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洲书法家 扬州当代书法家 袁立中的挥毫人生

2017-06-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扬州书法自古兴盛,清代"扬州八怪"将扬州书法推向了一个高度.然而时至当下,扬州书法界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再次出发,能人早已辈出.这些当代的扬州书法名家,沉淀出属于自己的风格,让扬州的书法之境有了新的境界.作为当下扬州书法界的翘楚,中国书法家协会扬州考级中心副主任.扬州书法院副秘书长.扬州市青少年书法协会副主席袁立中先生对于书法有着自己的见解.昨日,记者走进袁立中的工作室,聆听他的习书之路.    [谈书法]    应立足过去发扬当下书法    "书法写得好,临帖很重要,

    扬州书法自古兴盛,清代“扬州八怪”将扬州书法推向了一个高度。然而时至当下,扬州书法界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再次出发,能人早已辈出。这些当代的扬州书法名家,沉淀出属于自己的风格,让扬州的书法之境有了新的境界。

作为当下扬州书法界的翘楚,中国书法家协会扬州考级中心副主任、扬州书法院副秘书长、扬州市青少年书法协会副主席袁立中先生对于书法有着自己的见解。昨日,记者走进袁立中的工作室,聆听他的习书之路。

    【谈书法】

    应立足过去发扬当下书法

    “书法写得好,临帖很重要,转益多师,自然会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对于习书的过程,袁立中如是说。如今在扬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工作的袁立中属于大隐隐于市之人,在他的办公室对面辟出了一间屋子,作为他的工作室,一张宽度近一米,长度近两米的桌子上,墨迹斑驳。袁立中如苦修者一样,每天都要在此练习书法。

    谈及扬州的书法发展,袁立中表示,郑板桥的“六分半书”、金农的“漆书”在中国的书法史上意义太过深远了,这些名家将扬州书法推向了一个高峰,但当下的扬州人谈及古代书法实在太多。

袁立中说,从书法衍生出来,扬州的文化亦是如此,古代文化的高度兴盛,以至于现代人甚少谈及扬州的当下文化。在袁立中看来,立足过去,发展当下,是对于扬州书法,乃至扬州文化发展的最好途径。袁立中告诉记者,历史盛名不可抛,这些都是璀璨的勋章,但勋章是高峰,今人站在前人的高峰之上,应该跨步往前,同时在注目扬州古典文化的同时,也应该注视当下文化,毕竟古典文化是化石,当下文化史涓涓流淌的小溪,仍旧在前行。

    对于当下人用电脑太多,容易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袁立中表示,汉字是中国的国粹,科技再发达,也不能替代国粹,多写字,不仅利于国粹的传承,也能活动脑筋。袁立中说,现在国家也大力推广学生习书,说明书法在中国文明的传承中是具有着重要意义的。

谈及自己习书之初,袁立中告诉记者,无师就临帖。袁立中说,所谓师傅带进门,修行靠个人,即便有师傅教书法,最初的阶段依旧逃不开临帖,只有学习大家的字帖,才能让自身的水平得到提升,而袁立中的习书起源便是临帖。

    【话经历】

    生活洗礼后成就艺术之梦

    谈及书法之路,袁立中引用了《老子》第64章中的一句话——“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作为一名1979年的高考生,袁立中和中国大多数渴望进入高校的人一样,成了“折翼的天使”。袁立中说,在那时,考取大学是寒门子弟唯一的出路,可在落榜面前,他只能无奈地接受残酷的现实。

    高考失利后,袁立中只能选择工作,也正是源于此,袁立中和当时的一位刻章师傅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刻章。袁立中表示,刻章也需要反写字。为了把章刻好,袁立中开始练习写字,也正因此,他与书法有了正面的接触。其后一年多时间里,袁立中临帖自学,反复摸索,直至真、草、隶、篆、仿宋都会写,木料、牛角、有机玻璃、塑料公章、石料都能刻。

