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英林河南首富 三度蝉联河南首富 秦英林的财富经 带给创业者七大思维启示

2017-07-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市场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城市是创业者最愿意闯荡的地方.他们总认为,城市集聚了商业的技术.人才.资金.市场等资源,成功的几率会更高.这已成为大部分商业成功者的定律.不过,在河南,一个农业大省里,真正依靠市场资源成功(撇开金属资源类企业不说)的大企业却集中在农村,或者农业县城,不仅是牧原集团.雏鹰农牧.华英农业.大用集团.永达集团,包括双汇.众品,也是如此.这些企业的成功告诉人们另一个定律:真正成功的企业与当地的市场资源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这种关系,虽然在24年前创业的秦英林未必知道,不过,从南

市场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城市是创业者最愿意闯荡的地方。他们总认为,城市集聚了商业的技术、人才、资金、市场等资源,成功的几率会更高。这已成为大部分商业成功者的定律。

不过,在河南,一个农业大省里,真正依靠市场资源成功(撇开金属资源类企业不说)的大企业却集中在农村,或者农业县城,不仅是牧原集团、雏鹰农牧、华英农业、大用集团、永达集团,包括双汇、众品,也是如此。

这些企业的成功告诉人们另一个定律:真正成功的企业与当地的市场资源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这种关系,虽然在24年前创业的秦英林未必知道,不过,从南阳市国有公司辞职的秦英林一定明白,农村天地大有作为。

可以说,从一开始,秦英林与大多数人选择留在城市里创业的梦想,就不一样:他选择了回家创业。这种逆向创业思维,成就了24年后的他河南首富的盛誉,也给今天的创业者一个启迪:大众创业的路径,能否走出自己的路?

盲从与冲动,是失败的创业者相似的性格特质。翻阅商业史,真正成功的企业家都是从兴趣入手,成就自己的商业帝国。开一代智能手机商业大势的乔布斯,可谓兴趣创业的典范。秦英林也是。

见诸媒体的报道中,秦英林说,他养猪起因于家庭贫困,渴望养几头猪能够改善家庭生活。话说是事实,不过,他并没有道出养猪的真实原因:他对养猪的兴趣十分浓厚。这种兴趣起源于家庭的影响,他的哥哥因为在地方食品公司杀猪杀得好,获得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暗暗激发了秦英林对养猪的兴趣。

更为重要的是,秦英林对养猪兴趣的持续投入与学习。在上高中期间,别的同学下课休息玩了,他却埋头规划设计猪舍的建设图样。上大学,放弃保送名额,上农业大学。大学放假回家,骑自行车一路返家,一路调研养猪。300多公里的回家路,他骑行了半个月。

显然,是兴趣引导了秦英林走上了创业路,更为关键的是,他对个人兴趣的执着与投入,为他的创业积淀了专业技能与意志品质。

中国的养猪史与中华民族的起源史,差不多一样长,至今仍然保持着五千年前的圈养、散养的模式。而秦英林一开始投资养猪,就决意改变中国的养猪模式——走工业化规模化养猪的方式,实质上,就是开拓中国养猪的新商业蓝海。

为此,秦英林走出国门,学习模仿国际上领先的猪舍建设技术,一步一步改进,一步一步消化创新,现在,牧原集团的猪舍、控温与饲喂技术,已经更新到了十几代了。然而,这些技术创新,牧原集团一直是以革自己命的方式完成的。每建一处新猪舍,秦英林的研发团队就自我更新技术,直至日趋完善。可以说,国内除了牧原集团,还没有另外一家企业有着专门的猪舍研发技术团队持续提升自己的养殖技术。

牧原集团的先进猪舍技术,不仅保障公司建设全球最大的养猪车间,更为关键的是提升了养殖效率,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在商业信息爆炸的时代,商业机会的干扰,已经严重到了影响老板们平心静气地经营商业的地步了。眼下的中国商业界,暴富者众,然而,把商业当作事业耕耘者寡,这也已经影响到了中国商业品质的地步了。

专注,已经成为中国商业最稀缺的企业家精神品质。

缺少百年企业的竖井战略,只有赚一把就跑的买卖生意,导致整个中国商业出现了品质低下、同质化丛生、商业从众现象严重等种种问题,至今没有获得好转,不得不说,与商业老板的短线思维有关。

秦英林已经坚持养猪24年了,而且他承诺这是他一辈子的事业,并矢志于百年牧原的打造。2015年更提出了建设更为宏大的大战略,这清晰地向人们传达了专注力量的价值。

可以说,专注成就了秦英林的河南首富,品牌君相信,有了专注的力量,秦英林有着长期雄居河南首富宝座的机会。这一预言,相信会获得时间的验证。

眼下,世界最知名的管理大师拉姆?查兰成为牧原集团的座上宾。对于熟悉秦英林的人来说,向世界先进的管理大师学管理,一直是他的功课。

从彼得?德鲁克到稻盛和夫,从杰克?特劳特到吉姆?柯林斯,从彼得?圣吉到拉姆?查兰,再到IBM管理咨询机构,……

伴随着牧原集团的成长,秦英林在管理学下的功夫一路相伴,他自言:“读得很苦”。可以说,正是在牧原集团不同的发展阶段,在管理上,牧原集团适时引进了现场管理、绩效管理、品牌管理、战略管理、愿景管理等等管理模式,实现了最新管理方式与公司文化的融合,最大化地驱动公司成长动能。

一位企业家,必须时时关注企业管理大势,并吸取最新的管理思想精华武装企业,这即是企业家自身成长的需要,更是企业改良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的需求。

品牌君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在企业做大的过程中,一大部分企业由于管理模式落后,做大之后却失去了做强的能力,甚至失去了成长的动力,直至没落,这正是企业老板不能与企同进步的症结所在。

客观地说,一位企业家,首先是一位管理专家。毕竟,企业因人而起。秦英林无疑是一位管理专家。他的知人善用,一定是牧原集团事业健康成长,获取持续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所在。

秦英林考察人才重品性、德性,不看学历,甚至要求大学生来到牧原首先忘掉文凭与学历。他认为:“未来的牧原大业,一定要有一批少年大将军来开拓。”

事实是,目前牧原集团横跨5省、35家子公司,其中牧原股份16家子公司中,15位为年轻人。要知道,这些年轻人每人每年都要管理着几亿的投资资金规模。

现在,牧原集团已是一万多人规模的大企业,其中,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七八百人来牧原就业,牧原集团虽公司在农村,可却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优秀平台。

“打个比喻,现在的牧原,正是由秦英林这位大将军,领着一批少年大将军风风火火地大养高品质的生猪,为人类贡献高品质生活的愿景而打拼着。”一位熟悉牧原集团的人士表示。

牧原集团是企业组织, 更是一个“家”。秦英林从创业初期,就秉持这一企业理念。

牧原集团每年要举办拜猪大典,大典仪式中,员工都要宣读拜猪文,其中有这样的句子:猪的一生,是傻乎乎的一生,是乐呵呵的一生,是默默无闻的一生,是不求索取的一生,是不求回报的一生,是给人带来丰盛幸福的一生。

秦英林就是要通过拜猪,让员工感恩猪,因为是猪,让他们走上了富裕,获得了幸福。通过拜猪,要员工通过学习猪来悟做人、悟做事、悟人生、悟感恩、悟担当、悟奉献,提升员工的企业凝聚力。

秦英林创新管理,把传统的师徒文化纳入到现场管理之中,每年举办拜师大典,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相互形成了师徒关系,更进一步强化“家文化”的实践。

而对员工的关爱,还从绩效、员工持股、母子工程等多维度、多渠道实现同创造、共分享的幸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