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华东委员 【新华社】全国政协委员郭华东:中国要站到月亮上“观察”地球

2018-04-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华社北京3月8日新媒体专电(记者陈诺 张漫子 蒋芳)"人造卫星之外,我国能否将遥感设备率先装到月球上去,利用这颗自然卫星开展对地球的遥感观测?"在今年两会政协分组讨论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遥感专家郭华东提出了这个"开脑洞"的想法,吸引了全场的目光.这并不是"天方夜谭".50多年来渐渐兴起的遥感技术--一种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正给人类成为地球的"旁观者"提供了新的可能.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

新华社北京3月8日新媒体专电(记者陈诺 张漫子 蒋芳)“人造卫星之外,我国能否将遥感设备率先装到月球上去,利用这颗自然卫星开展对地球的遥感观测?”在今年两会政协分组讨论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遥感专家郭华东提出了这个“开脑洞”的想法,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这并不是“天方夜谭”。50多年来渐渐兴起的遥感技术——一种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正给人类成为地球的“旁观者”提供了新的可能。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在月亮上“观察”地球,在郭华东等中国科学家眼中是奇特却可实现的新角度。 

郭华东介绍,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自然卫星,也是人类目前唯一能够抵达的地外星球,利用月球平台对地观测有很多优势。一方面作为一个长期存在的平台,月球比任何人造卫星的寿命都要长,在此平台上对地球表面进行数十年、乃至数百年的长期连续性的观测,能为地球系统长期变化规律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另一方面,月球表面积远远大于任何的人造卫星,因而在月球上布设遥感器,不用更多考虑载荷、重量等,可同时置放不同类型的遥感器,形成主被动、全波段同步观测的能力,对于观测大尺度地球科学现象会有深入的认识。“利用在月球上的遥感雷达,甚至可以获取地球板块构造厘米、分米级的变化信息”。

2016年,我国发射了多颗先进的光学和雷达遥感卫星。2017年我国还将发射一系列新的对地观测卫星。“地球宏观科学现象的月基观测研究”已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6年批准的重大项目,科学家们在进行月基对地观测的相关基础性研究。

郭华东坦言,现阶段遥感“奔月”还存在现实瓶颈。首先,它必须建立在对月球成熟开发的基础上,具备形成月球基地的条件。其次,由于观测距离遥远,对传感器参数要求更为苛刻。最后,还需要研发适合月基观测的观测方法,包括观测模式、观测构型及相应的数据处理和信息提取算法等。

“我国卫星遥感和月球探测技术的发展已为月基对地观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未来,国际合作是一条应走的路径。”郭华东告诉记者,可联合有关力量建设月基遥感平台,制订切实可行的月基对地观测规划与逐步实施方案,为实现月基对地观测提供基本保障。“近一两年,通过在国际学术会议的交流,不同国家科学家们对我们的想法表达了浓厚的兴趣和支持。这说明了世界对月基遥感的认识和兴趣正深化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