,已经将扬剧的魅力发挥到一种极致的水准。他的演唱、表演、剧目,都处在国内一流的水准之上。

李政成的演唱渐臻炉火纯青,他的嗓音条件好,声音松弛、贯通,气息控制很好,收放自如,颇具张力;他的咬字清晰,字正腔圆;行腔中润腔技巧尤为丰富而细腻,韵味浓厚;表现戏剧情感准确、深入;且体现出较高的艺术品格和鲜明的时代气息,极为不易。

为了钻研声腔艺术,李政成曾收录过数以千计的各地方剧种的经典唱段,反复聆听、揣摩、研习,包括汲取现代声乐的养料。如今,他的演唱终于大大改变了过去扬剧唱腔中女腔优于男腔的状况。同样的唱腔,由他来唱便显得格外好听,而且也让以生行为主的剧目同样在唱腔上使观众可以获得美的享受。

一曲小小的《板桥道情》,他运用了如歌般自如含蓄的气息,及醇和统一的音色,却又调动了戏曲丰富的润腔技术,把它唱得灵动洒脱、清新雅致、韵味无穷,堪称为精品。

李政成的行当是文武老生,表演以武戏打底,文戏立身,以扬剧为根基,却又向京、昆、梆、越等多种艺术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表演艺术。从他所演出的一些剧目,如《挑滑车》《打金砖》《夜奔》《周瑜归天》《野猪林》《单下山》《女县令》《狸猫换太子》《武松杀嫂》《史可法》《扫松下书》《真假二十四小时》《布嫂》《县长与老板》《潼关恨》《青春树》《十把穿金扇》《衣冠风流》《史可法——不破之城》……有古有今,有文有武,在表现风格、艺术手段上,李政成都能非常准确地把握。

可以说,丰富的艺术实践、广阔的艺术吸纳、全面的艺术修养,使他对戏剧生行的表演艺术作出了可贵的提升。

李政成还进一步丰富了扬剧的剧目,移植搬演了《挑滑车》《夜奔》《野猪林》等京昆外来戏剧,不仅丰富了扬剧剧目,也为扬剧的武生戏确立起一个新的艺术高度;而在原创剧目《县长与老板》《衣冠风流》《史可法——不破之城》等创作中,他也成功地塑造了新的戏剧人物,增添了可让扬剧在中国戏剧界占领一席地位、为本剧种争光的剧目积累。

李政成在剧目创作上是幸运的,新世纪以来,在中国戏曲整体处于困顿的状态下,扬州的戏曲文化氛围却很热烈,扬剧的剧目依然保持较高频率。李政成深知新剧目创作,需要在把握戏曲规律的前提下,懂得如何获得创造的自由、并作出独特的贡献。

正因此,在《衣冠风流》这部作品中,观众们已经可喜地看到,他不仅赋予作品以丰富的表演艺术魅力,更对谢安这样一位既有家国情怀、也有人文个性的独特人物,演出了一个魏晋风流文人的那种博大的洒脱,和高尚的儒雅,成就了一个成功的代表作品。

北昆的欧阳导演称赞李政成的艺术达到了“文武昆乱不挡,唱念做打俱佳的境界”。中国戏曲界元老丛兆桓先生看过他的戏后,由衷赞叹:“不但在扬剧里是难得的男演员,而且在全国戏曲界,这样的男演员也是很难得。”

扬州乡音响彻欧洲大陆

让百年扬剧实现新腾飞

——李政成带领剧团发展

进入新世纪,由于戏曲演出市场有限,而演出成本却不低,所以剧团创收一直处于困难状态。2005年,在李政成的提议下,“周周看扬剧”开始在扬州酝酿。李政成回忆说:“我们票价定在10块和15块,应该说是非常便宜了,可谓是赔本赚吆喝。

一开始看的人真的很少,甚至只能四处请人来看戏。但是我觉得这事一定要慢慢来的,只要你的戏好,自然会有人来看的。”虽然起步艰难,但是“周周看扬剧”并没有因此降低标准,而且常演常新,保证观众有新鲜感。

