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木杨相片】陈华伟当选茂名市工商联第七届主席

2018-04-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赖木杨,男,37岁,茂港区坡心镇山寮村委会河美村人,增城市斯维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市华源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市丰源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茂港区政协常委,茂港区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赖木杨对家乡建设十分支持.他捐资60万元修村道,山寮从此告别了"行路难"的历史.他捐资3万元修一条防渗渠,解决了几百亩耕地灌溉问题,群众实现多元化种植,当年大幅增产增收.赖木杨非常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2002年,他个人捐资10万元建山寮小学教学楼.2004年,他再次捐资10万元建山寮小学教师宿舍

赖木杨,男,37岁,茂港区坡心镇山寮村委会河美村人,增城市斯维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市华源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市丰源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茂港区政协常委,茂港区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

赖木杨对家乡建设十分支持。他捐资60万元修村道,山寮从此告别了“行路难”的历史。他捐资3万元修一条防渗渠,解决了几百亩耕地灌溉问题,群众实现多元化种植,当年大幅增产增收。

赖木杨非常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2002年,他个人捐资10万元建山寮小学教学楼。2004年,他再次捐资10万元建山寮小学教师宿舍及球场。2007年春节,又捐资20万元建实践中学教师宿舍。每年教师节,他必定给老师送上慰问品,每年年末,他给优秀学子发奖学金。

赖木杨坚持不懈帮扶弱势群体。他每年捐出10万元用于解决当地特困户、五保户的生活补助。每年春节,他都给当地70岁以上老人封一个“红包”,祝福他们延年益寿。2005年大寒潮来临,他立即在广州市购置棉被100床,棉衣100件,火速托运回村委会,下发给村中的五保老人、困难户。

人物小传:赖木杨,广东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广州丰源集团董事长,广州企业家投资商会常务副会长,茂商全国理事会主席团主席,1996年7月创办广州天王房地产有限公司,2001年5月创办广州市丰源投资有限公司。

2006年12月,增资扩股,注资7790万元,成立广州丰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2009年投资六亿元打造威尼国际大厦、威尼国际酒店。业务涉及酒店开发与管理、商业地产开发、能源投资与开采等。赖木杨先生热心公益,助人为乐,广结善缘,喜好户外活动。

2012年1月23日,时逢农历壬辰年大年初一。这天中午时分,地处茂名市电白区坡心镇山竂村的赖府张灯结彩,喜气盈门。主人赖木杨在宽畅明亮的一楼大厅席开32围,款待众多乡亲。

令人惊诧的是,当天前来赖府赴宴的,既不是什么达官贵人,也不是什么富商巨贾,而是白发晧首的老者及列为五保户、低保户的村民。在满堂欢声笑语之中,赖木杨携夫人来回穿梭,频频向接受宴请的300多位乡亲送上节日的祝福。

在春节喜庆之时,从路途遥远的省城广州赶回家乡盛情慰问款待村中所有的老人和困难群众,这可不是赖木杨一时兴致所至之作秀。他这个尊老敬老关怀弱势群体的爱心善举,已经坚持了整整12个年头!难怪村里的老人逢人就说,木杨这个年轻仔,真是比我们自家的儿孙还有孝心呢!

赖木杨,年届不惑,身材壮实,国字脸,浓短发,两道剑眉之下,那深邃的目光炯炯有神,加上留着一抹洒脱漂亮的小胡子,给人一种老成持重、淡定自若、睿智豁达的印象。赖木杨为人,诚如他对待家乡的父老乡亲那样,谦逊坦诚,古道热肠,感情真挚。

作为年轻的一代,赖木杨的履历简单明了:1990年大学毕业留在广州工作,2000年辞掉公职自主创业。就是在这前后的20余年的时间里,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过人胆识,由国有企业的员工变身为基业雄厚的民营企业家。

筚路蓝缕为学业

纵观神州大地,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哺育下,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灿若群星风采各异的民营企业家。有人审视民营企业家这个群体,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拓荒型,就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敢闯敢冒的那一代人。他们作为民营企业的开路者、拓荒牛,敢为天下先,杀出一条血路,那种胆识和勇气,令后来者肃然起敬。

二是知识型,这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进入大学校园接受了高等教育的60后、70后。他们靠自己的知识、智慧和胆略,在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的状况下打天下。作为后起之秀,这一代人以新的理念新的建树打开民营企业的新天地。赖木杨就是属于后者,是一位接受了高等教育之后再自主创业的知识型民营企业家。

