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明秸秆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发明人张世明教授来我市指导新技术应用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由山东省秸秆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世明研究员研发成功的一项农作物栽培新技术——采用生物技术将稻、麦、玉米等农作物秸秆转化为园艺作物生长发育所需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孢子、酶、有机和无机养料,进而获得高产、优质和无公害农产品的工艺设施技术,该技术有机地将农作物废弃物的利用、施肥和病害防治等结合在一起,以秸秆代替化肥、以微生物代替农药,达到不用或少用化肥、农药,实现农业的综合循环利用和栽培技术整体上的革新,对改良土壤结构、克服连作障碍、提高产品品质、增加收益具有显著作用,2010年该技术获得了联合国粮农组织二十七届世界农业科技成果最高奖。
2009年我市引进了该项新技术,并在全市范围内蔬菜、果树等园艺作物上开展研究与应用,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每亩设施大棚消耗农作物秸秆8000——10000斤,提高蔬菜产量30%以上(第一、二茬),产品提前7-10天上市且作物长势旺盛、病害轻、耐重茬。
为了深入研究该项技术在不同作物品种上的应用,2011年秋冬以来,我市分别在金坛马达山梨园生产基地、超群葡萄生产基地、申丰乡村大世界蔬菜产业园、溧阳田家山茶叶生产基地、亳上草莓生产基地、武进奔牛西甜瓜生产基地、新北区新绿生态园、无花果生产基地、孟河梨树生产基地等地开展了不同农作物秸秆、蔬菜残茬、果树枝条废弃物等改良外置式和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中试试验,为了更好地解决在试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4月14——16日,我市邀请了山东秸秆生物反应堆创始人张世明教授来常进行现场指导。
张教授一行在考察了金坛、溧阳、武进、新北等地试验基地后,对我市研究、应用该项新技术取得的成效及严谨、负责、认真的态度大加赞赏,现场指出了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手把手指导农户应用,特别是为溧阳田家山白茶生产基地更好地应用该项新技术提高茶叶产量、品质和提前上市提出了更为详细可行的生产方案,为我市加快研究与推广应用该项新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