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建老婆 安徽省人大代表建议:新建小区要为养老服务留足空间

2017-11-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居家养老.医疗养老.社会养老--老龄化社会来临,养老一直都是热议的话题,在今年的安徽省两会上,一些人大代表建议,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更符合社会实情,应大力发展社区养老,倡导"不离家不离亲"的养老模式.人大代表倡导建立社区"托老所"顾琴芬是庐阳区亳州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是一名来自基层的省人大代表.她向记者介绍,自2008年开始,亳州路街道畅园新村就开始探索"不离家不离亲"的居家养老.顾琴芬建议,可将这一在社区里产生的居家养老模式推广,在新建小区配套&qu

居家养老、医疗养老、社会养老……老龄化社会来临,养老一直都是热议的话题,在今年的安徽省两会上,一些人大代表建议,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更符合社会实情,应大力发展社区养老,倡导“不离家不离亲”的养老模式。

人大代表倡导建立社区“托老所”

顾琴芬是庐阳区亳州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是一名来自基层的省人大代表。她向记者介绍,自2008年开始,亳州路街道畅园新村就开始探索“不离家不离亲”的居家养老。顾琴芬建议,可将这一在社区里产生的居家养老模式推广,在新建小区配套“托老所”,老旧小区可由政府提供场地,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养老。

什么是社区养老?顾琴芬介绍,畅园新村社区养老是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慢慢摸索出来的养老模式。2008年时,畅园社区正式接管畅园新村,畅园新村有上万居民,10%以上都是老人,“这些老人居住多年,相互熟识,都不愿意离家。于是,社区将办公用地辟出800多个平方米,用于居民养老。”顾琴芬介绍,现在走进老年活动中心,可以看到,老年人生活特别开心,他们自己组织成立文艺队,唱歌跳舞唱戏,乐此不疲。

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情况,畅园新村还引入社会组织,为老人免费做一些康复检查等。

除此之外,考虑到老人的吃饭问题,亳州路街道再次探索,引入厨房配送中心,设立五个点,覆盖周边3公里以内的老人,“基本可以辐射到我们整个辖区了。”

社区养老,让老人不出社区,就可以享受到饮食、娱乐、健康等多种基本服务,离家又不远,老人想回家休息就回家,想和其他人在一起玩乐,也有选择。从2008年至今,畅园新村的社区养老模式已经愈发成熟。顾琴芬建议,可以在全市、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社区养老目前最大的难题是场地问题,畅园新村正好借助于老旧小区改造空出活动场地,供老年人使用。”

顾琴芬建议,新建小区应该配套有养老用房,“就像每个小区都有配套幼儿园一样,也要有‘托老所’。”而对于一些老旧小区,她则建议,由政府投入资金,用购买或置换的形式提供支持,“不用很大面积,但数量要多,让老人就近活动。”

新建小区能否将养老设施纳入配套

省人大代表凌宁也认为,在众多养老模式上,社区居家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居家养老模式,可以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延续以往的社会网络,使老人的心理更健康。凌宁建议,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来谋划和推动社区居家养老事业,针对社区居家养老体系建设,建议加大配套建设。

凌宁介绍,当前家庭小型化、空巢家庭和独居老人的增加趋势,使家庭养老走进死角,传统的机构养老服务模式难以满足老人对生活品质的高水平需求。以社区村、居委会为核心,社区居家养老为依托,社会化专业服务与非专业化服务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最为符合中国国情。

凌宁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社区居家养老设施设备建设。“新建小区要统筹规划,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公建配套建设内,推进新建小区建设必要居家养老配套房屋及设施设备,在规划设计时就一定户数比例的床位用房、社区卫生用房进行明确,同时严格要求完善无障碍道路、电梯、连接监控的呼叫系统、网络管道线路、老人健身设备、宜养的园林绿化等,均可在小区规划设计中要求开发建设单位配置齐全。”

除此之外,凌宁还建议,充分发挥物业服务企业在社区居家养老体系中的功能,加大有关社区居家养老的科技研发。“随着居家养老的普及,老人的家属对居家养老的要求越来越高,居家呼叫系统、对老人GPS定位跟踪显得尤为突出。比如,老人突发疾病、跌倒在家或路上等情况,政府可加大这些方面的科研投入、引进投入;鼓励民间资本采取谁投入、谁受益,谁使用、谁付费原则,在一些小区中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