事非经过不知难。赖木杨当年为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学业,显得异常艰辛,走过了一段充满坎坷与曲折的历程,留下了许多令人慨叹的故事。

上世纪60年代末,赖木杨出生在一个有着8口人之多的贫困农家。“吃不饱,穿不暖”,是他小时候生存状况的形象写照。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饱受贫困煎熬的赖木杨,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他从懂事之日起,就怀着一个坚定的信念: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告别贫穷,创造未来。他觉得,要奋斗,就得有本领;要本领,就得有知识。

他把发奋读书作为人生追求的第一步。然而,一个贫穷人家的小孩,要心遂所愿地上学读书谈何容易!赖木杨很清楚,家贫如洗,父母就算怎样艰苦劳作也难以筹措几个兄弟姐妹的读书费用。要读书,就得靠自己!

小小年纪的赖木杨开动脑筋,想着法子“找钱”读书。自小学开始,从放学之后短暂的空余时间,到整个节假日和寒暑假,赖木杨总是忙个不停,或者捡卖废品,或者做点小买卖,几分几毫地积攒些小钱。就这样,他赚到了学费,解决了书簿笔墨一类的学习费用。在那异常艰难的日子里,天资聪颖的赖木杨丝毫没有放松学习,从小学到初中,其成绩在班中一直名列前茅。

赖木杨就读的高中,是位于电白县大衙镇的松山中学,离其家乡有30多公里的路程。入学不久,赖木杨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压力。一者高中的学费杂费高,二者要在学校食宿,各种开支相当大,再凭过去那点小打小闹的赚钱本领已无法对付了。怎么办?

难道就这样辍学不成吗?不!我一定要冲破这个难关。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赖木杨作出了一个让老师同学都感到吃惊的决定:暂时休学,外出打工,待赚到学习费用后再回校复学。

1985年初秋的一天,赖木杨携带着两大箱课本资料及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跟随熟人跨过琼州海峡千里迢迢来到海南通什,进入一支由家乡人组建的工程队,开始“半工半读”的生活。

赖木杨所投靠的建筑队,以承建通什自治州周边民居为主要业务。那时候的通什比较落后,加上热带雨林的气候环境,工作条件相当艰苦。白天烈日暴晒,夜晚蚊虫叮咬,这就是赖木杨天天要面对的严峻现实。然而,从小就捱惯苦的赖木杨很快就适应了这种环境,他与工友们和睦相处,打成一片。天资聪颖的他还很快就学会了海南话,可以随时随地为老乡当“翻译”。

肩负着特殊“使命”的赖木杨,把时间安排得满打满算,白天勤快干活,晚上刻苦自修。赖木杨的苦读精神感动着每一位工友,大家都、体贴这位“学生哥”,所有粗重活儿都不让他沾边,只安排他承担一些维修、勤杂之类的工作。有着老乡们的关照,赖木杨晚上挑灯夜战温习功课的劲头也就更足了。

半年过去了,赖木杨积攒到一笔可观的务工收入。用他的话来说,赚到了一台北京吉普车(其时售价3800元)。这笔钱足以保障高中的学习费用了!他毫不犹豫地与建筑队的各位老乡话别,重返校园读书。经过老师的引荐,他从原来的松山中学转到了条件比较好的水东中学,继续他的高中学业。

每每与朋友说起年少时期的求学经历,赖木杨都十分感慨:作为一个贫寒农家的子弟,如果当初不去与命运抗争,不奋起拼搏的话,也许我早在小学阶段就要辍学了。

1988年秋天,赖木杨金榜题名,考取了广东工业大学工民建专业。他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走进了广州这座华南地区最大的都市。

上了大学的赖木杨并不轻松,仍然要承受较大的生活压力。从学费、杂费、住宿费的筹措,到日常衣食住行所需要的每一分钱,家里同样无力支持,全得靠自己想办法解决。从艰难困苦中一路走过来的赖木杨,此时已没有任何的恐慌和困惑,他觉得来到了广州,要找门路赚钱肯定会比过去容易得多。所以,他信心十足地开始他的大学生活。

在广工求学期间,赖木杨几乎把所有的节假日都利用起来,或者做商贩,或者打散工,只要能赚到钱,无论多辛苦的工作都在所不辞。他连年放弃回家过春节,形单影只留在广州帮人家看守建筑工地,那是为了获得每次500元的酬劳。除夕之夜,广州城到处响起了辞旧迎新的爆竹声,此时,住在简陋工棚里的赖木杨,总禁不住流下思乡的热泪。

