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榕龙须沟 【龙须沟作者】《龙须沟》:《龙须沟》

2018-03-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龙须沟>,作者:老舍,反映人民的新生活,歌颂共产党.该剧描写了北京一个小杂院4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现了新旧时代两重天的巨大变化.剧中塑造了程疯子.王大妈.娘子.丁四嫂等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3幕话剧<龙须沟>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剧作完成于1950年,1951年2月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焦菊隐导演.龙须沟作者_<龙须沟> -作者老舍(1899年-1966年),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满族,北京人.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

《龙须沟》,作者:老舍,反映人民的新生活,歌颂共产党。该剧描写了北京一个小杂院4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现了新旧时代两重天的巨大变化。剧中塑造了程疯子、王大妈、娘子、丁四嫂等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3幕话剧《龙须沟》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剧作完成于1950年,1951年2月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焦菊隐导演。

龙须沟作者_《龙须沟》 -作者

老舍(1899年-1966年),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满族,北京人。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1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满族正红旗人,爸爸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它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1925年,老舍第1个长篇《老张的哲学》问世,作品取材于老舍在北京教育界任职时的经历。

小说揭露了北洋政府统治下,教育界的黑暗和混乱,在艺术上表现出幽默的艺术风格。 1934年夏到青岛山东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

1936年夏辞去教职,专事文学创作。1946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留美写作。1949年底返回北京。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剧协和中国曲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1966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龙须沟作者_《龙须沟》 -简介

3幕话剧《龙须沟》通过1个小杂院4户人家的苦辣酸甜,写出了北京龙须沟一带劳动人民生活、命运的巨大变化。塑造了程疯子、王大妈、娘子、丁四嫂等成功的艺术形象,通过他们心态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激变和新旧社会对“人”的不同态度,生动地表现了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本质,使这部剧本成为一曲热情洋溢的新社会赞歌。

龙须沟作者_《龙须沟》 -话剧内容

龙须沟是解放前北京天桥东边的一条臭水沟。在沟沿的1个小杂院里住着四家人。年青姑娘二春和妈妈王大妈 相依为命,靠焊镜框勉强度日。二春热情倔强,她恨这条臭水沟,更恨那些欺负他们的人,她希望冲出这个恶劣的环境。

王大妈因饱经风霜,胆小安命,母女俩常为此而拌嘴。泥瓦匠赵老头,乐于助人,受到沟沿一带贫 苦群众的尊敬,每逢雨季,常为疟疾所困扰。丁四靠蹬三轮车为生,丁四嫂则以缝补贴补家用。儿子二嘎子终 日在外拣煤核儿,不满十岁的小女儿 小妞子,也帮着妈妈做些笨重的活,后不慎掉进龙须沟淹死。

为人耿直的老艺人程宝庆原在天桥茶馆里演唱单弦,由于不善逢迎,被恶霸黑旋风和他的爪牙冯狗子打伤,才避居于此, 靠着妻子程娘子摆香烟摊,勉强维持 生计,人称他是疯子,而他的满腔忧愤,唯有妻子理解。

北京解放后,龙须沟贫民区一改旧貌。人民政府惩办 了黑旋风和冯狗子。程宝庆走出了家门,担负起自来水站的管理工作;赵老头不再病缠床褥,还当上了区人民 代表;二嘎子找到了工作;二春高兴地进了工厂。两年后,人民政府发出 了彻底整治龙须沟的号召,沟沿两旁 群众积极响应,昔日的臭水沟修成了马路,肮脏腥臭的贫民区,变成了美丽的花园。

龙须沟作者_《龙须沟》 -写作经历

在老舍的二十多年的写作经验中,写《龙须沟》是个最大的冒险。不错,在执笔以前,老舍阅读了一些参考资料,并且亲临其境去观察;可是,那都并没有帮助老舍满膛满馅的了解了龙须沟。

