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佩琦百家讲坛刘百温 百家讲坛主讲人毛佩琦详解《洪武京城图志》

2018-04-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古都南京至今还留存着明故宫.明城墙等遗迹,这些承载着历史的地方在600年前编纂的<洪武京城图志>中几乎都能按图索骥.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诏令编纂<洪武京城图志>,600年来这部集中展示明朝南京皇城文化及城市建设成果的图书,留下了哪些千古之谜?昨天,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毛佩琦走进由南京市阅读办主办,台城书房和悦的读书会领读的"2017共读南京"线下讲座,从<洪武京城图志>说南京.按图索骥有利于保护文物.整体规划<洪武京城图志>

古都南京至今还留存着明故宫、明城墙等遗迹,这些承载着历史的地方在600年前编纂的《洪武京城图志》中几乎都能按图索骥。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诏令编纂《洪武京城图志》,600年来这部集中展示明朝南京皇城文化及城市建设成果的图书,留下了哪些千古之谜?昨天,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毛佩琦走进由南京市阅读办主办,台城书房和悦的读书会领读的“2017共读南京”线下讲座,从《洪武京城图志》说南京。

按图索骥有利于保护文物、整体规划

《洪武京城图志》是明太祖朱元璋命礼部纂修并刊刻行世的一本图文并茂的书,这本书专门记录明代初期首都南京的情况,分宫阙、城门、山川、官署、学校、寺观、桥梁、街市等13类,并附有《皇城图》《京城山川图》《庙宇寺观图》《街市桥梁图》等9份图谱。然而,这部出版于洪武二十八年即1395年《洪武京城图志》,为何600年后还有再读的必要?

“600多年后的我们依然可以按书索骥找到南京的城门在哪、明故宫在哪、孝陵在哪,有利于后人了解那段历史,保护文物。”毛佩琦解释,“这本书是明朝最早的关于南京的记载,南京比较原始的记录,南京城市规模,基本的建制都在书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建制的情况,对于我们掌握现有的文物、在原来格局基础上如何在现代利用保护上都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在保护文物、做整体规划的时候,都有依据,有根据。”

成功人士朱元璋曾亲自操刀编书

这样的一本书,是由朱元璋亲自下令编撰的,为何日理万机的朱元璋会关注一本书的编纂?毛佩琦解释讲述明朝不得不详述开国皇帝朱元璋。毛佩琦将朱元璋称为“古今中外最成功人士”,从一个“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没有身份背景的穷酸浪子闯荡成明朝的开国皇帝,并且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实属不易:“朱元璋两手空空,没有背景,没有关系,但是他利用十几年的时间,不到四十岁就当皇帝了。

朱元璋这个人很了不起,他是军事家,同时他也重视文治。

”“朱元璋喜欢编书,还有很多‘御制’都是直接操刀在编写,更热衷于建立制度。”毛佩琦解读,除了礼部编的《大明图志》之外,朱元璋还下令编了《大明律》,用户帖(相当于户口本)和黄册(相当于土地登记册)来进行社会管理,更重视文化、重视学校教育,明朝初年甘肃等边缘地区都建立了学校,再加上科举制度的引导,于是形成了全民推崇文化的氛围。

《南都繁会图》还原南京城地位

明太祖朱元璋将都城定为南京,朱棣夺得皇位之后,将都城迁至北京,但仍然把南京叫做南京。“明朝实行了两京制度。”毛佩琦解释,虽然南京不再是政治中心,但是作为经济中心却在不断地蓬勃发展,这特别体现在明朝中后期,这在《南都繁会图》中更能体现。作为明朝旧都南京市井情形实录,它被誉为明代的《清明上河图》,“实际上比清明上河图的内容还要丰富,它是从郊区一直画到市中心,再画到郊区。”

对于明朝,很多人认为是一个封闭的社会,不准百姓对外通商贸易,毛佩琦则用《南都繁会图》来反驳,这幅南京市井生活的长卷展示了当时的各种生意、买卖和行当,其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家店铺的招牌是“东西两洋货物俱全”。

毛佩琦解释,“明朝在前期,为了防止倭寇禁止民间通海,不允许出口铁器这些战略物资,但官方的对外贸易一直都是有的,明朝在浙江宁波、福建泉州设立有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明朝不仅仅是开放贸易,思想文化也开放,所以有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这个代表人物就是意大利人利玛窦,从利玛窦的《中国杂记》可以看到,当时中国的科技已经非常先进了。”

毛佩琦更提出,明朝灭亡的时间点应定为南京城破,弘光帝被俘,而非传统认为的北京城破、崇祯帝自缢。“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南京不仅保留了名称,还保留了一套中央管理机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太常寺等中央机构全部保留。所以,北京城破后弘光帝在南京登基,1年之后,南京城破弘光帝被俘,这时才能算明朝正式灭亡。”毛佩琦认为,见证了明朝300多年历史,南京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杜海朝 王婕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