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舟坚持30年 2011中国年度创业人物陈一舟:坚持30年

2017-05-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创业邦>: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你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陈一舟:1999年创业的时候,杨宁想了一个域名,叫ChinaRen,就用这个域名了.我们先定了域名再定的商业模式,就是做社区.当时雅虎收购了Geocities--当时一个很大的公司,实际上它是互联网上第一波做社区的公司,我很看好社区.它的好处是能涵盖通讯和资讯;缺点就是离钱比较远.1999年刚回国时,我还跟雷军争论过一次,在车里就争论了两三个小时.他说,这个东西离钱太远了,你怎么赚钱?那个时候我不理解他,现在能理解了.当时我们就是学生开公司

《创业邦》: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你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

陈一舟:1999年创业的时候,杨宁想了一个域名,叫ChinaRen,就用这个域名了。我们先定了域名再定的商业模式,就是做社区。当时雅虎收购了Geocities——当时一个很大的公司,实际上它是互联网上第一波做社区的公司,我很看好社区。它的好处是能涵盖通讯和资讯;缺点就是离钱比较远。

1999年刚回国时,我还跟雷军争论过一次,在车里就争论了两三个小时。他说,这个东西离钱太远了,你怎么赚钱?那个时候我不理解他,现在能理解了。当时我们就是学生开公司,只简单地想,这个需求是存在的,怎么让用户喜欢这个东西?后来雷军去做卓越,我们还继续做ChinaRen,我觉得这个东西有意思。它给用户产生了大量的价值,特别是做了校友录以后,很多用户都在使用我们的东西。

我说,这肯定是一个好东西。但是要说怎么赚钱,我没辙,那个时候想不出赚钱的办法。当时还没有先积累用户的这种流行观念。现在如果仔细研究一下,1999年以来的互联网创业人士,有两种人容易成功:

第一种典型的成功案例是丁磊,他一开始就抓了一个赚钱的东西——邮箱。邮箱在那个时候确实是赚钱的,然后用这个钱来养门户,上市后也搞了很多钱,但是一看门户不赚钱,又去搞SP、游戏。总之,他关注实利,公司在第一天就能站起来。所以,现在网易非常成功,丁磊个人的股份还有60%,没被稀释。

还有一类企业就是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这样的,他们一开始就做了一个特别有用的东西,能不能赚钱不知道。最后坚持下来,就成功了。

最怕的是,ChinaRen做了一个对大家有用的东西,但是没融到足够多的钱,最后只能卖掉。但是假如你融到了很多的钱,没做一个正确的事情,也就死了。有足够多的钱和干正确的事情,这两个条件都需要。

《创业邦》:现在想来,会不会觉得ChinaRen还是做得早了点?

陈一舟:不早,惟一的问题就是那时候钱搞少了。如果那个时候我们能搞到5000万美金,可能比现在大很多了。这就是运气的问题,赶上那一波了。所以,你得有足够的钱能撑下来。互联网发展的客观规律就是,先要圈地,那你就得有足够的钱。地都没有,房子也没盖,怎么收房租?

同时,还要专注,不能老改主意。像我们从1999年到现在,可以说改了很多,其实也没改。有一段时间想做社区,自己做社区不行又买一个社区,然后烧了很多钱又去做视频。最后发现,还是不如做自己最熟的东西。我们一直都知道,社区类的东西是有价值的,我们的兴趣爱好就在这上面,从来没改变过,然后抓到了一个合适的。

可能2006年之前,我们是在不断尝试新东西,因为知道要创造一个规模比较大的公司,光靠社区是不够的。

《创业邦》:你觉得你的商业判断力发生变化了吗?

陈一舟:我还是那个人,没变化,我的商业判断能力不见得比以前强太多。在你没钱的时候,很多事情没有办法坚持下来,在你后面就会留下很多挖了一半的洞,每个洞都证明你不行;当你有钱的时候,身后每个都是往外冒油的油井,这时也许大家给你的评价就是,这个人很会做事。其实都是事后逻辑。

当时我们就觉得很多东西挺好,但是好像又吃不准,比如说像视频。视频我们其实是吃得准的,我们知道是好东西,但是手上的钱不够做这个事。那时候我们没有什么钱,看到好东西不敢挖,所以每个地方都不敢挖太深。每个商业模式要做透、要赚钱,就得挖得很深,我们当时没有这个条件。

《创业邦》:也就是说,你还是从长远看商业模式,离它真正爆发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需要大把的投入,你走的是这么一条路径吗?

陈一舟:可以这么说,因为在互联网上能够很快赚钱又能做得很大的业务几乎没有。游戏除外,而且还得是早期做游戏,现在都不行。因为这种事情太好了,谁都会先去做,但是这种东西显然是不会太多的。所以就逼着你必须去做需要长期投入的事情,只有这种事情才足够苦,有足够多的竞争对手,最后却剩下足够少的对手,你才可能赚钱。

《创业邦》:资本给你的教训是什么?

陈一舟:有一定的教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后来我们特别害怕公司的资金链崩掉,当时我发了一个誓,再也不要因为公司的资金不够而导致没有完成既定目标。

因为我们犯了两次这样的错误。ChinaRen是因为年轻没有创业经验,也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三个愣头青出来开公司,凭着一腔热情去做事,还可以原谅,而且最后卖掉也算没有失败。

第二次错误是,2006年扩张太快。追求短期目标和利益多一些,当然也没有扛住投资人的压力,他们希望我们马上上市。所以花大量的钱去买当时赚钱的SP增值业务,结果到 2006年7月份,中国移动的政策发生更改,这些业务都不值钱了,只能全部都砍掉。所以,拿到投资人的4800万美元,有一半可能买了一些废品;然后烧钱的机器却扩大了一倍,团队数量就扩大了一倍。所以那个时候很痛苦,从1400人一下裁到700人。

说白了就是,当时花钱太快、没扛住压力。投资方也在鼓励我们这么干,我从本意上不是非常支持,但是也没反对。所以还是怪我,因为我要反对是可以反对的,我没扛住。对投资人来说,他们天生就是短视,任务也很简单,就是上市。但是我们作为创业者,不能所有的事情都让投资人来指挥。创业者要做的是让公司有一个长远的发展,五年、十年以后,能成为一个比现在规模大很多、非常成功的一个公司。

经过这两次,后来2008年融到钱以后,都让它们趴在账上没动,我们就踏踏实实做事情。包括现在虽然在糯米网和各种业务上有投入,大部分成本都是由人人网赚来的钱负担。所以,我们现在差不多有十几个亿的现金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