不过冒险有的时候是由热忱激发出来的行动,不顾成败而勇往直前。老舍的冒险写《龙须沟》就是如此。看吧!龙须沟是北京有名的一条臭沟。沟的两岸住满了勤劳安分的人民,多少年来,反动政府视人民如草芥,不管沟水(其实,不是水,而是稠嘟嘟的泥浆)多么臭,多么脏,多么有害,向来没人过问。

不单如此,贪官们还把人民捐献的修沟款项吞吃过不止一次。一九五○年春,人民政府决定替人民修沟,在建设新北京的许多事项里,这是件特别值得歌颂的。

因为第一,政府经济上并不宽裕,可是还决心为人民除污去害。第二,政府不像先前的反动统治者那么只管给达官贵人修路盖楼房,也不那么只管修整通衢大路,粉饰太平,而是先找最迫切的事情作。尽管龙须沟是在偏僻的地方,政府并不因它偏僻而忽视它。这是人民政府,所以真给人民服务。

这样,感激政府的岂止是龙须沟的人民呢,有人心的都应当在内啊!老舍受了感动,老舍要把这件事写出来,不管写得好与不好,老舍的感激政府的热诚使老舍敢去冒险。

可是,怎么写呢?老舍没法把臭沟搬到舞台上去;即使可能,那也不是叫座儿的好办法。老舍还得非写臭沟不可!假若老舍随便编造1个故事,并不与臭沟密切结合,便是只图剧情热闹,而很容易忘掉反映首都建设的责任;老舍不能那么办,老舍必须写那条沟。

想来想去,老舍决定了:第一,这须是一本短剧,至多三幕,因为越长越难写;第二,它不一定有个故事,写一些印象就行。依着这些决定,老舍去思索,假如老舍能写出几个人物来,他们都与沟有关系,像沟的一些小支流,老舍不即可由人物的口中与行动中把沟烘托出来了么?他们的语言与动作不必是1个故事的联系者,而是臭沟的说明者。

老舍开始想人物。戏既小,人物就不要多。老舍心中看到1个个杂院,紧挨着臭沟沿儿。几位老幼男女住在这个杂院里,一些事情发生在这小院里。好,这个小院就是臭沟沿上的一块小碑,说明臭沟的罪恶。是的,他们必定另有许多生活上的困难,老舍可是不能都管到。老舍的眼睛老看着他们与臭沟的关系。这样,老舍就抓住臭沟不放,达到老舍对人民政府为人民修沟的歌颂。至于其中缺乏故事性,和缺乏对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描写,就没法兼顾了。

这本戏很难写。多亏了人民艺术戏剧的领导者与工作者给了老舍许多鼓励与帮助,才能写成。他们要去初稿,并决定试排。老舍和他们又讨论了多次,把初稿加以补充与修改。在排演期间,演员们不断地到龙须沟——那里奇臭——去体验生活。剧院敢冒险的采用这不像戏的戏,和演员们的不避暑热,不怕脏臭,大概也都为了:有这样的好政府而老舍们吝于歌颂,就是放弃了老舍们的责任。

焦菊隐先生抱着病来担任导演,并且代作者一字一句的推敲剧本,提供改善意见, 极当感谢。假若这本戏在演出时,能够有相当好的效果,那一定是由于工作人员和演员们的工作认真与努力,和焦先生的点石成金的导演手法。

龙须沟作者_《龙须沟》 -人物塑造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现在演出的《龙须沟》,与老舍的《龙须沟》剧本原稿,是不完全一样的。老舍不十分懂舞台技巧,所以老舍写的剧本,一拿到舞台上去,就有些漏洞和转不过弯儿来的地方。这次焦菊隐先生导演《龙须沟》,就是发现了剧本中的漏洞与缺欠,而设法略为加减台词,调动场次前后,好教台上不空不乱,加强了效果。焦先生的尽心使老舍感激。

