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铮评论 摄影评论家顾铮专访(图)

2017-06-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年前的那个初夏的夜晚,现时以摄影评论家名声在外的顾铮以摄影师的身份参与创办了一个真正具有民间色彩的摄影群体"北河盟"---这个有着反城市色彩的名字毫无所谓的海派的洋气.1980年代,启蒙与求知的年代,彼时来自西方的各种主义与思潮在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里都产生过各自的影响,充满理想主义的人们也相信这是一个充满了可能性的时代."北河盟"在淮海电影院地下的巴黎咖啡厅开幕的影展,尽管他们试图用红布包裹起门口梧桐树的"行为艺术"遭到了警察的阻止,展厅墙上

20年前的那个初夏的夜晚,现时以摄影评论家名声在外的顾铮以摄影师的身份参与创办了一个真正具有民间色彩的摄影群体“北河盟”———这个有着反城市色彩的名字毫无所谓的海派的洋气。

1980年代,启蒙与求知的年代,彼时来自西方的各种主义与思潮在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里都产生过各自的影响,充满理想主义的人们也相信这是一个充满了可能性的时代。“北河盟”在淮海电影院地下的巴黎咖啡厅开幕的影展,尽管他们试图用红布包裹起门口梧桐树的“行为艺术”遭到了警察的阻止,展厅墙上的作品也有两幅被要求撤下,但在这个影展上,他们第一次提出城市影像的概念,质疑和反叛当时摄影圈中正流行的“花花草草”。

自这一刻起,城市就成为顾铮心中不断为之描绘的图画主题。

时至今日,“北河盟”中人大部分已不再混迹摄影圈,只有顾铮和王耀东尚在其中流连忘返。

过去成为了传说的时候,一切也就进入了历史。

惊吓过度让魔幻感紧随

相比较文艺评论家绝少亲自操刀写作,作为摄影评论家的顾铮首次个人作品展“谣言与传奇”在莫干山路50号全摄影画廊悄然进行,留待观者评说。“谣言与传奇”的名字与张爱玲小说《流言》有着某些内在的勾连,然而“传奇”,却是顾铮对自己近三四年来影像记录的概括———这个城市的荒诞与超现实编织了这个城市的传奇。对几万张底片进行重新编辑的过程,也是对记忆、梦想和现实重新编辑的过程。

此次参展的作品均为24寸独幅照片,表达方式更具完成度和独立性,这些独幅作品就像玩扑克牌一样,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目引发观者心中感受各异。

“我不是个记者,不必用记者的角度观察和叙事,我只是叙述自己眼中的城市———荒诞,超现实。”顾铮说,“荒诞”源自一次少年时候的惊吓。“小时候,在复兴中学念书,放学回家的路上,一辆停在街角的面包车引起了我和同学的注意,很想知道里面人究竟在干什么,我们个子矮,有一个同学先跳起来往车窗里张望,瞬时脸色煞白,我来不及问他,就自己跳起来往里看,却看到躺在车里一张死者僵硬的脸,这一次把我吓得不轻,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也许从那时起,就觉得这个城市中处处充满了出人意料,充满了荒诞和奇幻的魔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