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谢本师 章太炎的“谢本师”之谜——《章太炎与近代学人》

2017-12-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章太炎的"谢本师"之谜 1898年,章太炎因参与维新被通缉,逃往日本占领下的台湾,任台北新新日报记者.对于出逃这件事,俞樾是耿耿于心的.后来章太炎剪辫子,发表一系列仇满言论,更是俞樾所不能容忍的.在俞樾看来,章太炎不走科举进身的老路可以原谅,到日本人统治下的台湾去却不能原谅,指名道姓地骂朝廷批皇上,更不能原谅;必须清理门户,予以惩罚.现在章太炎上门来了,俞樾就藉此怒斥道:"闻而游台湾,尔好隐,不事科举,好隐则为梁鸿.韩康可也.今入异域,背父母陵墓,不孝;讼言索虏之祸毒敷诸夏,

章太炎的“谢本师”之谜 1898年,章太炎因参与维新被通缉,逃往日本占领下的台湾,任台北新新日报记者。对于出逃这件事,俞樾是耿耿于心的。后来章太炎剪辫子,发表一系列仇满言论,更是俞樾所不能容忍的。在俞樾看来,章太炎不走科举进身的老路可以原谅,到日本人统治下的台湾去却不能原谅,指名道姓地骂朝廷批皇上,更不能原谅;必须清理门户,予以惩罚。

现在章太炎上门来了,俞樾就藉此怒斥道:“闻而游台湾,尔好隐,不事科举,好隐则为梁鸿、韩康可也。

今入异域,背父母陵墓,不孝;讼言索虏之祸毒敷诸夏,与人书指斥乘舆,不忠。不孝不忠,非人类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1] 在这段责骂中,没有一个字涉及经学或学术,全是政治道德。

史学界在论述此段史实时也都一致认为,章的“谢本师”纯是由于“政治立场不同”,与学术无关。 面对老师的责骂,章太炎一方面搬出清学太祖顾炎武,从经学角度进行辩驳,回敬道:“弟子以治经侍先生,而今之经学,渊源在顾炎武,顾公为此,不正是要使人们推寻国性,明白汉、虏分别的吗?”意思是说,他仇满反满是符合经学精神的。

但这是一种引喻曲譬的论辩方式,与什么经学上的“反叛”不沾边。相反,章太炎所要辩白的要点之一,就是他没有背离经学的要义。

另一方面写下《谢本师》一文,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并毫不客气地责问其师:“何恩于虏,而恳恳蔽遮其恶?”[2] 但此文当时并未发表,直到五年后的1906年11月才刊载于《民报》第9号。

于此也可见章太炎当时的彷徨与痛苦。章太炎同老师俞樾脱离师生关系的事,不仅在当时的南方学界引起了一阵轰动,也标志着他在反清的道路上已大步前进,恩师的阻拦也无济于事了。[3] 章太炎虽与师决绝,但内心对本师还是非常推崇。

1907年2月5日,主持诂经精舍31年之久的俞樾去世,当时正在日本的章太炎写下了《俞先生传》,对谢师一事就避而不谈,老师的政治立场丝毫不影响他在章太炎心中的地位。章太炎晚年亲自凭吊俞樾故居,行三跪九叩大礼拜祭先师。谢本师,谢的只是师生之间不同的政治立场,而不是抛弃老师的学行、道器和师生之间的情谊。与师决绝,背叛的是师门,但实际上是与旧社会的彻底决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