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文照片 妇产科专家狄文:片面晚育影响优生优育

2018-03-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医学最高的境界是什么呢?仅仅是解除病灶吗?那总是被动的,而且成本太高.撰稿/胡展奋(记者)都知道梅艳芳和李媛媛因同一种绝症而离开世界.无数人为之痛惜之余忽然想到了自己:年龄相仿.经历相仿.症状相仿--特别在当下上海的肿瘤发病率达到1%的态势下.令人毛骨悚然的联想.虽然事实上这种联想大都被证明纯属臆想,但是它那黑色的翅膀的确时时在女性的世界里高低明灭.资料显示,此类病症在我国每年有13万新发病例,约占世界的1/4.我国每年约有5万患者死于宫颈癌.5万人的遽逝,就是5万个家庭的破碎,如果累积地计算,

医学最高的境界是什么呢?仅仅是解除病灶吗?那总是被动的,而且成本太高。

撰稿/胡展奋(记者)

都知道梅艳芳和李媛媛因同一种绝症而离开世界。

无数人为之痛惜之余忽然想到了自己:年龄相仿、经历相仿、症状相仿——特别在当下上海的肿瘤发病率达到1%的态势下。

令人毛骨悚然的联想。虽然事实上这种联想大都被证明纯属臆想,但是它那黑色的翅膀的确时时在女性的世界里高低明灭。

资料显示,此类病症在我国每年有13万新发病例,约占世界的1/4。我国每年约有5万患者死于宫颈癌。

5万人的遽逝,就是5万个家庭的破碎,如果累积地计算,10年来至少已有50万个家庭遭受重创,这是一组让人不能不为之震惊的数字。

初秋时分,记者为此走访了上海医学会妇产科学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主任狄文教授。

致命“拖字诀”

博导狄文教授成名很早。很年轻的时候,他就在导师们的指导下突破了系统性红斑狼疮妇女不能怀孕的禁区,轰动了学术界,被专家评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创举”,那还是90年代初期,他才30岁出头。

作为上海市产科心脏病监护中心的成员,狄文教授在妊娠合并心脏病、心衰的诊治上具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多次获得有关部门的嘉奖和表彰,他还曾在美国做了为期三年的博士后研究,专攻分子生物学研究,曾获1998年世界议会基金奖。

我们的话题从热门的王菲之女患兔唇聊起。

“致病的潜在原因很多,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遗传……但不管怎么说,王菲之女患的绝对不是‘妇科疾病’”,狄文教授说着幽默地笑笑:“妇科疾病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发病隐匿,症状模糊。”

“比如说乳腺癌吧”,狄文教授随口举了“大众化”程度最高的乳腺癌为例:初发症状很像“小叶增生”或女性生理期乳房肿痛,如做乳房检查也恰巧发现“小叶增生”,那就容易引起患者的麻痹;又如宫颈癌,初发症状也很容易和其他妇科疾病症状相混淆,白带增多(或异味),接触性出血等,也是其他妇科疾病的“共有症状”,这就会产生一种常见现象——“拖”,在诊治上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我们在临床上面临最常见的遗憾就是:等到确诊已是“癌症中晚期”,不仅预后不测,更重要的是治疗成本大大提高,俗话说:及时缝一针,可以省九针,就是这个道理。

早期诊治挽救并延长了很多人的生命,狄文教授说,我们现在门诊还可以见到许多60年代甚至50年代的老病人来随访,她们当年都是我们老主任的病人,现在,老主任离去了,他们的病人倒还健康地活着,可见只要及时诊疗,肿瘤患者的存活率可以是很高的!

