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桂贤儿子 原女副总理吴桂贤在权力漩涡中的日子

2018-01-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0年,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成立,吴桂贤被选为首任主席.协会秘书长钟韶彬说:"扶贫工作是'厚着脸皮向富人要钱,带着感情为穷人办事'.吴大姐有热心,有热情,是扶贫的一面旗帜."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推行"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扶贫工作,要求获得第一手资料,对症下药.协会还独创了产业开发扶贫和智力扶贫的模式,帮助贫困地区建立产业基地,并协助其与龙头企业.销售市场对接.吴桂贤非常重视调研.考察.她说:"经常有人告诉我这个地方穷,那个地方穷.但是,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

2010年,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成立,吴桂贤被选为首任主席。协会秘书长钟韶彬说:“扶贫工作是‘厚着脸皮向富人要钱,带着感情为穷人办事’。吴大姐有热心,有热情,是扶贫的一面旗帜。”

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推行“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扶贫工作,要求获得第一手资料,对症下药。协会还独创了产业开发扶贫和智力扶贫的模式,帮助贫困地区建立产业基地,并协助其与龙头企业、销售市场对接。吴桂贤非常重视调研、考察。她说:“经常有人告诉我这个地方穷,那个地方穷。但是,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我必须进行考察,根据当地情况确定扶贫思路。”

近几年,吴桂贤的足迹遍布全国十几个贫困县。“我认为退下来的领导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都应该走下去。”吴桂贤说,“我们当干部时太忙没时间下去,现在有时间了,应该下去看看,一是了解一下在职时确定的政策对不对,二是了解一下民情,为现在的当政者建言献策。”

后人难以理解的工作热情

吴桂贤坦言,自己之所以这么关心扶贫和教育,与自己的经历有关。

1938年,吴桂贤出生在河南巩义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中有兄弟姐妹9人,生活贫困。1942年,吴桂贤全家逃荒到陕西咸阳,父亲打零工,母亲带着孩子在火车站捡煤渣。吴桂贤很小就表现出“有担当”的一面。7岁那年,看到裹着小脚的母亲颤巍巍挑着担子,她就主动要求自己去挑担。后来,家里生活越来越困难,她又提出独自出去工作,“挣了钱寄回来给你们”。

1951年,吴桂贤参加了刚成立的西北国棉一厂的招工,成了这家企业的第一批工人,并被分配到细纱车间当挡车工(纺织厂操作织机的操作工)。

年轻时的吴桂贤(左一)和朋友们一起练习女子健美操。

上世纪60年代,吴桂贤在工作岗位上。她当时是“赵梦桃小组”的党小组长。

吴桂贤说,自己是在毛主席的思想和党的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我小时候没读过书,进工厂以后,参加夜校学习,第一课是语文老师教我们写两个字:工人;第二课是《为人民服务》;第三课是《纪念白求恩》;第四课是《愚公移山》。这四节课奠定了我的思想基础。”1958年,吴桂贤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职工业余学校里完成初中学业。次年,由于工作出色,她调入闻名全国的“赵梦桃小组”,担任党小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