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舟介入式外交 王逸舟:“创造性介入”提升中国外交软实力

2017-12-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财经界>:"创造性介入"是您对中国外交模式提出的新理论,"创造性介入"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对中国有什么现实意义?王逸舟:"创造性介入"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种取向.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逐步从利益主要集中地的区域性大国转变成为全球性大国,中国越来越多地不可避免地卷入到国际事务中,中国必须要对国际事务发出自己的声音,超越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低调不介入"的态度.中国外交在国际事务中几十年来就是搭

《财经界》:"创造性介入"是您对中国外交模式提出的新理论,"创造性介入"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对中国有什么现实意义?

王逸舟:"创造性介入"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种取向。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逐步从利益主要集中地的区域性大国转变成为全球性大国,中国越来越多地不可避免地卷入到国际事务中,中国必须要对国际事务发出自己的声音,超越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低调不介入"的态度。

中国外交在国际事务中几十年来就是搭便车,free rider,许多国际重大事务我们投弃权票,大多数国家同意我们就同意,大多数国家反对我们就反对。

如果中国是一个小国,这种搭便车的方式我觉得可以维持很久。但是作为一个占全球五分之一人口、GDP全球第二的大国,中国想把自己藏起来,置身事外也不容易,很多时候世界各国都需要听到中国的声音。比如我们作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制度怎么制定,中国得表态,中国的态度很重要。

全球贸易谈判也是这样,我们被动的身不由己的去作出反应,不如去下先手棋。围棋有一个术语叫先手棋,就是说我主动去布局,主动去设计,前瞻性的去考量,或者有意的进行导向,那么我把这个看做是中国外交新时期的创造性的介入。

要下主动棋,要下先手棋,要做出规划,然后这个过程要避免和西方的一些大国的介入等同起来。这种介入听起来似乎是很具有进攻性的,美国有时候一介入就很粗暴,就军事化,制裁啊,赤裸裸的威胁,这种做法让很多国家感到很难堪,欲速则不达,你本来想解决问题,结果更糟。

我觉得中国的"创造性介入"呢,基本上不同于过去任何事情不干涉,任何事情不闻不问,我只管赚钱,你们大家说怎么好我就怎么好,要区别于这个方式。

同时也要区别于美国这种,动则就是打压,当警察。中国人的文化,中国人的心理,都不是那种强权式的介入,一定要巧介入,一定要有智慧的介入,创造性的嘛,所谓创造性的就是说它一定是要尊重被介入的地区或者事件,尊重各国人民的意愿的这种需求。

比如说我们到非洲,到苏丹,那么这个国家本来是战乱的,本来是国际社会弃而不理的,但中国的斡旋介入,既帮助他们战乱的双方去对话,到谈判桌上来,同时也提供了一些经济上的援助和技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曾经是非洲非常贫困,国际社会弃儿的国家,现在比较先进的使用工业设备,同时物质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比较巧的介入。

南海问题也是这样,美国在那里高调重返,好像在那里当警察啊,维持秩序,我觉得中国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介入,我们在南海不是一个缺席者,我们在南海可以提供中国的公共产品,可以帮助有关的国家建立更好的,更合作的南海格局,那么这方面就需要动脑筋想办法,而不是消极的,美国包围我,我就去反包围,不是那样的,不是以对抗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所谓创造性的介入就是找原因,建设性的,用智慧的方式去解决危机,解决难题,同时让别人觉得这个解决的过程是别人总体而言是可以接受的,是比较合适的而不是勉为其难的,让人觉得是比较憋屈的慌。

但是这个过程就要避免像美国那样,我留个舰在那里,要是哪里动荡了,马上我的大兵压境了,稍有一些麻烦特种部队就上去了,轰炸就来了。我觉得这肯定不是中国所愿意做的。相反中国的方式呢还是要耐心细致的去做工作,去把有关的麻烦放到桌上来谈,这个方式或许时间上会长一点,耐心需要更大一点,但是他更有助于比较稳健的实现对话,而不是造成流血冲突。

中国需要用全球共赢的理念走向世界

《财经界》:中国现在国外的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引起了许多的非议,您认为中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是否应该转变思路,改变观念,用创造性的思维去进行国际合作和交流?

王逸舟:中国以后在全世界的创造性介入有无穷尽的机会,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它既可以是经济的,也可以是外交的,可以是文化的。比如说我们的孔子学院走向国际,早期的孔子学院还是比较简单的,未来还是可以有更加灵巧的方式,就是文化的对话。

我们的军队去国外不是攻占别人的城池的,而是维和的,工兵还帮助修路;我们的医生出去了,可以把别人的药材资源拿回来,可以去帮助当地人去求医问诊;农业专家出去了,很多是把一些种子,一些种植技术,我们精编细琢的一些传统,给需要技艺的一些国家地区去分享。

不要忘记,中国不是一亿人口的国家,而是一个将近14亿人口的大国,如果能够和世界各国更好的去建设一个新的时代的话,这个世界会大不一样的。

当然这不容易,有的时候,国际社会讲的一种零和非零和,一旦某个大国来了,历史上经常带来的是一个废墟,或者带来的是大面积的恐慌,甚至你的工业发展造成别人的失业,造成别人的逆差,我觉得这些传统的矛盾还是在那里,所以我觉得中国如何能够巧用国际规则,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时要让别人有机会。

所以现在要避免说我的利益最大化,因为我的利益最大化,往往导致别人利益最小化了,而现在是需要共赢互利的,我要发展,去享受这个机遇,但是同时呢让你能够分享,也让你通过中国的资金,中国工程的到来,你也有机会,包括在非洲。

一些企业出去了就是拿矿,拿资源,或者占市场,这个在早期可以理解,但是在未来,我觉得就是一定要注意社会责任感,你在当地要培养人才,培养干部,带动当地的发展,使当地人才能够学会管理,学会自己去设计,所以新时期中国对非的这种援助也好,关系也好,我觉得软援助很重要。

以前主要着眼于物质的层面,软援助呢就是培养人家的技能和观念。

我觉得其实人的资本是很重要的。像我们的军队,走出去了,请进来了,在中国国防大学培训过的军官已经有6个当非洲总统了,还有很多人变成了高官等等,那么这个方面就是互利的,在中国训练都是你掏钱,看上去是有花费的,但是他回去了,对中国友好,在关键时刻,它愿意去帮助。

不久前我们去北非撤侨的时候,通过红海的苏黎世运河,当时就很拥挤,船排队,可是我们军舰就十万火急,这个时候我们就找到了当时曾经在我们这里培训过的将领,他们马上做工作,这个效果就出来了。

其实还有很多这种类似的情况。我觉得未来不要只是贪图这种小利,我拿了多少矿啊,我占了多少市场啊,同时要想大局,我获得的利润,同时能够分割出去,而且毛泽东以前讲过一句话,我们过去讲吃水不忘掘井人嘛,我们进联合国就是非洲兄弟们抬着大轿把我们抬进去的,当时西方国家不让恢复席位,最后非洲四五十个国家都投中国,结果这个票就上去了。

所以西方国家挡不住了,今天中国发展起来了,很多非洲国家发展还需要很多资金,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要吝啬,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东西,而不是像现在的有些矿主,到哪里就是把这个矿拿走了,反正我给你钱了,你爱怎么着怎么着,这个态度就很糟糕,要更有大局观,要更有远见,而且能分享你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