健康偏见

和狄文教授交谈,最欣慰的就是能够及时地获取最前沿的医学科普知识,对王菲兔唇女的出现,狄文教授分析说最可能就是“基因突变”,引起“基因突变”的诱因很多,除了不良生活习惯外,“高龄怀孕”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以前教育部规定,大学生就学期间不准结婚,但是现在开禁了。”他侧着头问我,“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不要简单地理解为引进国外的某些高校管理理念,他说,事实上正是国家出于具体国情的考虑,而采取的人性化措施,也就是不必人为地延迟适龄女性的生育时机。这真是体现党和政府关怀民众、崇尚科学的具体举措。

我们过去片面地强调“晚育”,岂知片面地“晚育”恰恰影响了“优生优育”。

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究竟是多少?应该是22岁-25岁,狄文教授说,也就是大学刚毕业那阵子生育的孩子,质量最高。

我长期在妇产科第一线工作,我发现,对于一名女性而言,再也没有什么比她在35岁时想生孩子,但是医生却告诉她已经错过了最佳生育期更令人难过的事情了。

一个公众容易陷入的误区是,现代女性因为保养有方,在30岁甚至40岁出头的时候仍然显得非常年轻,这怂恿了她们就此以为自己在生殖能力方面也和年轻女孩有得一拼,岂不知“徐娘”一旦半老,至少在科学领域内还是要“服老”:事实上决定一个健康妊娠的因素是女性卵子的活力而不是姣好而“特别后生”的脸庞,比如电脑,外包装再怎么像“奔5”甚至“奔6”,可如果你的主板是“奔2”,那就是“奔2”的速度呀!

所以,但凡30岁的女人如果现在还不想要孩子,就应该考虑冷冻部分的卵子以备将来生育时使用,我因此非常赞同英国著名妇科权威洛克伍德说的那句话,我们宁可看到一名40多岁的女性使用她30岁时冷冻的卵子而不愿意看到她不得不在42岁时还得依靠体内已经快要凋零的老龄卵子来生育。

我们还有一个常见的认识误区是“婚检”和“孕前检查”。在这里,狄文教授很明显地加强了语气,婚检,现在已经不再强制,但是并没有取消,想婚检的照样可以进行,但“孕前检查”就不一样了,它第一容易和“孕检”混淆起来,其实不是一件事;第二容易被忽视,以为反正有“孕检”,孕前检查多此一举。

殊不知,一旦放弃孕前检查,而到怀孕了才查出问题,则腹中“肉块”已经铸成大错,届时再采取补救措施,已经晚矣!不但母亲付出代价,就连孩子和整个社会都得付出代价。

孕前检查,顾名思义自然就是怀孕之前,根据夫妇双方的具体情况,作一些与生育相关检查,很多疾病都会危及孕妇自身妊娠安全和胎儿健康,比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疾病、免疫性疾病、性病、各型肝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结核、以及血友病等各种遗传性疾病……

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是,不少人似乎是故意地逃避(回避)孕前检查,拒绝了所有的补救措施,那其实是一种鸵鸟埋沙似的对自己的犯罪,事后既加重了医院的负担,又抬高了诊治成本,最终自己为自己的无知埋单。

高超的医技

由狄文教授领衔的仁济医院妇产科肿瘤小组近年来在妇科肿瘤的综合诊治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们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肿瘤患者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及手术后的化疗方案,使其5年生存率大大提高,在业内声誉鹊起。

访谈中,狄文教授为我们聊起了这些年来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病案。

6年前,一位名叫王伟健的先生经同学介绍认识了贺蓓兰,两人一见如故,十分投缘,准备一年后结婚,然而在婚前体检时,女方被发现患上了“卵巢癌”并且已经转移。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晴天霹雳。

按常规,双方并没有任何纠葛,分手就是,但是王先生却毅然决定卖掉新房替贺女士治疗,坚决地陪同贺女士走下去。

狄文教授听说了这个悱恻的故事后被深深地打动了,决定亲自为她主刀,但与此同时也发生了“红包风波”。

在手术的前夜,求成心切的王先生按照社会上的“潜规则”,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2000元钱悄悄地塞给狄文教授,而狄主任连看都没有看就退了回去。

“太少了?”王伟健想了想,第二天给狄文塞上了5000元。这回轮到狄文教授发脾气了:我是被你们的爱情故事感动的。我知道你送红包是为了让我把刀开好,但是你如果不把红包收回,我就不为你们主刀了!……你们手术后用钱的地方多,要买些营养品给病人才是!“

第二天的手术是一场攻坚战。手术从早晨9点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45分,在手术台上足足站了7小时的狄文教授仍不放心,留下来亲自“断后”观察,果然一个小时后患者病情又发生重大反复,狄文马上投入抢救,一直到翌日凌晨2点,整个治疗过程长达17个小时……

