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商芳会 秦腔 "超女”商芳会 尽显关中女子的爽朗与干练

2017-06-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西安市雁塔区丈八沟街道办,一户人家为纪念亲人去世3周年,特邀请10多名秦腔演员演唱助兴.一名民间女艺人上场原生态演唱<朱春登哭坟>,"再不能听娘的声音见娘的尊容我的老娘啊",这一句特有的苦音拖腔惹得不少戏迷眼泪哗哗.这位演唱者就是商芳会,一举手一投足,尽显关中女子的爽朗与干练.在西北地区的秦腔爱好者眼里,这个来自陕西乾县的普通农民就像"超女"一样引人注目.舞台上,她的苦音戏苍凉悲壮,倾情演绎"悲情剧种"秦腔的独特魅力;舞台下,对秦腔的

西安市雁塔区丈八沟街道办,一户人家为纪念亲人去世3周年,特邀请10多名秦腔演员演唱助兴。一名民间女艺人上场原生态演唱《朱春登哭坟》,"再不能听娘的声音见娘的尊容我的老娘啊",这一句特有的苦音拖腔惹得不少戏迷眼泪哗哗。这位演唱者就是商芳会,一举手一投足,尽显关中女子的爽朗与干练。

在西北地区的秦腔爱好者眼里,这个来自陕西乾县的普通农民就像"超女"一样引人注目。舞台上,她的苦音戏苍凉悲壮,倾情演绎"悲情剧种"秦腔的独特魅力;舞台下,对秦腔的着迷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一个戏迷"丑小鸭"飞升为秦腔戏迷力捧的"白天鹅"。原汁原味的秦腔演唱不仅火了商芳会,更为民间艺术如何振兴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样本。

每年演出不下300场,个人正版影碟热销10万张

11月3日以后的一周时间里,半月谈记者约谈商芳会的采访计划一再被推延。雁塔、武功、周至、乾县,红白喜事、开业庆典、展会开幕,商芳会的演出一场连着一场。"只要她愿意接活,天天都有演出。"商芳会的同行说,一般的场子要想请到她,提前半个月就得预订。

"2003年一年演出超过了400场,有时一晚上要赶3个场,每个月顶多能休息一两天。2004年以来,每年的演出都不下300场。"丈夫兼司机康彦永告诉半月谈记者,"算下来,这几年现场听过商芳会演唱的观众在50万人以上。"

戏迷的热情让商芳会深深感动。2004年8月,陕西韩城市一家商店请到商芳会,引来上万名观众。演唱结束后,成群结队的戏迷围上来要一睹偶像的"真容",商芳会临走时连车门都打不开,挤了半个多小时,才被保安"架"出了场子。今年2月,商芳会到甘肃省秦安县演出间隙,众多老年戏迷围上来跟她握手,说要沾点"福气"。

为了让更多戏迷"解馋",商芳会开陕西业余秦腔演员先河,推出了自己的秦腔唱段精选影碟,收录她演唱过的《朱春登哭坟》、《下河东》、《孙膑坐洞》等唱段。发行当天,西安百年老剧院易俗社门前人满为患,2000张影碟被抢购一空。如今,商芳会推出的两张正版碟发行量已超过10万张,市场上流通的盗版碟数量可能超过100万张。"秦腔光盘能卖这么火,史无前例。"陕西省文化厅振兴秦腔办公室主任王军武说。

商芳会的生活也因秦腔而改变。出场费的攀升给她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如今她已在西安买房、购车、定居。

原汁原味悲情戏最能勾人魂魄

秦腔属于地方戏曲,其爱好者以陕西关中的农村群众为主,以年长者为主。在流行艺术炙手可热的城市演出市场,大唱原生态秦腔的商芳会为何如此受追捧?几经周折,2007年11月8日下午,在西安市端履门某戏曲茶座,半月谈记者终于如愿约谈商芳会,心中的疑团也渐次解开。

对记者娓娓道来的商芳会,嗓音沙哑而浑厚,初听是女声,细听又仿佛是男声,少了女性声音的甜美,却多了几分男性声音的浑厚。今年38岁的商芳会说:"我这副嗓子,说起话来不好听,放在一般人身上是缺点,但唱起戏来却是优点。"