可是,对于剧中人物的性格,焦先生完全尊重作者的创造,没有加以改动。因此舞台剧本与原著虽在某些地方互有出入,可是双方的人物性格是一致的,全剧的情调也是一致的。

假若《龙须沟》剧本也有可取之处,那就必是因为它创造出了几个人物——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性格,模样,思想,生活,和他(或她)与龙须沟的关系。这个剧本里没有任何组织过的故事,没有精巧的穿插,而专凭几个人物支持着全剧。没有那几个人就没有那出戏。因此,要谈此剧的创作经过,也就必须先谈剧中人物是如何创造出来的。这就是这篇短文的内容。

在写这本剧之前,老舍阅读了修建龙须沟的一些文件,还亲自看修建工程的进行,并请托人民艺术剧院的青年同志随时到龙须沟打听老舍所要了解的事——老舍有腿疾,不能多跑路。大致的明白了龙须沟是怎么一回事之后,老舍开始想怎样去写它。

想了半月之久,老舍想不出一点办法来。可是,在这苦闷的半个月中,时时有一座小杂院呈现在老舍眼前,那是老舍到龙须沟去的时候,看见的1个小杂院——院子很小,屋子很小很低很破,窗前晒着湿渌渌的破衣与破被,有两3个妇女在院中工作;这些,老舍都一一看全,因为院墙已塌倒,毫无障碍。

灵机一动,老舍抓住了这个小杂院,就教它作老舍的舞台吧!老舍开始想如何把小院安插上几个人——有了人就有了事,足以说明龙须沟的事。老舍写惯了小说,老舍知道怎样描写人物。1个小说作者,在改行写戏剧的时候,有这个方便,尽管他不大懂舞台技巧,可是他会三笔两笔画出个人来。

首先来到老舍的心中的是女性们,因为龙须沟一带的妇女有她们特殊的地位——妇女都能作工挣钱,帮助男人们过日子;因此,这一带的姑娘不轻易嫁给“沟外”的人,以免损失了劳动力。老舍想出来王大妈母女:一老一少;一守旧一进取;一明知沟臭而安居乐业,一知道沟臭就要冲出去。

对于这母女,老舍刻画妈妈较详,女儿较弱,因为妈妈守旧,可以在全剧的进行中发生阻抵作用;女儿勇往直前表现两下子就够,不必太多。再说妈妈既守旧,老舍便可以充分地利用老舍所知道的“老母亲论”,教她老有话说。这些老母亲论不便用在女儿口中,因而她就有一句说一句,不多扯闲盘儿,看起来倒真像个天真的女孩子。

紧跟着,老舍便想起程疯子。他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待老舍慢慢道来:(一)他是艺人,会唱。老舍可以利用他,把曲艺介绍到话剧中来,增多一点民族形式的气氛。(二)他有疯病,因而他能说出平常人说不来的话,像他预言:“沟水清,国泰民安享太平。

”等等。(三)他是个弱者,教他挨打,才更能引起同情,也足说明良善而软弱是要吃亏的。(四)他之所以疯癫,虽有许多缘故,但住在臭沟也是一因;这样,老舍便可以借着他教观众看见那条臭沟;老舍没法把臭沟搬到舞台上去。

他必须是个艺人,否则只会疯闹,而毫无风趣,便未免可怕了。而且,有个受屈含冤的艺人住在龙须沟,也足以说明那里虽脏虽臭,可还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

疯子的妻,娘子,正和许多住在龙须沟的妇女一样,是勤苦耐劳,而且有热心肠的。她和王大妈的性格虽不相同,可是都有同样的高尚的品质,能够用自己的劳力挣饭吃,不仰仗别人,而且遇必要时会养活别人。假若王大妈有个疯丈夫,她也同样的会负起养活他的责任的。