多年过去了,这位曾经被判“死刑”的贺女士仍然健在,狄文教授以此为例介绍说:用药并非都是进口的好,贺女士因为经济条件有限,没有能力使用所谓的“进口顶级药”,但是事实证明,只要用药对路,效果就好,如同我们到杭州去,火车汽车飞机都行,关键是找到最合适的,而不是比赛谁最豪华。

其次是,癌症康复,精神第一,我对贺女士的心理疏导所下功夫之大,外人很少知道,只要一有机会,我就和她聊一个又一个我所知道的抗癌成功者,这给了她极大的信心。

可以说,她能够有今天良好的预后,心理减负的作用相当大。

另一位93岁王老太的病案也很传奇。老太93岁了,老觉得腹部不舒服,在家人的陪同下来看狄文教授的专家门诊,狄文教授一看就基本确定她是卵巢囊肿,老太觉得非常奇怪:我都快入土的人了,绝经40多年还会生卵巢囊肿?

但检查结果印证了狄文教授的判断是正确的,王老太必须马上手术,否则肿瘤压迫肠道,极有可能发生肠梗阻而危及生命。但是93岁的老太上手术台风险也太大了,一支残烛,风一大,抗得住吗?

术前,狄文教授考虑了很多方案,比如腹腔镜的微创技术,但是老人毕竟年纪大了,应用腹腔镜必须往腹腔注入一定量的气体,这样势必造成膈肌上抬,压迫心脏,对于一颗93岁的心脏来说,意味着风险的倍增。

于是狄文教授决定用“硬功夫”为她主刀,无影灯下,狄文“手起刀落”,仅仅5分钟,就从患者腹腔中托出一只西瓜般大小的囊肿,10分钟后即被狄文教授用非常轻巧的手法剥离,并迅速送检,被证明是良性的肿瘤。狄文教授多次提醒中老年妇女朋友,腹部不适,不要只以为是胃肠道疾病,也可能是卵巢疾患或盆腔疾病,因此,别忘了去妇产科检查一下,以免延误诊治。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好发于育龄妇女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发病率高于世界一倍,妊娠可使病情迅速恶化,在医学前辈的指导下,狄文教授从1989年起先后对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和系统的监护治疗,使她们都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孩子,专家认为,这项成果由于多学科的协作,基础与临床密切结合,在国内外首次系统地进行了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研究,属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打破了系统性红斑狼疮妇女不能生育的禁区,提高了这些病患的生活质量,给这些家庭带来了希望和欢笑。

最高境界

狄文教授的临床特长除了妇科肿瘤外,还包括妇产科感染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疾病和妊娠合并症,一个长期困扰他以及所有妇科疾病专家的问题是:有那么多的女性患者总是因为囊中羞涩而放弃了本来应该属于她们的救治机会,我们应该怎么办。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上海的妇科专家和《新民晚报》的老报人张攻非之间擦出了心灵的火花。

2006年的5月,在上海,一个叫做“姐妹情”的故事传遍了大街小巷。12位全国知名的妇科专家,共同发起妇科肿瘤慈善救助行动,救助贫困妇女重获了新生。

故事的起因要回溯到2005年的11月。

《新民晚报》高级编辑张攻非,因曾获中国韬奋新闻奖被邀出席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会上给他一个触动:虽然退休了,还应不应该做些有益于社会的事,继续回报党和人民?

在北京开会的时候,张攻非的爱人患卵巢癌,正在上海的武警总队医院作化疗。那些在医院陪伴的日子里见到的情景霎时浮现在他眼前。一个个需要紧急救治挽救生命的妇女,却被钱挡在生命关口而不能逾越,放弃了治疗机会。我们应该为她们做些什么?

同样的困惑,也发生在仁济医院狄文教授的妇科手术台上。面对妇科肿瘤发病逐步上升的趋势,他心情沉重。但更让他痛心的是,有很多姐妹明明可以治疗,却为无力承担高额医药费用做了听天由命的选择。为此他常扪心自问:我怎么做才能帮助贫困妇科病患者解除病痛?

