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十力语录 熊十力治学语录书钞

2017-11-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人类生活确有光明与黑暗两方面的表现.若偏从黑暗一方着眼,则人生无往不是造恶因,招苦果.人类寿命,若平均计算,本无多岁月.纵有过百岁者,在

1、人类生活确有光明与黑暗两方面的表现。若偏从黑暗一方着眼,则人生无往不是造恶因,招苦果。人类寿命,若平均计算,本无多岁月。纵有过百岁者,在茫茫人海中能得几人乎?且长而无始无终者,时也。设有及万岁者,其在无尽的长劫中,犹若刹那顷耳。

哀哉人类,昏昏造罪恶,吾不知其果何所为。自人类开化,有哲学思想以来,悲观与乐观两方均不绝也。余以为乐观是正观。但俗情颠倒,违反正理,习于非乐之乐,终不自觉。则此等乐观,非余所谓正观也。譬如粪中蛆虫生长污秽中,而以污秽乐其生也,不亦大可哀欤!人类常颠倒于迷暗之长途中,得佛氏揭其丑恶,庶几有省而返求其本性之所安,又何可弃之而不肯究欤?

2、人类思想史上有此一派思潮,显然是有最高智慧者,烛照尘浮生活梏亡灵性,不堪其苦,于是有度尽一切众生,粉碎太空无量诸天,寂灭为乐之高愿。大哉佛法,岂可与中外哲学史上下劣厌世思想同年而语哉?

3、吾望世之学佛者,猛发清净心,培养对抗造化之力量,为众生拔一切苦。

4、佛以大雄无畏,运其大悲,见种种颠倒痴愚众生,种种苦恼逼迫境界,都无愤激,都无厌恶,始终不舍,而与之为缘,尽未来际,曾无息肩,其悲也,其大雄无畏也。吾侪愤世嫉俗,不能忍一时之乱,幽忧愁苦,将荒其业,此实浅衷狭量之征。故知报悲心者,必先养其大雄之力,不能大雄无畏而徒悲,则成为阴柔郁结,而等乎妾妇之量已。

5、佛氏日损之学,其照察人生痴惑可谓极深极密,凡研佛籍而能不浮泛浏览者,殆无不感到佛氏此种伟大精神。小人安忍自欺,未有能自照者也。余以为佛法真有不可朽者,即在其内心自照之真切,此真对于人生之殷重启示,吾人诚不可不反己猛省也

6、夫佛家虽善言玄理,然其立教本旨,则一死生问题耳。因怖死生,发心趣道,故极其流弊,未来之望强,现在之趣弱,治心之功密,辨物之用疏。果以殉法,忍以遗世,沦于枯静,倦于活动,渴望寄乎空华,盲修绝夫通感。近死之夫,不可复阳,此犹有志苦修者也。

若夫托伪之流,竟权死利,患得患失,神魂散越,犹冀福田,拜像供僧,谄佛修忏,其形虽存,其人已鬼。复有小慧,稍治文学,规取浮名,自矜文采,猥以微名,涉猎禅语,资其空脱,掩其鄙陋,不但盗誉一时,抑乃有声后世,苏轼、钱谦益、龚自珍皆是此流。

今其衣钵,授受未已也。至于不肖僧徒,游手坐食,抑或粗解文辞,内教世语,胡乱杂陈,攀缘世要,无复廉耻,等诸自桧,亦无讥焉。是故自唐以来,佛教流弊,普遍深中于社会,至今蔓衍未已,民质偷惰,亦有由来。

7、恶,是何言?昔者佛法独盛,故其末流之弊愈滋。今则势异古昔,扶衰不暇,而可令其绝乎!佛家卓尔冥证,万事一如,荡然无相而非空,寂然存照而非有。智周万物,故自在无挂碍,悲孕群生,惟大雄无恐怖,仰之莫测其高,俯之莫极其深,至哉佛之道也。是故会通其哲学思想,而涤除其宗教观念,则所以使人解其缚而兴其性者,岂其远人以为道哉!