果然如李政成所言,“周周看扬剧”慢慢在扬州打响了名号,观众也越来越多,后来还出现了一票难求、观众站着看戏的景象。同时,火爆的演出还吸引了其他地方的扬剧团,如江苏省扬剧团、仪征市扬剧团、高邮市扬剧团等,以及各大民营扬剧团,都加盟了演出阵容。一直到现在,“周周看扬剧”都是扬州著名的文化品牌活动。

2006年,李政成担任扬州市扬剧团团长。从剧种带头人,变成了承担全团生计的当家人。“当时,团里演职员只能拿到计划工资的60%,我下定决心,第一个任务就是要让团里的人都过上体面的生活。”为了维持演出,李政成四处奔波,争取企业家的支持,开拓演出市场。

剧种要腾飞,根本看剧目。为了让扬剧早日插上腾飞的翅膀,李政成组织剧团精心打造了现代扬剧《真假二十四小时》《县长与老板》《青春树》等,这几部现代戏贴近当下生活,很容易在戏迷中产生共鸣。

2009年的夏天,李政成带领扬州市扬剧团代表江苏踏上角逐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竞赛单元的征程。出发前,李政成对戏里的每个环节都作了精雕细刻。比赛时,尽管小成本制作而成的《县长与老板》需要与全国几十台戏,其中不乏投资上千万的剧目同台比试,但是仍然夺得了“优秀剧目奖”和“优秀表演奖”。

此外,扬剧《真假二十四小时》获得了第五届江苏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及“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扬剧《青春树》获得第六届江苏戏剧节“优秀剧目奖”,扬剧取得的这些成就,在全国地方剧种中并不多见。

同样在2009年,扬剧拍摄戏曲电视剧的梦想成真,28集扬剧电视剧《十把穿金扇》正式开机。李政成在剧组中身兼团长、制片、演员等多个职务,还要处理剧团的其他事务,每天凌晨两点收工,清晨5点起床。在剧中,他饰演陶文灿、陶文彬两个角色,哥哥英武,不失粗疏;弟弟儒雅,不乏睿智,一武一文,一刚一柔。

他在气质上注意区别,在行动上让哥哥表现得勇敢果断,充满英气;让弟弟彬彬有礼,冷静智慧,充满书卷气。剧中还有女扮男装的戏份,他也演得惟妙惟肖,妙趣横生。

在镜头的背后,他做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功课。一次从高台上飞身落下时,李政成的脚重度扭伤,对于多次受伤的他来说,这次伤情更是雪上加霜,同事们劝他休息几天,医生更是给他下了“静卧”的死命令。

但是在第二天,他就拄着拐杖,在妻子葛瑞莲的搀扶下,又来到了片场。“不能因为我一个人,耽搁整出戏的拍摄进程。不能拍武戏,就先拍文戏。”就这样,扶着拐杖的他,立刻全身心地融入到了戏里。这部扬剧电视剧,后来在央视戏曲频道中播出。

扬剧想要走出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毕竟,扬剧属于地方剧种,受到方言区域限制。但是,事实证明,只要戏好,就能突破语言的限制。近年来,扬剧研究所投入打造的《衣冠风流》《史可法——不破之城》两部古装大戏,就走南闯北,到处收获掌声。经过前几年的打磨,如今扬剧研究所排出来的戏,无论是演员阵容,还是灯光舞美,都已经达到国内一流剧团的标准。从北京到深圳,扬剧研究所现在邀约不断。

那么,能不能出国呢?这在很多地方剧种演员心中,恐怕是无法想象的。可在李政成心目中,完全有可能。2014年10月,扬剧研究所派出30多人的《白蛇传》剧组,代表江苏省赴韩国全罗北道参加国际艺术节,在全州市、高敞郡演出两场,这也是百年扬剧首次整团走出国门,精彩亮嗓。