说到那时的艰辛,赖木杨最为刻骨铭心的是在寒暑假做菜贩的那些日子。那时,他在一位与他年龄相仿一直在广州做蔬菜批发生意的郑姓老乡的点拨下,找到了贩卖蔬菜的门道。他每天雷打不动,风雨不改,凌晨3点钟就准时起床,骑上一辆载重自行车离开校园,赶往广州北郊的同和镇竹料蔬菜生产基地收购蔬菜。

与菜农成交后,他将两三大竹筐蔬菜捆绑在自行车尾部,然后吃力地将之运回市区,或者整件卖给酒楼饭店,或者拉到肉菜市场摆摊零售,忙得不亦乐乎。从市区到同和,路程遥远,一来一回光耗在路上的时间就要3个多小时。暑天,酷热难熬,大汗淋漓;冬天,寒风凛冽,冷雨剌骨……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甘愿承受着如此艰难的生活磨炼,那是有着怎样的一种意志和毅力啊!

在勤工俭学的日子里,苦中有乐的赖木杨长袖善舞,统筹兼顾,把学习、打工梳理得井井有条。既如饥似渴扎扎实实学好各门专业知识,又不辞劳苦去赚取学习生活费用,最终修成正果,如期完成了大学学业。

挑战自我闯商海

1990年夏天,赖木杨大学毕业了。那个时候的大学生,被誉之为“天之骄子”,毕业之后统统由国家安排工作,可以无忧无虑地捧上“铁饭碗”,吃上“皇家粮”。由于品学兼优,赖木杨被留在广州工作。

赖木杨至今还记忆犹新,他是当年7月14日晚上喝完毕业酒,第二天接收单位广东省煤炭总公司就派人来校把他接走。根据专业对口的用人原则,煤炭总公司将他安排到建筑公司当技术员。学以致用,赖木杨感到甚为满意。

也许是老天爷有心考验,刚出校门不久的赖木杨就接受了担任特大型建设项目施工员的重大任务。其时,省煤炭建筑公司承揽了位于广州市沿江路298号的公安新城东区地下室工程的施工任务。地下室共3层,每层建筑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工期为1年。

这个地下建筑项目工程浩大、时间紧迫,需要几千工人同时进场作业,施工难度非常大。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赖木杨毫不惧怕,他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迎难而进,勇敢地挑起施工员的责任。在那长达一年的时间里,他几乎天天泡在工地上,运用在大学学到的专业知识,丁是丁卯是卯,严格把好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质量关,出色地履行了施工员的职责,得到了公司领导的嘉许。

赖木杨回忆说,那个时候,我才二十出头,一下子就参与几千人会战的特大工程项目,那真是甚为难得的锻炼机会。所以,我非常投入,非常用心,在实践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当工程竣工之时,我仿佛有了一种成就感。是金子总会发光,公司领导看到了赖木杨的潜质,便将其作为业务骨干悉心培养。

有道是,水向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在业内人士的引荐下,赖木杨先后调动了两次工作。1992年,他调到广州冶金设计所,专业从事建筑设计。3年之后,他又调到广东省水利水电二局建筑公司当技术负责人,没多久又出任项目副经理、经理。多个岗位的流转,多个平台的历练,赖木杨娴熟地掌握了建筑行业的全套技艺,很快就成为了可以独当一面的业务指挥员。

处在顺境之中的赖木杨,却在为今后应该何去何从而苦苦思索着。按理说,作为一名来自粤西偏远乡村的农家子弟,能够稳稳当当地在省城国有大单位有一份稳定而体面的工作,已是鱼跃龙门,理应踌躇满志、心满意足的了。然而,从小就怀抱着要干一番事业,为父母为家乡争光的赖木杨,对目前的工作却没有丝毫的满足感,内心深处翻滚着无奈和焦灼。

刚参加工作之时,赖木杨每月的工资是450元,干了近10年之后,月薪也只有区区几千元。对这样的收入,赖木杨感觉捉襟见肘,拮据得很。因为他是个孝顺的孩子,要为父母挑起那副沉重的家庭担子;因为他仗义疏财,见着困难的群众,总想着要资助他们。如果安于现状按月领份“死工资”,那怎么对付得了呢!