尽管王大妈胆小,不愿出门,可是遇必要时,她也会像娘子那样去到街头卖香烟去。她们挣扎的力量是无穷尽的,老舍并没有把她们写成典型人物的企图,可是老舍深知道,并且尊敬她们的高贵的品质,所以老舍能使她们成为在舞台上站得起来的人物。

王、程二家之外,老舍想出丁家。男的丁四是蹬三轮车的。老舍教他以蹬三轮为业,一来是好教他给臭沟作注解——一下雨,路途泥烂,无法出车,就得挨饿;二来是老舍可以不费多少力气便能写出他来——老舍写过《骆驼祥子》啊。

丁四可比祥子复杂,他可好可坏,一阵儿明白,一阵儿糊涂。他是生长在都市里的人,事不顺心就难免往下坡儿溜。这样,他就没法不和丁四嫂时常口角,甚至于打架。丁四嫂也是个“两面人”:她的嘴很野,可是心地很好;她勤苦可又邋遢。她的矛盾是被穷困所折磨出来的,这也就是老舍创造这个人的出发点——明白了穷人心中的委屈,才能明白他们的说话行事的矛盾。

老舍给丁家安排了2个孩子。在剧本中,这2个孩子还很小,所以没有什么性格上的发展。在排演时,能被找到的儿童演员都比剧中的孩子大一点,所以导演为他们增多一点事情,以便近情近理。

龙须沟上并没有1个小杂院,恰好住着上述的那些人;跟老舍写的一模一样。他们是通过老舍的想象而住在一块儿的。老舍不是要写一篇龙须沟的社会调查报告,而是要写一本话剧,所以老舍的人物必须负起戏剧的责任。在老舍想到这几个人之前,老舍已阅读了好几篇关于龙须沟的社会调查报告;可是,这些报告并没能拦住老舍去运用自己的想象。

赶到老舍已想出这几个人物,老舍才教他们与报告中的资料相联系。这就是说,老舍是先想出戏剧性的人物,而后才把他变成龙须沟的人物。反之,假若老舍不折不扣的去写实,照着龙须沟上的某一小杂院去写,实有其地,实有其人,像照相片似的,恐怕老舍就没法子找到足够的戏剧性了。

在上述的三家子而外,老舍还需要有1个具有领导才能与身分的人。蹬三轮的,作零活儿的,都不行;他必须是个真正的工人。龙须沟有各行各业的工人,可是老舍决定用了泥瓦工,因为他时常到各城去作活,多知多懂,而且可以和挖修臭沟,添盖厕所,有直接关系。就以形相来说,一般的瓦匠都讲究干净利落,(北京俗语:干净瓦匠,邋遢木匠。)老舍需要这么1个人。这样,赵老头就出了世。

在龙须沟,老舍访问过一位积极分子。他是一位七十来岁的健壮的老人,是那一区的治安委员。可惜,他是卖香烟与水果的。想来想去,老舍把他的积极与委员都放在赵老头儿身上,而把香烟摊子交给娘子。

对赵老头,老舍教他刚强正直勇敢,而不多加解释。这是出小戏,没法详细的介绍每1个人的身世与心理,老舍以为,他既是工人,他就该起带头作用,领导作用。 老舍凑够了小杂院里的人。除了他们不同的生活而外,老舍交给他们两项任务:(一)他们与臭沟的关系。(二)他们彼此间的关系。前者是戏剧任务,后者是人情的表现。若只有前者,而无后者,此剧便必空洞如八股文。

“院外”的人物,只有刘巡长与冯狗子。刘巡长大致就是《老舍这一辈子》中的人物,冯狗子只是个小流氓而已。

原剧中没有小茶馆掌柜的,因为老舍觉得教他混在群众场面里也就够了。排戏时,添加了他,的确显得眉目清楚。

想好了人物与他们的任务,写起来就很快了。老舍差不多是一口气写完了三幕的。这,可就难免这里那里有些漏洞;经焦先生费心东安1个锯子,西补一点油灰,它才成为完整的器皿。不过,老舍还是用原稿去印单行本,为是保存原来面貌。老舍希望人民艺术剧院把焦先生的舞台剧本也印出来,两相参证,也许能给关心戏剧的人一点研究资料。

