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首富陈江和夺产 陈江和:印尼华裔首富的创富史

2018-04-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全球石油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都没能打垮他的企业,反而让他发展壮大:浆纸业.种植业.棕榈油加工.能源开发,他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从容跳跃.多元化发展.26岁成为亿万富翁,用不到40年的时间,把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店变成资产高达数十亿美元的跨国商业集团.他被誉为"商业奇才".他,就是新加坡金鹰国际集团主席陈江和.从一个无名小商贩成为众人瞩目的印尼首富,他·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哲学. "第一桶金"来自全球石油危机陈江和的父亲早年从福建莆田去印尼棉兰市谋生,开了一家不大的店铺,经营机

全球石油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都没能打垮他的企业,反而让他发展壮大:浆纸业、种植业、棕榈油加工、能源开发,他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从容跳跃.多元化发展。

26岁成为亿万富翁,用不到40年的时间,把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店变成资产高达数十亿美元的跨国商业集团.他被誉为“商业奇才”。

他,就是新加坡金鹰国际集团主席陈江和。

从一个无名小商贩成为众人瞩目的印尼首富,他·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哲学。 “第一桶金”来自全球石油危机

陈江和的父亲早年从福建莆田去印尼棉兰市谋生,开了一家不大的店铺,经营机车零配件和小额汽油、柴油生意。.1949年,陈江和出生,是家中的长子,在他之后,七个兄弟相继出生。

对于陈江和而言,最大的考验在17岁那一年。经商的父亲生了一场重病.作为长子,家里的担子自然就落在他的肩上。祸不单行。那一年是1966年,印尼政界动荡不安,学校关了,没有地方可以读书,陈江和想上大学做医生的梦想就此破灭。

因为家庭的变故,陈江和只能从一个小小的机车铺开始自己的梦想。机缘巧合发生在一年后。一天,有一个人走进店来,拿一张纸问了很多零件的价格。陈江和就按照很低的价格报给了他。正是他当时报得非常低的价格博得了对方的信任,陈江和由此成为这家石油公司的零件供应商,给石油公司供应机车零件。在陈江和的从商生涯中,危机总是与他相伴。而在他看来,危机中有危险更有机会。

1972年,盛产石油的中东国家面对世界石油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大幅提高原油价格,从而引发了第一次全球性石油危机。石油危机爆发,突然间使得石油从2美元多涨到12美元。油价的猛涨促使全球石油公司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业务不断飙升。陈江和供应的这家石油公司也不例外。当时才20岁出头的陈江和在那段日子里工作很辛苦,一个星期工作7天,每天工作14小时。但是因为有生意做,陈江和并没有觉得辛苦。

就在这一年,当全球陷入石油危机的一片恐慌之中时,陈江和人生的“第一桶金”却这样降临了。正是这次危机,让26岁的陈江和成为了亿万富翁。

人生中的第一间工厂

在赚得“第一桶金”之后,陈江和并没有因为自己在短短几年中创造出如此辉煌的业绩就停止不前,他日思夜想的一个问题是:不能总是依靠一个石油公司客户,如果有一天,石油公司不能再为自己提供市场和利润,该如何让公司继续经营下去,又如何养活自己的员工?

他强烈地意识到,未来,企业还是应该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一个现象引起他的关注.印尼的森林行业都在出口原木.而不少原木到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地后,被加工成夹板再返销到了印尼。一立方原木出去,只有0.5立方夹板回来。即便如此,加工厂家还能获得可观的利润。此时,陈江和脑中盘旋着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在森林资源丰富的印尼直接生产夹板.利润不是更可观吗7

上世纪70年代中期,陈江和开始筹建自己的第一间工厂——三夹板厂。

在印尼做夹板生意,很多人并不理解他的想法。直接出口原木收益快.钱非常好赚,而建工厂、做工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麻烦自不待言,回报率如何还未可知。

别人不愿意或不屑于做的事情.陈江和总是愿意去尝试。

于是.他跑去找当时的印尼工业部长申请夹板生产准许证。工业部长是中将,在当地很有影响力。中将对他当时的想法并不认同,毕竟有很多人来拿准许证建工厂,到头来都没有建成。他这么一个毛头小伙儿,怎么能建得成?陈江和信誓旦旦地表示:“建一个夹板厂一般需要两年,我大概14个月就能建成。

”果真,陈江和仅用了13个月就建好了一个投资千万美金、用工2000人的厂子。1975年8月7日,这是一场隆重的庆典,印尼总统率领7位部长来为陈江和的新厂剪彩。当他们拿起剪刀剪彩的那一瞬间,26岁的陈江和觉得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家工厂终于诞生.梦想之花离璀璨更近了一些。

工厂建好后.其运转能力比陈江和想象得好很多,工厂两三年就实现了盈利,几年下来,获利颇丰。无论是机车铺时代,或者是夹板厂时代,陈江和所作的每个决定都离不来“远见”二字。当夹板厂建成、投产,而且产出效益远远超过预期时,陈江和开始了多元化发展的另外一个梦想。此时的他,已经将他的目光瞄准在下一个目标之上——建造科林奇工厂。

打造浆纸王国

陈江和做夹板生意,也出口欧洲。1982年冬天,他去芬兰考察,当从汽车的车窗里看到芬兰的树林长得这么大.就问主人:“这个树到底长了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