无奈之下,身为国企管理人员的赖木杨,只好继续使出“兼职”创收的老本领。每天下班之后,或者骑上摩托车去当“搭客仔”,或者到夜市贩卖衣服、果菜。每逢星期天、节假日,则应约到一些私营公司兼职,替老板们跑腿。这些都是权宜之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考虑要从长计议,寻求出路。

1995年,手头有点宽裕的赖木杨,在位于广州东郊的商品集散地——增城新塘成立了“斯维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做起建材贸易。1997年,他又办起了“广州丰源投资有限公司”。因为分身无术,这两个公司,赖木杨都是雇人打理,自己只在幕后遥控指挥。

所谓力不到不为财,如果继续维持这样的现状,斯维公司、丰源公司都无法做大,弄不好甚至难以为继。怎么办?赖木杨觉得,惟有打破传统观念,走自己的路。2000年,赖木杨毅然放弃那令人羡慕的“铁饭碗”、“皇家工”,从国有单位全身而退,开始自主创业的旅程。

辞掉公职,自主创业,这是一种破釜沉舟式的自我革命,这需要过人的胆识和智慧。不再受单位的束缚和掣肘,赖木杨如鱼得水,不用多久就把斯维、丰源这两家公司打理得顺顺当当,业务拓展得很快,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审时度势,赖木杨不断推进自己的事业。2006年,创办了广州天王房地产有限公司,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2008年,成立了广州谷之兰设计有限公司,进入园林设计、室内装修行业。2010年,同时组建了广州威尼国际酒店有限公司及广州合家物业管理公司。

2012年,筹建下属有10个子公司的广州丰源集团。至于建筑业,那是赖木杨的老本行,他情有独钟,不舍不弃,采取挂靠他过去所在的省煤碳建筑公司以及电白县建筑总公司的方式来承揽业务。

家大业大,领域广阔,赖木杨运筹帷幄,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在员工中灌输“先做人后做事”、“做事为做人服务”的思想。他体恤下属,关爱员工,身先士卒,身体力行,既当老板又当员工,遇上艰苦的工作,总是挽起衣袖带头干。

赖木杨的人格力量,影响和感染着的他的员工,同舟共济、和衷共事的团队精神也就得以形成。所以,赖木杨公司的员工相当稳定,许多业务骨干一直跟随他,不离不弃,结下了手足般的情谊。

在企业运作上,赖木杨注意把握市场的脉络,既顺应情势,又灵活机动。他所拥有的多个公司,虽说业务不同,经营各异,但在人力资源的调度上,统筹兼顾,巧妙安排。市场需求什么,就抓住什么,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打出相关公司的旗号,派出相关人马。这种随机应变的经营手段,让赖木杨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市场经济波谲云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稳操胜券,除了需要资本、技术、诚信、质量这些必不可少的经营要素外,往往更需要出奇制胜的远见卓识。在这方面,赖木杨无疑是个智者。他在回顾整个创业历程时,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每遭遇一场国际或国内经济风波,他的事业就会上一个台阶。

1995年、1999年、2005年、2007年先后发生了多场经济风潮。在那严峻的经济气候下,许多商家惶恐不安、犹豫不决、慌不择路。赖木杨却果敢出手,或者接项目,或者兑物业,斩获颇丰,令业内人士瞠目结舌。逆市开发威尼国际项目,就是赖木杨最为得意的神来之笔。

许多年前,广州火车东站西侧有一座荒废多时的烂尾楼。这座烂尾楼的出现,是因为其时广州正处在一轮房地产业的调整期,市场低迷,前景暗淡,众多开发商都不敢越雷池半步,惟有让其继续“烂”下去。2006年,正在寻求加快发展机遇的赖木杨发现了这个目标,他毅然募集巨额资金把它收购过来。

面对赖木杨如此逆市“豪赌”,许多朋友都为他揑一把汗。赖木杨却信心十足。手续办妥后,他迅速将烂尾楼推倒重来,规划建设一座集商务宾馆、酒店式公寓于一体的新型商务大厦。

大厦主体一竣工,赖木杨就主动出击,与酒店行业巨头岭南集团旗下的岭南花园酒店管理公司强强联手,共同打造这家将写字楼和酒店式公寓融为一体的新型国际酒店。

赖木杨将酒店命名为:“VILI威尼国际”。VILI一词由4个英语单词value(价值)、income(收益)、living(居住)、 invest(投资)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成。它非常巧妙地将项目具有的区域优势、口岸优势、产品优势以及可商可住可投资、投资门槛低性价比高、收益巨大的性质和特性表现无遗。

