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起凡安子介 儒商安子介 他的名字永远和香港连在一起
1997年7月2日,是中国政协 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第二天,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原总督府举行仪式,行政长官董建华向安子介、霍英东等12位对香港回归祖国做出卓越贡献 的香港知名人士颁授大紫荆勋章。
这是特别的荣誉。
说到安子介,人们就会想起李商隐的诗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 看。”在1984年到1990年起草香港基本法的7年中,在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后到1997年7月1日的13年香港过渡时期,安子介不知跑了多少次北京,呕心沥血,反他的聪明和才智写进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篇章!
儒商安子介
有人说,安子介是个迷,要看清安子介不容易,因为,他太丰富了。是啊,安子介博学多才,在香港有很高的威信,从任何一个侧面,都可以看到他的熠熠光彩。
安子介先生是浙江定海人,1912年6月26日出生在上海。定海位于浙江的东部沿海地区,这个地区人们自古以来就是吃海洋饭的,从事航海业和远洋贸易,当地叫“撑船”。安子介的母亲早熟,并成为一位坚强的母亲教育他的启蒙“顺口溜”:“刀在石上磨,人在人上磨”,“求来的雨不大”,“一事不知,士者之耻”……。
这里有很强的人生奋斗意念,成为安子介一生的追求。安子介的父亲是一位商人,满世界跑,在安子介委小时,曾经从海参崴带回来一些俄罗斯的茶壶给安子介,上面的俄文文字引起了安子介的兴趣,安子介很小就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安子介少年时代的梦想就是成为语言学大家,青少年时代,他在对中国古典文学浓厚兴趣和对汉语刻苦钻研的基础上,开始自学多种外语;在上海圣芳济学院经济读书时,他学了英语、法语和日语;以后,又自学了德语和西班牙语。
外语在手,打开书本,安子介就可以自由地馳聘于外面世界。他还要把外面的风景介绍给国人,他在翻译了美国 科幻小说《陆沉》后,开始了有系统地对西方经济著作的翻译,译有《间接成本之研究》等著作。他的志向很明确,借外国的经济理论,振兴民族的工业。
后来,安子介在上海的一家进出口商行谋得一职。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安子介来到香港,从事进出口贸易。香港沦陷的之后,安子介辗转来到大后方重庆,定下了受到著名学者马寅初好评的著作《国际贸易实务》。
马寅初称该书“说理透彻,罗材广泛”、“足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之间一良好桥梁”。1948年,安子介与周文轩、周忠继和唐翔千离开上海来到香港,建立了香港人纺织业。当时,尽管安子介是纺织业的外行,但他在干中学,到1969年,以安子介为主席的南联实业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成为香港和东南亚纺织、印染、制衣和毛纺针织联合企业中的龙头老大,集团下属70多家公司,产品销售全世界。
[本文共有 2 页,当前是第 1 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