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曲家郭文景:歌剧的未来在中国

2017-06-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著名作曲家郭文景:歌剧的未来在中国郭文景 歌剧 作曲 中国文化名人郭文景一直认为歌剧是一种非常困难而脆弱的艺术,但他依然保持着高昂的创作热情,因为这位以"野性粗犷"著称的四川汉子,觉得只有歌剧"特别能够施展我全部能量".他还很高兴地看到,与全球性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的歌剧演出市场日渐繁荣,不仅制作水准已经达到世界水平,而且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情况,甚至有"歌剧的未来在中国"的说法.郭文景在西方乐团的编制中加入琵琶.笛子.二胡.京胡.笙等民乐器,使

著名作曲家郭文景:歌剧的未来在中国

郭文景 歌剧 作曲 中国

文化名人

郭文景一直认为歌剧是一种非常困难而脆弱的艺术,但他依然保持着高昂的创作热情,因为这位以“野性粗犷”著称的四川汉子,觉得只有歌剧“特别能够施展我全部能量”。他还很高兴地看到,与全球性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的歌剧演出市场日渐繁荣,不仅制作水准已经达到世界水平,而且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情况,甚至有“歌剧的未来在中国”的说法。

郭文景在西方乐团的编制中加入琵琶、笛子、二胡、京胡、笙等民乐器,使器乐段落极富叙事感和画面感

早在 1987 年,郭文景创作成名作交响乐《蜀道难》时,就曾希望使用带有“大川险山之灵气”的川剧高腔,“有了这种声音,哪怕我只给它写一个音符,就足可展现出我所追求的气魄和场景”。但当年他只找到受美声唱法训练的演员,这个没有实现的愿望,在 2004 年成就了歌剧《凤仪亭》。

和《狂人日记》、《夜宴》、《李白》等具有知识分子关怀和现实意义的歌剧作品不同,《凤仪亭》的创作动机几乎完全来源于音乐本体。当时的郭文景带着强烈的使命感,要让中国传统戏曲充分地、完美地呈现在西方歌剧的舞台上,让歌剧舞台的人声多样化。《凤仪亭》由此成为第一个没有歌剧演员、完全由“原生态”中国戏曲演员表演的歌剧。

1956 年出生于四川的郭文景,在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之前,接触到大量四川民间音乐。他说:“中国传统民间戏曲人声的细腻、复杂和多样程度,远超西方 bel canto(美声唱法)。规模和西方歌剧相当,甚至更大,乐器却不过三五样,没有交响乐、合唱、二重唱、三重唱,所有的起承转合、戏剧张力、情感调动,全靠发掘人声的各种可能性。

尤其川剧高腔,没有乐器伴奏,其细腻和丰富让人着迷。”美女貂蝉挑拨吕布杀董卓的连环计故事,几乎可以在中国所有的传统地方剧种中找到,这让郭文景的“拼贴”成为可能。

《凤仪亭》仅有两个角色,貂蝉由“川剧皇后”沈铁梅扮演,吕布则由京剧小生江其虎担纲。郭文景觉得和京剧、豫剧等剧种相比,只有川剧里的貂蝉最妖媚,其中又以沈铁梅最具“妖精”气质——“活脱脱一个狐狸精”。

至于吕布,他想象中应该是一个英武有力的小生,相比之下,黄梅戏太软,秦腔、豫剧等则缺少华丽贵族的气息,因此只能在京剧中找到。

整部歌剧的音乐笼罩在阴郁、紧张、戏剧性的气氛中。郭文景在西方室内乐团的编制中加入了琵琶、笛子、二胡、京胡、笙等民乐器,其中的器乐段落极富叙事感和画面感。来自两种剧目的相关唱段几乎原封不动地出现,整体融合在西方交响乐的框架内。

沈铁梅一连 8 分多钟的川剧“徒腔”,只有几点响板和几声帮腔,唱到“我袖内暗藏一把屠龙剑”,宛如一缕钢丝抛向空中,令观众击节叫好。至于不乏泼辣和幽默的川味,连台下的西方观众也能领会,时常笑出声来。

这部歌剧的情节大半体现在貂蝉的独白中,时长一个小时不到,单一场景,令剧场视觉呈现成为一大难题。因此 2004 年以来,《凤仪亭》一直只有音乐会版本,没有真正的剧场版本。直到 2011 年,几经周折,林肯中心艺术节和斯波莱托艺术节总监奈杰尔·利登( Nigel Ridden )和制作人唐启凤( Sarina Tang )终于选定著名导演阿托姆·伊高扬来接手这个难题。

走进查尔斯顿市 270 年历史的船坞剧场,舞台背景是巨大的屏幕,鬼影憧憧,似乎在放映一部沧桑的黑白老电影。定睛看,却正是观众席的投影。找座位、打招呼、东张西望的看客们,无意间成为舞台的一部分。一声凄厉的高胡从乐池飘出,紧张的气氛随着大段的无调性音乐弥漫开来。同时具有歌剧和电影导演经验的伊高扬,显然试图使用多种影像和表演手段来填充音乐的视觉空间。

貂蝉被导演诠释成了一个自信、沉着的权谋者,身穿现代立领大红长袍,时而举起象征着董卓和吕布的两个小兵马俑,将之“玩弄于股掌之间”,时而推出两个装饰着战车和战旗的转台,象征其运筹帷幄,周旋于两个阵营中。这些道具被投影在舞台背景屏幕上,有剪影,也有数码动画,不时变幻出兵车流转、巾幡猎猎、黑白定格等炫目效果。

吕布的角色显得缺乏性格特征,每次均以一个“英武有力”的造型,由自动轨道平移上场,暗示他是貂蝉操纵下的拉线木偶。从现场反应看,这些对中国观众而言也许颇为浅显的象征和夸张手法,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只能看字幕翻译的西方观众了解剧情,并因新颖的视觉效果而受到欢迎。

从貂蝉的现代造型、早于三国时期 300 年的兵马俑和战车道具,到香港艺术家曾建华的录像艺术,都显示出这出歌剧的后现代特征。吕布的唱腔段落以大量科技感的 3D 动态字幕烘托。唱到“我有心灭董贼以泄愤怨,怕的是孤掌难鸣少助援”,伴随着吕布的犹豫和退缩,字幕中的字符竟是边唱边掉落,直至下决心“定叫老贼活命难”,掉落的字符又一一飞回,舞台色调转为血红,字幕则如漫天雪花飞舞,烘托全场气氛达到高潮。

相比之下,导演在人物角色上的情感投入和心理分析更具动人的深度。譬如开戏,貂蝉默默来到舞台正中悬挂的一面镜子前,镜中的特写被放大为黑白投影,“战争”前夕的顾影自怜和百感交集,无言地体现在微妙的影像中。唱到“未知何日解愁肠,近来吕布无影响”前,导演结合表演、投影和灯光安排了一段细腻的内心戏,表现女主角从落寞、失望继而寻找希望的心理过程,体现出情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