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儿女 闻立鹏:最爱画父亲——闻一多的三儿子昨在厦接受厦门日报专访

2017-12-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闻立鹏的油画作品<红烛颂>,画中人物为闻一多.著名画家闻立鹏是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的第三个儿子.他创作的<国际歌>.<红烛颂>.<白石系列>等油画作品颇具影响力,

闻立鹏的油画作品《红烛颂》,画中人物为闻一多。著名画家闻立鹏是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的第三个儿子。他创作的《国际歌》、《红烛颂》、《白石系列》等油画作品颇具影响力,许多作品被国内外权威艺术机构收藏。昨日,这位已近耄耋之年的艺术家在厦接受了厦门日报记者的专访。

    【名片】

    闻立鹏承袭了父亲闻一多的美术爱好,曾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教授,现为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     记者:您爱上美术是因为父亲的缘故吗?     闻立鹏:应该说,父亲的文化艺术道路是从美术开始的,到后来创作新诗,搞文学研究。

父亲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在美国留学三年学的就是美术。

回国后他在国立艺专任教,教授美术专业,还担任教务长。我小时候在北京长大,从小就喜欢瞎涂乱画,父亲也总是鼓励我画画,不过,他却从没有亲自教过我,因为那时他把时间都用在做学问上。我上初中时,父亲帮我找了个美术老师,可那时时局动荡,我也没有真正学画。

    小时候,我常看到父亲在家里刻印,但却几乎没有看过父亲在画画,因为父亲回国后就很少画画了。曾有一次母亲生病在床,父亲把板凳倒过来,四个腿当画架,架上画板为母亲速写,可是没画成。

抗战时期,父亲带领西南联大的学生一路步行走了60天从长沙到昆明,在此期间他画了30多张风景写生,这是父亲回国后最集中画画的一段时间。这些画我至今保存,是父亲留给我最珍贵的遗产。

    记者:您的很多作品是以父亲为表现对象的,您为什么这么喜欢画父亲?     闻立鹏:倒不是因为闻一多是我的父亲,我才爱画他。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能感受父亲伟大的人格力量和思想代表着一种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气节,也越来越热爱他,在我的心里,他不仅是我的父亲,更是文化的巨人。1947年,我16岁在北京初中毕业就到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北方大学美术系学习绘画,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如果我能学成,就要画父亲。

    从1978年开始,我构思父亲的肖像系列,画我所理解的闻一多,至今已完成三幅。

第一幅《红烛颂》创作于1978年,现由中国美术馆收藏,父亲的诗作《红烛》非常著名,他的一生,就像红烛一样;第二幅是由北京美协收藏的《大火》,清华大学有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闻亭和闻钟,这幅画表现的是在“闻钟”前的父亲肖像;第三幅是《静夜》,绘画的意境取自父亲的诗作《静夜》,诗中写的是父亲回国之后,在清华大学当教授,生活很安定,可他却告诉自己不能满足这样的生活,不能忘记国家的危难和大众的苦难。

    历经30年,这一系列的画作我还在酝酿之中。现在看了很多父亲的书,越来越觉得父亲伟大,他就是一本厚重的大书。我认为,就算把我全身的力量用来画父亲,也不为过。

    记者:如果让您评价,您会怎样评价您父亲的绘画艺术?     闻立鹏:我目前和夫人正担任闻一多纪念文集“美术卷”的编纂工作。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父亲对美术、文学艺术就有了很深层次的思考和实践,他的很多画,就是现在看来也很现代,就好像是现在的年轻画家的作品。

他的理论和实践与今天我们美术界的思考完全能够吻合。他们那一代人有中国文化底子,又有西方艺术的熏陶,能够达到很高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