秦腔擅长慷慨悲歌、粗犷苍凉的悲情戏,尤以须生(男生)戏的苦音板式最为突出。在传统秦腔剧目中,80%以上都是以须生为主的悲情戏。"商芳会嗓音沙哑,音质音色得天独厚,最能展示秦腔的这种唱腔风格。"陕西省艺术研究所戏剧研究室主任杨云峰研究员认为,商芳会的这种嗓音特点与其自然天成、行腔独特的演唱相得益彰,对广大戏迷别有一种吸引力。

谈起商芳会,陕西省乾县梁村镇义门村秦腔戏迷齐贵林就有说不完的话:"她唱戏的表情、动作都不算专业,可是她的唱腔'硬',听起来给劲,拖腔也有味道,农村人就爱听。"只要商芳会到乾县演出,戏迷跑几十公里路都要去听。

秦腔戏迷高松岩告诉记者,商芳会演唱《朱春登哭坟》,几乎是声泪俱下,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母子情深演绎得淋漓尽致,把无数个白发苍苍、含辛茹苦的慈母形象叠印在观众脑海里,怎不让人潸然泪下?

商芳会这名业余演员的"异军突起",让一些专业演员"心里不是滋味",曾有西安的专业秦腔演员声称:不与商芳会同场演出。

在听了商芳会的秦腔演唱后,中国戏曲学院研究所所长、戏文系主任傅谨对其演唱风格给予了充分肯定:"商芳会只是一位用地地道道的传统秦腔唱戏的人,她的演唱方法与风格并没有太多个人色彩。但不自觉地保持与传承着秦腔的传统风味,朴实而原汁原味的秦腔演唱,恰恰是商芳会成为目前秦腔界最具市场号召力演员的重要原因。"

商芳会现象反讽专业团体:民间传统审美趣味须尊重

在傅谨看来,商芳会现象的意义在于,她用自己广受欢迎的事实又一次证明了地方戏剧现在仍然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在民间仍然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戏剧能否赢得市场,关键在于是否符合民众的审美趣味。

杨云峰最近正在参与一项有关戏曲资源现状的调查。他告诉半月谈记者,1983年以来,陕西有一家专业剧团总共排了17部新戏,但每部戏的演出不超过20场;还有一个戏曲专业单位,1983年以来创作了40多部戏,但每部戏的演出都没有超过40场,投入与产出很不成比例。

傅谨认为,长期以来,我们的戏剧理论家们想当然地以为只有新剧目才有可能得到当代观众的喜爱。国有剧团大量创作未经历史与观众检验的新剧目,不仅未能赢得市场,反而越来越远离观众。

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由此可见,唱腔是秦腔的生命,真正的戏迷是迷唱戏而不是看演戏。杨云峰告诉记者,如今有些专业演员在演唱秦腔的苦音板式时,合乎了当代音乐的发展规律,唱腔圆润,但原始苍凉和悲情因素却被淡化。

杨云峰认为,事实上,现在的专业演员,相当一部分依靠各种政府奖项走近高层次的城市观众,他们很少或者根本就不去研究农村观众需要什么,更不可能钻研那些最能表现老百姓民间意识形态的剧目。《朱春登放饭》、《朱春登哭坟》等剧目有着很强的民间道德和孝养意识,因此很受农村低端市场的欢迎。而一些专业戏曲表演团体的创作距离老百姓的日常伦理规范和约定俗成的社会意识越来越远,很难得到市场的承认。

一位网名叫"西安小哥"的网友认为:"商芳会现象让人反思:我们的专业演员,特别是名角是不是有些脱离戏迷、脱离群众?你们的创新标准是什么?你们有没有认真研究过戏迷的欣赏标准和口味?"

正是由于许多大剧院在所谓的"改革创新"的道路上渐渐丢弃了自己原有的剧种风格,像商芳会这样的民间戏曲演员在保护与传承地方剧种方面的特殊作用才得以凸显。在这个意义上,傅谨主张:保护与传承秦腔等地方剧种,不仅要依靠国有剧团,也要更加重视民间戏曲艺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