项目的名称既恢弘大气,又别具一格,充分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对物业的追求,特别适合那些创业型公司、港资企业公司及办事处以及自由职业者、SOHO一族的需求。

2008年底,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8.6万平方米的广州威尼国际商务酒店如期发售。由于酒店设计独特,适销对路,加上市场回暖,推出后立即受到热捧。威尼,一时也就成为业内为之传颂的起死回生的成功范例。有行家评价说:VILI威尼国际的打造,预示着广州天河北新一轮投资热潮的来临。

一个“烫手山芋”变成了“香饽饽”,真可谓点石成金,令人折服。赖木杨说,其实那也没什么,那是因为我对市场有所洞察、有所感悟,才敢如此出手。话语不多,却耐人琢磨。“对市场有所洞察、有所感悟”,从而出奇制胜,它需要的可是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智慧啊。

告别国企,下海经商,赖木杨的事业蒸蒸日上,成果丰硕。他的几个公司,在业界颇具影响。天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获评“2009年度广东省优秀自主品牌”,丰源房产投资有限公司获评“2008—2010连续三年广东省诚信示范企业”。

2009年9月,中国人居建设事业发展年会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在众多参评项目中,天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威尼国际项目”脱颖而出,被授予“2009中国人居建设奥斯卡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商业地产”称号。所有这些荣誉,显示着赖木杨在商界的江湖地位。

事业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赖木杨,谋划着新的发展蓝图。他要走出广州,到省内外上项目,寻合作;他要走出国门,投资境外。

风帆扬起,昂首远航,赖木杨对未来充满着信心。

乡情难却牵故里

居家布置往往是主人性情喜好的直接表露。有人以之展现显赫,有人以之陈列质朴,有人为了铺设华贵,有人为了罗列新潮,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浏览赖木杨办公室及其居家的布置和摆设,让人感悟到的却是一种积德行善、兼济天下的文化气息。

对“积德行善”,有些人也仅仅是挂在墙上、说在嘴上而已。对于赖木杨来说,那却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从当年走出校门成为国有单位的一名员工,到后来创办发展自己的公司;从当年的工薪阶层,到后来的企业经营者,无论时空如何变化,不管角色如何转换,赖木杨都在恪守着积德行善、兼济天下的信念,尽其所能地持之以恒地为家乡为社会奉献爱心。

赖木杨的家乡——茂名市电白区坡心镇山寮村,是一个革命老区。那里人多地少,经济发展步伐缓慢。上世纪90年代初,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赖木杨休假回乡,看到村委会那数十年不变的办公用房已破烂不堪、摇摇欲坠,便向村委会干部建议发动外出经商人士捐资改造,并随即捐出6800元。在赖木杨的带动下,村里众多外出老板纷纷响应。村委会利用捐款很快就建起了一栋两层高的办公楼。

赖木杨对村中的老人家、贫困户的关怀,更是持之以恒、感人至深。也不知坚持多少年了,每逢到春节这一天,回乡过年的赖木杨一定会携同夫人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忙碌到中午12点,挨家逐户走遍家乡附近的几条村庄,向所有的老人家及困难家庭送上慰问金,送上节日的祝福。

到了2009年以后,由于改建了自家的老屋子,有了比较宽敞的场地,赖木杨便派人派车把所有的老人家接到自己的家中聚餐,向他们派送慰问金,致以节日的问候。这就有了文章开头所描述的那一幕。

为了这个坚持,赖木杨多次婉拒亲朋好友邀他及家人到国外内著名风景区旅游度假之约。他心里清楚,每到春节哪里也不能去,一定要回老家。因为他想念着乡亲,乡亲也惦记着他。他更希望他这个坚持,能够成为一面镜子,影响教育一大片,让村中的年轻一代从中受到感染,受到启发。

有一年,特大寒潮不期而至。远在广州的赖木杨十分惦记家乡的老人家,他迅速购置了100床棉被、100件棉大衣,通过长途客车托运到村委会,委托村委会干部及时发送给村中的老人。接到寒衣,老人们热泪纵横,感慨万分,感激不已。

对老人尽孝心,对贫困户也关怀备至。村中有一对姐妹孤儿,住的是茅棚,长期依靠政府救济度日。赖木杨知道后,立即捐资5万元为其建起了90平方米的房子,让她俩有了个安居之所。每当回乡,赖木杨还不忘上门慰问,鼓励她俩发奋图强。

村里一姓杨的寡妇,上有多病的家婆,下有年幼的两个儿女,整个家庭全靠她外出打杂工赚取微薄的薪酬维持,生活异常困苦。赖木杨听说后,马上前往探视。发现杨家的居住条件非常恶劣,赖木杨当场应允资助其建造一座占地12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房子落成后,这个与赖木杨非亲非故的村妇,逢人便说:“赖老板真是天大的好人啊!”