不同行业的人从不同角度关注同一个社会问题,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征。张攻非从北京开会回沪赶到医院,正遇见李子庭教授和武警上海总队医院妇科主任陆晓兰以及狄文等专家教授。见到他们的一瞬间,一个念头涌出了。张攻非说:上海的妇科专家能不能组织起来,义务手术帮助贫困妇女患者摆脱病痛?专家们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两年前我们就讨论过了,只是不知通过什么途径去做。张攻非提出与上海慈善基金会联系。

此后,一条实施妇科肿瘤项目慈善救助的高速路就“动工”了。项目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关领导极为重视这个慈善项目,并为项目定名“姐妹情”。

因为是有关妇女健康的大事,慈善基金会又与上海市妇联联系,希望共同支持项目的启动。

上海市妇联近年来为妇女的健康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去年为2万名妇女作了妇科普查,今年计划将普查名额增加至3万名。他们非常希望能对普查的工作进行延伸,即对查出来的贫困患病妇女进行救治。

有了妇科专家的义举,就使他们的工作有了个完善的结果。市妇联主动承担为项目筹集第一桶金的责任。他们约集上海著名女企业家柯燕萍、王敏、徐增增、傅月琴、凌菲菲、严似情、周桐宇、朱若兰、靳羽西等捐助50万元,作为项目启动资金。

妇科专家分散在各个医院,为使这个项目有效地实施,还要先选择一家定点医院。武警上海总队医院院长戴震,在上海武警总队领导的支持下,挺身而出,承担了设立第一家定点医院的任务。

妇科专家慈善救助项目的启动,是一个新生事物。它需要广泛的宣传扩大社会影响,需要有一个形象大使,用她的无尽的感染力去影响社会。这个形象大使,就是奚美娟。这位德艺双馨的著名演员,一听说是上海慈善事业的需要,是上海救助贫困妇女的需要,欣然允诺。

母亲节前夕,妇科专家们确定了共同的的行动宗旨:救一个母亲,救一个家庭。

一个慈善救助项目在短短的时间内,因得到慈善界、妇女界、新闻界、经济界、文化界、武警部队和上海市领导的支持而顺利启动。5月13日上午,上海妇科专家妇科肿瘤慈善救助项目在武警上海总队医院正式启动。

12名众望所归的妇科专家,除了狄文教授,其他是:上海肿瘤医院李子庭教授、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章桂红教授、上海第一人民医院万小平教授、上海妇产科医院刘惜时教授、上海瑞金医院喇端端教授、上海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钱小虎教授、上海肿瘤医院吴小华教授、上海同济医院童晓文教授、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刘建华教授、上海普陀区妇幼保健院赵欣教授、武警上海总队医院陆晓兰教授。

“项目实施后,符合救助条件的妇科肿瘤患者将得到减免费用的待遇”,狄文教授介绍说,从此以后,妇科专家每年都将参与大型义诊活动,普及妇科肿瘤预防知识。

生活中的狄文教授“动如脱兔,静如处子”,有时候他的滔滔雄辩使他的讲坛熠熠生辉,那是他带博士生的时候;有时候他会长时间地思考,思考一个很遥远的问题,那是他做一个思考者的时候。

你最近想着什么呢?我问。

他慢慢抬起头来,一脸探索的神情:我在想,医学最高的境界是什么呢?仅仅是解除病灶吗?那总是被动的,而且成本太高。

我们的教学模式正在发生伟大的变化,他说,正在从培养“治病的医生”,渐渐转移到培养“防病的医生”,所以医学最高的境界就是我们古代的那句老话“防患于未然”,现代的说法是“预防医学”。由狄文教授担任主任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教研室是上海市教委的上海市教育高地建设基地之一,2006年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狄文教授正在探索医学教育改革的新模式、新思路,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为培养、造就医学人才不断努力耕耘。

2005年狄文教授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人,不生病多好!或者,刚有病灶就消除多好!让我们想象着这样美好的场景吧——将来人类再也不用揣着病灶去人满为患的医院了,在他们生活的小区,全科医生经常地检查着他们的身体,一有病灶,略施小技就可影踪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