去年11月,扬剧《吴汉杀妻》在法国巴黎市马拉克福剧院演出。没有炫目华丽的灯光和舞美,只有一桌两椅的传统戏剧模式;没有任何扩音的设备,只有人声表达出的戏剧之美。这是整台扬剧的乐声首次唱响在欧洲大陆。这还不是单纯的表演,而是一场激烈的比赛。最终,这台扬剧也获得了第七届巴黎中国戏剧节“评委会特别奖”。

这些年,中央电视台先后十多次播出过扬剧以及专访节目,扬剧承载着百年的兴盛之梦,正在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推动创办扬剧本科班

新苗茁壮成人才梯队

——李政成培育扬剧新人

临近春节,扬剧研究所排练厅内,每天都有年轻的演员忙着排戏。他们的身份,是中国戏曲学院多剧种专业的本科生。今年是他们入学的第三年,根据教学安排,第三年的课程是回到扬州学习本剧种剧目。他们一点都不敢懈怠,因为春节过后,学院的老师们就将来到扬州,对他们的剧目进行考核。

汪媛、王紫薇……这13名学生,无疑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他们是扬剧史上的首批本科生。在中国戏曲学院内,他们所接受到的教育,是全国最好的戏曲艺术教育。其实,在他们在扬州艺校扬剧班学习时,所接触到的就已经不仅是本剧种的优秀演员和剧目了,裴艳玲、谷好好、齐爱云、武凌云、李鸿良、孔爱萍、龚隐雷、钱振雄……这些国内著名的一流戏剧演员,都曾受邀来到扬州给他们亲授拿手剧目。

李政成说,“扬剧本科生”的大胆设想,缘于他和夫人葛瑞莲的一次对话。“当时,她在中国戏曲学院培训,回来就跟我聊,说我们扬剧要有本科生多好啊!”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政成认识到,扬剧的未来在人才,而培养扬剧人才,尤其是能撑起未来扬剧发展的高水平人才,必须要经过专业的正规的高等教育训练。“培养扬剧本科生,肯定是一个方向。”

认准了就去做,首先去登门邀请中国戏曲学院的领导来扬州艺校看看,“当时我也不认识人家领导,但是我在戏曲界还有点名气,脸熟,就厚着脸皮去请了”,李政成说,时任院长周育德带队到扬州考察,看了扬剧班的孩子,认真听了课,大为赞赏,“他说我们的这种戏曲教育理念,可以在全国推广”。

此后,中国戏曲学院在扬州艺校设立了培训基地,这是唯一一家设在地市中专学校的培训基地。国戏招生人员又先后三次来考察,最终拍板决定,招收扬剧学员。2014年,中国戏曲学院破天荒开设“扬剧专业本科班”,13名扬剧班学员成功考入中国戏曲教育的最高学府学习深造。

当然,在这一批学生之中,也有留在扬剧研究所里的。可是,他们身上的功夫却一点都没有落下,甚至让那些中国戏曲学院的同学们都感到震惊。这几年,留在扬州的青年演员们,四处演出,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同样在茁壮成长。

这一切,李政成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这批年轻演员的培养已经比较成熟了,等到他们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后,扬剧研究所的演员阵容将格外齐整。此外,扬州艺校正在培养器乐班的学生,将来会补充到乐队中去。再过几年,打算再招收一批新学员,这样就能构建起系统的储备人才库。”

去年8月,从艺近40年的李政成,首次举行了收徒仪式。在恩师裴艳玲的见证下,他收下张艺瑾、游佳琦、李华俊、王永成四人为徒。他坦诚而真诚地寄语弟子们:“做人为本,品德立身。艺术为根,潜修学问。功夫为门,勤苦发奋。文化为魂,钻研精诚。由浅入深,博识多能。惟善惟真,重情感恩。求新思慎,持之以恒。扬剧繁盛,代代传承。”

“我由衷感到,人生虽然短暂,时间虽然仓促,但人可以改变时间的分量,人还可以尽力延伸人生的长度。为了心中那个百年的梦想,我将一辈子行走在路上。”李政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