自主创业实力增强之后,赖木杨对家乡支持的力度越来越大。2002年,他捐资10万元建山寮小学教学楼。2004年,他捐资10万元建山寮小学教师宿舍及篮球场。2006年,他捐资60万元修建山寮村硬底化村道。

2007年,他捐资20万元建坡心实验中学教工宿舍,捐资10万元搞校园绿化,还年年向该校发放奖教奖学金。村中的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他先后两次捐款共10万元,为村委会解决维修费用。

赖木杨对家乡的支持,不仅仅是关注其老家所在的山寮村和坡心镇,他的视野更是放在整个茂名地区。2011年底,茂名市工商联募集建设外出务工子弟学校,身为副主席的他带头捐了38万元。2012年春节期间,赖木杨向电白区羊角镇捐资32万元,支持该镇扩建通往市区的道路。

他的乡亲知道后,大为不解:羊角又不是你的家乡,你捐钱给它干嘛?赖木杨笑了笑说:做好事是不分“国界”的。

从2010年起,广东将每年的6月30日定为“扶贫济困日”。赖木杨每年都依时回茂名捐资。其中,2012年“6·30”,他以广州威尼国际酒店有限公司的名义捐资110万元,以其个人的名义捐资80万元。茂名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其“爱心企业”、“爱心使者”牌匾。

人在广州,赖木杨有地缘之便。家乡政府每年来广州召开招商会、联谊会、座谈会,他都主动承揽接待任务,力尽地主之谊。他那种炽热的爱乡之情,令人感动。

说到自己多年来对家乡的关注和支持,谦逊的赖木杨总觉得那是应该做的事情。

他说:“我们60后这一代人是最幸运的,从小就沐浴在改革开放的阳光下,是国家富民政策的最大的受惠者。因此,我们应当时时提醒自己,珍惜今天,不断进取,要为国家、为社会、为家乡多作贡献。”他认为,“如果我们每个有能力的人,都能怀着一种感恩之心去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话,那么,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社会就一定会更和谐、更美好。”

2012年初,电白区工商联换届。赖木杨众望所归地为电白区工商联(总商会)主席(会长)。工商联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赖木杨深知道自己肩上的重任。他兢兢业业,切实履行好主席(会长)的职责,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贡献。

与此同时,他在家乡注册成立了茂名市凯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要为茂名滨海新区建设尽自己一份力量。他也真诚地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更多的外出创业人士回乡投资置业,共同推动家乡经济社会的发展。

赖木杨对家乡的奉献,赢得了家乡人民的赞赏,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肯定。自2006年以来,他先后被推选为茂名市人大代表、广东省人大代表,被评为电白区首届“十大公益之星”、茂名市“光彩事业之星”、茂名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修身立德天地宽

在辞职下海自主创业的奋斗历程中,成就骄人业绩年轻的民营企业家,赖木杨志存高远,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力量,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和品格,凭借着对传统道德文化的追求和传承,架起了一道走向成功的金桥,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驰骋商场,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置身其中的赖木杨见证了不少潮起潮落、大浪淘沙。当他看到那些在改革开放之初跃马扬鞭闯荡市场名震一时的企业前辈,逐渐湮没无闻的时候,他感触尤深。他觉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那种靠“敢闯敢冒”去占领市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今后能够左右市场的稳操胜券者,惟有知识型企业家。

有了这种认识,赖木杨时刻鞭策自己:仅凭一张大学文凭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永不歇步地学习,才能跟上知识爆炸的年代,才能带领企业向前发展。他把不断充实自己,当知识型企业家作为不懈的追求。

无论工作如何繁忙,都挤出必需的时间读书、学习、深造,这已成为赖木杨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先后获评建筑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职称,取得了中山大学EMBA工商硕士学位。除了追求学位外,他还积极报读国内外一些著名机构举办的短期讲习班。

