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宏下的官员 中国各省从上到下各有多少政府官员?人口越多的省官员越多吗?

2017-07-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 先看你对官员的定义.几种定义,可能是你的意思 (1)处级以上干部,被称为"领导" (2)公务员编制 (3)公务员编制 事业单位编制 (4)财政供养人员,包括雇员.临时工,只要是财政出的都算 2. 官员数量有几种观察渠道,关键还是看你用哪种口径来确定 有几种比较方法,去观察 (1)组织部门统计:两种具体方式,一是看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一般这类规划只有覆盖率要达百分比多少,但如此对照新闻报道参加培训人数,或找到公布的报告.能对比出来人数.二是行政编制,可见<人事志>.<

1. 先看你对官员的定义。几种定义,可能是你的意思 (1)处级以上干部,被称为“领导” (2)公务员编制 (3)公务员编制 事业单位编制 (4)财政供养人员,包括雇员、临时工,只要是财政出的都算 2. 官员数量有几种观察渠道,关键还是看你用哪种口径来确定 有几种比较方法,去观察 (1)组织部门统计:两种具体方式,一是看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一般这类规划只有覆盖率要达百分比多少,但如此对照新闻报道参加培训人数,或找到公布的报告。

能对比出来人数。二是行政编制,可见《人事志》、《地方组织志》。会有历年统计。 ——以上两种只能统计到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最多。后一种是党员。 (2)财政部门统计:财政供养人数他们最清楚。

包括临时工。看财政预算,同时去了解当地公务员、雇员工资水平,可大致换算出来。但是,是否各部门会如实上报,是另一问题。 (3)这个我感觉最真实。就是看食堂多少人吃饭。当然,这个没人知道。但食堂是开放的,走遍几个地方去观察一下也可以试试。

最后一种是很有意思的操作化。 (4)当然,你还可以从一些研究文章来看一个地区的编制数。比如《广东简政强镇事权改革跟踪研究: 来自顺德的经验》里有表格,见尾处。 最近周雪光在研究官吏之别的流动情况,用的是泰州的样本,但我找不到。

这方面的公开水平很有限。尤其如果你要统计涉及到广义的财政供养人员,还是食堂靠谱。 ——我知道的,一个书记上任后,带去的一个人,不是大局局长,而是机关事务中心主任,专管饭堂的。

这才能让他知道有多少人要养。 3. 人口与官数未必正比 官数或编制数(广义上)差别很大。以下面的顺德为例,我测算了官民比(仅限公务员),与另一个区级(某大城市的郊区,人口少)。

顺德每个街道的外来人口都十几二十万。如此测算结果,是那些郊区的官员更多。这也涉及到,你要测算的人口,包括外来人口吗? 如果包括,那些珠三角、长三角的外来人口聚集地,不会因为外来人口多,就是加编制的充分理由。

同时,如果你测算的官数,不限于公务员,还包括事业单位,那么事业单位设置的自主权可以到县级政府。聘员也是。但公务员的编制数,可能要往市一级批复才能争取到足够空间。所以我猜测的是,从省到镇,越往下,临时工、雇员、事业单位占比越高。

越外来人口(尤其是产业工人)聚焦地,官民比越低于郊区(尤其是没农民工) 另一种可能测算方法(限于行政编制): 假设1:人员编制的变动与机构改革相关度很高。

假设2:每次机构改革,会形成相对稳定增长率。 假设3:较临近的两次机构改革,人员编制数增长率越接近。 现设想情况如下: 现有A地,可作为全国的代表性样本,A开放档案馆可供查以往各部门档案(假定最临近只提供到2010年。

)A地已经进行了3轮机构改革,分别是1990,2000,2008年 如果档案馆可以提供以往的编制数(1995-2010年),现要计算2015年人员编制数 1990—1999年,无需 2000—2007年,年均增长率20%,完整的一轮 2008—2010年,年均增长率25%,不完整的一轮 —————— 以本轮25%增长率为依据,求得2015年人员编制数 以上一轮20%增长率为依据,求得2015年人员编制数 所以,可以求得2015年人员编制数的可能区间。

当然这个很粗略。。但如果是求当下本年,只能依据以前的一定区间的平均增长率。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获得大样本去估计总数,各地方的档案文件、年鉴、志之类。

同时,以上三个假设较为符合实际情况。 —————— 上述方法或许还能折衷变下。不按年均增长率,而是按加速度来模拟。 那可增加一个设想。每两轮机构改革之间诸年份,增减编制的抛物线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