====

久不写博客,实在是自己疏于动笔。然我读书却未尝懈怠,淘书也是我日常的“必修课”。当今世道,在我周围的同道人不多,二三老友而已。偶有所得,互相切磋,言及心得,因所好不同,亦不过三言两语或会心一笑。

读书宜博,绝非易事;而由博转精,难上加难。从2003年起,我开始着意收集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历代史料笔记丛书,该笔记丛书包括了上起唐代,下止民国的历代名人笔记。中华书局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就组织了一批优秀学者进行点校注释,编辑出版,期间因“***”而停顿,至改革开放后重启这项工作,该丛书仍出版过程中。

在我的努力下,该丛书已出版的200余种笔记,我已经全部收集齐,目前正在阅读中,并且计划一一做书钞。古文之通辞达意,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读这些书,还须对照《二十五史》、《资治通鉴》等正史,更间有书中引用典故,文体历史背景,作者生平,点校者履历等问题。

常常耗时一个月,读不完一本薄薄的笔记。顾炎武先生在谈到他写《日知录》时谓:“吾一年得不十数条而已。”而余嘉锡先生作《四库提要辨证》用了五十多年时间。我已明白先贤读书之艰辛。

我买书的习惯是,遇到那些自以为是经典的系列丛书,必购齐而后快。在淘历代史料笔记丛书的时候,又看到三联书店自2006年开始,陆续出版著名学者学记丛书,已标明出版的有陈垣、蒙文通、胡适、黄侃、孟森、冯友兰、熊十力、吕思勉诸先生的学记,编辑者都是诸先生的门生或哲嗣,而这些人也早已大名鼎鼎,如:陈智超、蒙默、罗尔纲、程千帆、何修龄、郭齐勇等。

可惜,熊十力、冯友兰、吕思勉三位先生的学记,我尚未收集到。今天下午照例去书城,到我常光顾的书店,蓦然在书架的不起眼处发现了《熊十力生平与学术——存斋论学集》,我立即毫不犹豫地将其买下。

我知道“熊十力”这个名字很早。“***”期间,我上中学。一天晚饭后,在邻居夏伯伯家玩耍,看到他家床下角露出一本旧书,拿出来一看是熊十力先生著的《唯识论》,我问夏伯伯:“这书能借我看吗?”夏伯伯连忙一把抢下,严肃地说:“不行!

这是大毒草,现在正在批判。再说,你也看不懂。”我不敢做声。但是“熊十力”这个名字,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现在,关于熊十力的生平,恐怕任何读书人都知道,这里无须赘言。本书是熊十力先生一些论学文章,以及其生前师友及门生对他治学经历的回忆文章,故为“论学集”。

看到看这些作者的名字,想必你一定和我一样心生景仰,他们是:蔡元培,马一浮,梁漱溟,钱穆,张岱年,王元化,徐复观,牟宗三,等等。

买书就为读,翻开书,熊先生的话立刻震撼了我。摘抄其治学语录如下:

——且勿遽说看何书,汝欲堂堂巍巍作一个人,须早自定终身趋向,将为事业家乎?将为学问家乎?如为学问家,则将专治科学乎?抑将专治哲学或文学乎?如为事业家,则将为政治家乎?或为农工等实业家乎?此类趋向决定,然后萃全力以赴吾所欲达之的,决不中道而废。

——人谓我孤冷,吾以为人不孤冷到极度,不堪与世谐和。

——学者最忌悬空妄想,故必在周围接触之事物上用其耳目心思之力。然复须知,宇宙无穷,恃一己五官之用,则其所经验者已有限。

——少年就学时,则穷理致知是一件大事。此却靠读书补助。于此得着门径,则志气日以发舒。否则空怀立志,无知能以充之,毕竟是一个虚馁的汉子。

——有真志者不浮慕,脚踏实地,任而直前。……不知而信之,惊于其声誉,震于其权威,炫于社会上千百无知之徒之展转传说,遂从而心醉焉。此愚贱污鄙之尤。

——为学,苦事也,亦乐事也。唯真志于学者,乃能忘其苦而知其乐。盖欲有造于学也,则凡世间一切之富贵荣誉皆不能顾。甘贫贱,忍澹泊,是非至苦之事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