2008年,他参加了国际著名的邦联人文机构在北京大学举办的原创领导力训练行动超越阶段(中级课程),完成了70小时的训练,取得相应的毕业证书。在未来的岁月里,赖木杨还作出了要到清华大学和国外名牌大学继续深造的学习计划。为了下一步的求学目标,他抓紧进修补习外语。

赖木杨的不断学习,为他提高了本领,增长了才干,推动了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他的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以房地产为核心产业,兼营物业管理、医药产业和基地种植等多元化发展的综合企业。赖木杨曾深有体会地说,我公司之所以得到平稳发展,少不了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但也得益于自己的发奋学习、不断进取。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把握到时代的脉搏,才能掌握市场的主动权。

在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同时,赖木杨还注重修身立德,接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将其精髓当作提升人生境界的精神食粮。在创业中,他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在管理上,他恪守“仁者爱人,礼之用、和为贵”的理念;在处世上,他坚持以“礼、义、仁、智、信”为准则。

赖木杨钻研传统文化,并非是为了作秀,更不是为了附庸风雅装点门面,而是实实在在用它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指导自己的经商行为。

他懂得仁者爱人,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善于换位思考,总是替对方着想。他说,做生意办实业自己只需赚取利润的20%,另外的80%就要与他人共享。所以,他从来没有遇到谈不拢的生意,从来没有发生过导致双方不甚愉快的合作。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在其周边都簇拥着一帮志同道合者。由此,他事业的大道也就越走越顺,越走越宽广。

他恪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只要有能力就要帮助他人。当年他去海南打工赚回来的钱,除保证自己的基本开支外,其余的都用于资助那些生活困难的同学。在广东工业大学勤工俭学所赚到的钱,他也拿出了相当部分接济其他同学。到了后来参加工作事业有成,乐善好施,不求回报,更是他一以贯之的自觉行动。

他常怀感恩之心,懂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认为,没有家乡人民的栽培,就没有自己的今天;没有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就没有自己事业的成功。他说,事业有成,固然是人生价值的体现,而懂得感恩,应是人生价值的另一种体现。

能够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人生,那才是完美的。所以,他发自内心地去关爱老人,热爱儿童,把他的爱心广为播及。他始终不忘当年在海南通什打工时帮助过他的那班老乡,一有机会就约他们团聚,对有需要帮助的,他总会及时伸出援手。

他相信好人有好报。他说,一个人赞你一句好话,一千个人就是一千句好话。所以,他严格自律,注重口碑。他曾经对朋友说过,这些年我赢得那么多的机遇,冥冥之中,我总觉得那是自己长期积德行善的结果。

传统道德文化的熏陶,自然让赖木杨受益匪浅。心胸豁达的他推而广之,要将之惠及他人。他认为,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如果不去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那就会走向枯萎。现在国人最为缺失的就是民族传统文化,那是很危险的事情。

人们解决温饱了,就需要有精神情操的支撑,社会才会不断进步。所以,赖木杨在身体力行传统道德文化的同时,还将之作为建设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在其员工中予以传布。

农历乙丑年腊月十八,赖木杨旗下的广州华源房地产有限公司年会在落成开业不久的威尼国际大厦多功能大厅举行。作为公司的掌门人,赖木杨与全体员工及众多来宾一道畅开心扉,共商大计,共叙友情,开怀喝酒,放声高歌,那情景乐也融融。

年会上,除了派利是、抽大奖这些员工们最为期待的保留节目外,赖木杨还精心为与会者派送了一份纪念品。这份纪念品很特别,它包括了两张DVD和一本小册子。两张DVD都是演讲录像,一是蔡礼旭的《细读弟子规之家和万事兴》,一是胡小林的《企业诚实从老板做起》及《我们追求的是什么》。那本小册子则是配有汉语拼音的儿童启蒙经典读物——《孝经》。

细微之处见精神。透过这份纪念品,让人感受到赖木杨为向员工传递传统道德文化的良苦用心。

说到企业家对事业对人生的感悟,自然各有各的观点,各有各的看法。赖木杨说:“对创业,我的看法是:不在乎失败,只在乎过程快乐。对事业,我的看法是:不求名,不求利,只在乎追求的过程。”“我对人生的理解,可以归结为十个字:健康、自由、快乐、简单、奉献。”话语简朴,富于哲理,这就是赖木杨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