龙须沟作者_《龙须沟》 -艺术特色

《龙须沟》是一曲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颂歌,它以主人公程疯子在旧社会由艺人变成“疯子”,解放后又从“疯子”变为艺人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前后的不同命运以及他们对党对政府的拥护和热爱。

《龙须沟》中的程疯子是塑造得最成功的艺术形象。1个出色的曲艺艺人在黑暗势力压迫下失业,由此过着忍辱负重的非人生活,精神和肉体饱受摧残。他正直、善良、懦弱,不甘屈辱又无力反抗……他无奈地成为“疯子”,而如此“疯”状,正淋漓地折射出内心的痛苦和对黑暗社会的痛恨。解放了,伤好了,终于昂首挺胸了,他也就不再“疯”了,主题由此而深化。

《龙须沟》通过人物性格的刻画来表现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以人物命运反映时代,结构全剧,整体风格含蓄、朴素,于平淡中见深刻,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

龙须沟作者_《龙须沟》 -幕后花絮

老舍是1949年12月从美国回来的,次年6月当选为北京市文联主席。刚到新中国,热情高涨。老舍曾经站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讲台上,慷慨激昂地表示:“我本是个无党派的人。可是,我今天有了派。什么派呢?‘歌德派’。

”他开始写了《方珍珠》、《龙须沟》2个剧本。有影响的是《龙须沟》。老舍说:“我就抓住臭沟不放,要达到对人民政府修沟的歌颂。哪怕自己还不成熟,我也要反映它。”反映它总得有生活,而老舍老寒腿,走路不很方便,右手总是执着手杖。

他不能常下去,人艺的领导就派林斤澜的差使,要他下去采访。找来素材,拿给老舍。这种方法叫做“三结合”,即领导出思想,群众出生活,作家出技巧。林斤澜当了群众和作家之间的桥梁。林斤澜到了北京金鱼池附近的贫民区,就闻到一股臭味。低洼,雨水倒灌,脏东西进屋,人要站在炕上。沟还没建好啊!可是素材还是要“找”。

林斤澜说,老舍写出《龙须沟》后,人艺找在北师大任教的焦菊隐当导演。焦是林斤澜的老师,极有艺术天赋。他觉得《龙须沟》太单薄,不适合演出。人艺一再努力,焦菊隐最后同意说,那就让导演和演员共同丰富这部戏吧。

《人有病,天知否》(陈徒手)中说,《龙须沟》出来后,行内人并不看好,认为直白,政治化。而周恩来认为这恰恰是党所需要的。政权要在城市里扎下根来,光让人们学习社论不行,需要文艺作品帮忙。周恩来直言《龙须沟》帮了他的大忙,希望周扬出来表扬。周扬想给老舍“人民艺术家”称号,但一些解放区过来的作家、理论家不服气,认为老舍刚刚从美国回来,没有参加革命斗争。彭真表态,那就由北京市发吧,《龙须沟》是写北京的。

龙须沟作者_《龙须沟》 -作品评价

《龙须沟》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文艺界和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为表彰老舍创作《龙须沟》的艺术贡献,1951年12月2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由彭真市长授予老舍以“人民艺术家”的荣誉奖状。

《龙须沟》于1951年2月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北京首演,导演焦菊隐,主要演员有于是之、郑榕、叶子、黎频、李晓兰、韩冰、杨宝宗、李大千等。老舍与焦菊隐、于是之等导、表演艺术家的这次合作,对形成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独特演出风格起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全国许多话剧团体大多上演了《龙须沟》,日本的京艺剧团也翻译演出了《龙须沟》。

龙须沟作者_《龙须沟》 -参考文献

《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老舍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