    袁立中告诉记者,在高考失利后的数年里,他靠着刻章技艺,走南闯北,但最终还是回到了家乡。在袁立中看来,曾经的苦楚,都是为了筑起九层之台的累土。

    人大两年研修经历是宝贵财富

    谈及习书之路上的发展,袁立中表示,他的书法水平能有更大进步,也有赖于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两年深造。袁立中告诉记者,2004年,经过对两幅作品以及书画大赛入展情况的综合打分,他成功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成为全国优秀中青年书法家硕士研究生课程高级研修班的首批学员。

    据了解,袁立中在人大的两年时间里,除了学习书法专业以外,还学习了大量文史哲方面的课程,提高了人文素养。袁立中告诉记者,人大的学习,不仅让他圆了大学梦,同时在艺术修养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遇贵人】

    王蒙的关怀改写他的人生

    在袁立中的习书之路上,得遇多位前辈帮助,其中就有前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先生的帮助。

    据了解,自喜上书法后,袁立中经常将习作投递给多家报纸,所以他经常前去邮电局(现更名为“邮政局”)。袁立中告诉记者,他迄今记得,那日他照例去邮电局,翻阅报纸、收取信件。

就在那次,《农民日报》刊载的一则消息一下吸引住袁立中的目光:“我国举办‘全国农民书画大赛’,本次活动由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农村经营报社主办。文化部部长王蒙担任大赛组委会主任。各地文化部门集体送稿。”

    彼时,袁立中在当地的书法圈子已颇有名声,书法作品也在诸多比赛中获得名次,但他一直希望能参加一次高规格的书法大赛。这次的比赛给了他机会。

    在兴奋之余,袁立中又迷茫了起来,因为该则消息中并没提及征集时间和投稿地址。在经过权衡后,袁立中去了市文化馆。袁立中告诉记者,那日上午,他带了一幅精心创作的小楷横幅“王勃《滕王阁序》”去了市文化馆。

在文化馆,袁立中得到了当时的文化馆馆长的指点,在一份杂志上找到文化部的地址,将小楷横幅的《滕王阁序》寄给王蒙。袁立终是幸运的,他的作品顺利参评,最终荣获一等奖。

    多年习书生涯中,袁立中还获得了包括1988年全国“青岛杯书画大赛”一等奖、1995年“中国工会70周年”全国书画赛一等奖在内的多个重大奖项。同时,他还参展了2005年西泠印社国际艺术节“中国书画展”、2006年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全国书画展、2011年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在内的多个重大展览。

    【文章本天成】

    出书为记录半生经历

    也为勉励当下年轻人

    近日,“中国在线艺术网”为袁立中建立了属于他个人的艺术家官网,官网中除了张贴袁立中的书法作品以及篆刻作品外,还有他所写的16篇似散文、似随笔、似书法心得,又似回忆录的文章。袁立中告诉记者,这16篇文章纯属书法创作之外的偶得之作,这些文章如同一部立体的电影,将袁立中的创作生涯通过各个侧面进行还原,读之颇具史书中人物传记的味道。

    据了解,这16篇文章将以《心性之道》为名,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在看完该书的打印稿后,扬州市文联主席刘俊先生说:“《心性之道》中的16篇可以概括为‘三个实’,一曰真实,16篇文章是袁立中真心真性情的流露;二曰朴实,文章均采用原生态的语言和文字;三曰平实,这16篇文章娓娓道来,就像一位文友在向人诉说身边事身边人。”

    著名诗评家叶橹先生在看完16篇文章之后表示,他从中读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称之为志气,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诗言志”。叶橹说,纵观袁立中的习书过程,能看到一种以行动实现志气的历炼;袁立中的书法,无论是楷书,还是隶书抑或狂草,处处显示或隐含的,也都贯串着一种气势,可以称之为“书显志”。彰显了当代扬州书法的一种新维度。

    对于此次出书,袁立中表示,一则为梳理自己前半生的经历,算是一次集中的记录,同时也是希望通过自己这一路走来的艰辛给予当下年轻人一些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