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冯姓高级领导人生平简介

2018-01-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冯乃超副部长冯乃超(1901.10.12-1983.9.9),翻译作品常用笔名冯子韬,祖籍广东省南海县(今佛山市南海区)人,出生于日本横滨市的一个华侨商人家庭.1927年弃学回国参加革命.192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创造社后期主要成员.民主革命时期,早年参加日本马列主义研究会.1923年在日本第八高等学校理科毕业后,先后就读于京都帝国大学哲学系.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系社会学科,后改学美学与美术史.大革命时期,1924年开始从事左翼文学活动,任创造社东京分部联系人.1926年3月开始,在<创造月刊

冯乃超副部长冯乃超(1901.10.12-1983.9.9),翻译作品常用笔名冯子韬,祖籍广东省南海县(今佛山市南海区)人,出生于日本横滨市的一个华侨商人家庭。1927年弃学回国参加革命。192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是创造社后期主要成员。民主革命时期,早年参加日本马列主义研究会。1923年在日本第八高等学校理科毕业后,先后就读于京都帝国大学哲学系、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系社会学科,后改学美学与美术史。
大革命时期,1924年开始从事左翼文学活动,任创造社东京分部联系人。

1926年3月开始,在《创造月刊》上发表组诗《幻想的窗》等具有象征色彩的诗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10月应成仿吾之邀回国参加创造社,编辑《创造月刊》和《文化批判》,成为后期创造社的中坚分子。

1928年1月发表在《文化批判》创刊号上的两首诗《上海》和《与街头上人》,标志其诗风从低沉到革命的转变。1928年9月任中共创造社党团文艺组组长、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1929年秋与郑伯奇等组织中国艺术剧社,任文学部部长,提出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

1930年与鲁迅等参加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被推举为《理论纲领》的起草人,并任中共左联第一任党团书记兼宣传部部长。1931年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委员会书记、中共文化总同盟书记,并兼任《红旗报》编辑。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到郭沫若领导的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任中共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特支书记。

并参加筹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后任理事兼组织部副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参加重庆谈判,任中共代表团顾问。1946年赴香港,任中央华南分局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1949年调北京任中山大学领导,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文教委副秘书长,中共中央机关党委文教书记,中央人民政府人事部副部长。1952年调中山大学,先后担任中共中山大学党组成员、党委第一书记,中山大学副校长,中共广东省委高教第一书记,广东省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等职。

1975年调任北京图书馆顾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文学创作上以诗歌为主,也写小说和评论。
1983年9月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著有诗集《红纱灯》(1928年创造社)、《毛泽东颂》(编选,1948年香港海洋书屋)等;小说散文集《傀儡美人》(1929年上海长风书店)、《抚恤》(1929年上海沪滨书局)等;文集《冯乃超文集》(上集,1986年中山大学出版社)、《论中国文学革命》(编选,1947年香港海洋书屋)等;翻译书有《芥川龙之介集》(短篇小说集,日本芥川龙之介著,1934年中华书局)、《某傻子的一生》(短篇小说集,日本芥川龙之介著,1940年上海三通书局)、《河童》(中篇小说,日本芥川龙之介著,1941年上海三通书局)等。


冯之浚副主任
冯之浚(1937.4-——),回族,北京市人。大学本科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年7月参加工作。1981年4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62年上海铁道大学(现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毕业。

现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十届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软科学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上海大学等校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口福利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近年来致力软科学理论研究,尤其在知识经济研究、战略研究、科学学研究、区域经济研究、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等领域进行大量的理论研究工作,有149篇学术论文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并有30多部专著出版。

长期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国内最早研究循环经济的学者之一,并任中国循环经济论坛组委会副主任、秘书长。2002年以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他对循环经济进行了细致分析,撰写了多篇理论文章,在《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经济快讯周刊》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思路,为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


冯少山副局长
冯少山(1884-1967),又名冯培喜,广东省人。

系华侨子弟。幼年随父母侨居美洲,长成后回国。1945年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和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当选上海市总商会临时委员会执行委员。1928年17年4月当选上海市总商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委员、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主席。

发动罢市、罢工、罢课的斗争,声讨帝国主义杀害我国同胞的罪恶行径。同年7月26日因反对蒋介石黑暗政治遭通缉,避居海外。1931年9月,由虞洽卿等5人联名提请国民党政府取消通缉令,后因国内八方面军反蒋之举,应召回国参与。
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傅筱庵被杀后,汪精卫、陈公博让其出任伪上海特别市市长,坚辞,遂离沪。

参加抗日募款救国运动,领队到香港、马尼拉、宿务、新加坡、吉隆坡、曼谷等地,战绩卓越,深得各地侨胞的热烈欢迎和赞助,募集到的捐款完全用于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任上海开林油漆公司董事长。1945年12月与马叙伦、许广平、周建人等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任理事和民进上海分会理事兼工商委员会主委。

“开林”与“益民”、“利达”合并由工业部轻工处接管。以上海各人民团体界别代表出席首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任全国政协赴东北参观团副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任中央人民政府北方老根据地访问山东皖北苏北分团副团长,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第二届赴朝慰问团。1956年起当选上海市工商联第二、三、四届执行委员。

历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粮食局副局长、上海市人民政府第二商业局副局长、上海市人民政府民政局副局长、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和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等职。
1967年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8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