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龙的妻子 导演郑晓龙编剧王小平:原来他们是这样恩爱浪漫的夫妻(婚姻正能量)

2017-09-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提到<北京人在纽约><金婚><甄嬛传><芈月传>这些名剧,就不得不提导演郑晓龙,提到郑晓龙就会联想到他的名编剧妻子王小平.他们之间,既是搭档,又是夫妻,这样的婚

提到《北京人在纽约》《金婚》《甄嬛传》《芈月传》这些名剧,就不得不提导演郑晓龙,提到郑晓龙就会联想到他的名编剧妻子王小平。他们之间,既是搭档,又是夫妻,这样的婚姻,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珠联璧合”这个词(有木有羡慕嫉妒恨的冲动?)。最好的爱情和婚姻,不就是像他们这般,相互成全,如日月交相辉映吗?

志同道合,携手共进

1985年4月,全国第三届中短篇小说颁奖会在南京举行,郑晓龙在那里结识了王小平。那时,他在北京电视制片厂(后更名为北京电视台艺术中心)工作,她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因为工作关系,他们的接触越来越多。王小平是海岩的小说《便衣警察》的编辑,她发现海岩的作品非常适合改编成影视剧,便推荐给郑晓龙。1985年底,郑晓龙去海南拍摄《大林莽》,王小平正好要到广东组稿,他便邀她同去。他们的接触更频繁了。

1986年4月,尤小刚任导演、郑晓龙监制的电视连续剧《凯旋在子夜》要深入边陲拍摄,这一去,要好久。想到要与王小平相隔万里,郑晓龙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他说:“小平,我要去3个月,或者更久,也许还会有生命危险。要是我回来了,你愿意和我永远在一起吗?”她微笑着点了点头。

这期间,令他最难忘的事情是199 0年,王小平决定出国深造。当时,郑晓龙正为事业拼搏,不能与她同行,一时愁肠百结。她看出了他的心思,临走前给了他一个盒子。盒子里放着当年郑晓龙到老山前线后,王小平写给他的几十封未寄出的信。从信中郑晓龙知道王小平心里对他的感情,于是,1992年夏,他跑到美国,与她在美国完婚。

据说,郑晓龙拍《北京人在纽约》就是为了每天能见到王小平。他大方承认有这方面原因。婚后,她依然在美国读书、工作,而他在北京有一大堆工作要做,几通电话已不能承载心头的想念,怎么办?郑晓龙刚好找到一个极好的题材,可以去纽约拍戏。这部戏就是《北京人在纽约》,郑晓龙是制片人、编剧和导演,王小平成了这个戏的英文翻译和编辑。

郑晓龙当时背负了150万美元贷款的压力,同时也得到了王小平的支持,她陪着他面试演员,跑拍摄场地,协调剧组和当地的关系,尽她所能地提供美国生活的细节。剧中有大量英文对白,她不厌其烦地向美国演职员解释剧情和人物关系,并把台词译成英文,以便拍摄时使用。

在王小平的帮助下,郑晓龙的拍摄工作很顺利。《北京人在纽约》播出时,掀起收视热潮,横扫全部电视剧奖项。

生活处处皆素材

作为编剧,王小平的作品里亦有郑晓龙的影子,而且很多。比如,1994年11月,他们的儿子早产一个半月出生。当时,郑晓龙因工作无法脱身,直到孩子快满月时才赶到美国。看到摇篮中那个小小的婴儿,他突然觉得肩上责任重大……郑晓龙的这种感觉,被王小平写进了电影《刮痧》中。剧中,许大同深情地说:“他是我的儿子,是我生命的延续。每当我想到他,便会肃然意识到做父亲的责任。我很高兴承担这个责任……”

据说,郑晓龙有聊天嗑瓜子的习惯,嗑着瓜子,他才能畅快聊天。这是郑晓龙戒烟之后新添的习惯。王小平非常反对郑晓龙抽烟,只要他一抽烟,她的眉头就锁起来,开窗开门。

既然她反感,那郑晓龙就试图戒烟呗。但努力了许多年,烟却依旧抽着。直到2009年底,王小平一个越洋电话打来:“我先声明哦,我没有逼你戒烟。”“嗯?”他警觉起来。她话里有话:“我今天遇到一个朋友,他送了我一种药,据说能减少烟瘾,你吃吃试试?”很快,她带着药从美国回来了。

随着药递到他手中的,还有许多零食。她循循善诱:“想抽烟的时候,就吃这些零食,帮你少抽烟。”也奇怪,两个月后,不知不觉间,郑晓龙成功戒烟了。

作为导演,郑晓龙身边会围绕很多漂亮的女性,有时他们也会闹“矛盾”。比如,2006年的一天,郑晓龙在宾馆读《金婚》的本子,王小平来看他,在梳妆台上看到一个时髦发卡,就问:“这是谁的呀?”郑晓龙突然想起刚才剧组的女场记给他送剧本时,正赶上下雨,头发被淋湿,进门时顺手把发卡扔在了梳妆台上。

但是,郑晓龙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便使出夫妻斗法宝典:装糊涂。于是他一脸无辜地说:“可能是服务员落下的吧?”她疑惑:“服务员怎么会用这么高档的发卡?”一帮哥们儿见他们夫妻无战事,一个劲儿地起哄:“嫂子,动用刑具逼供!

”郑晓龙无奈,赶紧补了一句:“哎哟,想起来了,是场记的吧?”她撇嘴:“心虚吧?不心虚干吗说假话?”弄得郑晓龙哭笑不得。

这段当然也被王小平写到剧本里了,即《金婚风雨情》里,耿直与舒曼、小桃花之间的卡子事件,正是这个发卡事件的翻版。

拌嘴也恩爱

拍《北京人在纽约》时,他们吵过;拍《刮痧》时,他们吵过;拍《甄嬛传》时,他们吵过,拍《芈月传》时,他们又吵。郑晓龙和王小平生活中很少吵架,但为剧本却经常吵架。

拍《甄嬛传》的时候,他们曾因要不要保留华妃吃酸黄瓜催吐的细节吵过。王小平坚持保留,她不屈不挠的劲头让郑晓龙上火:“咱俩到底谁是导演?”她说:“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作为制片人和导演,郑晓龙向来对剧本有绝对的发言权。当初拍《编辑部的故事》时,王朔等一群高人分头写剧本,写了17集,他看完当场就毙了15集。现在怎么了?他的话不顶用了?那一晚,郑晓龙和王小平背对背而眠。第二天早晨,他一睁眼,发现她正目不转睛地盯着他。

郑晓龙叹口气:“为什么别的编剧都能听我的建议,只有跟你沟通那么难呢?”她笑笑:“因为我是编剧还是你妻子。作为妻子,我有责任维护你的声誉,我哪怕想弄个剧本害人,也不会害最亲的人。”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郑晓龙还能说什么呢?

王小平很为郑晓龙操心。《甄嬛传》那部戏里有名有姓的角色就有150多人。角色名单都是她审定的,每个角色的年龄、性格特征以及角色之间的关系,场次数……她都一一附在后面,供他挑选演员时把握。

每拍一部戏,开机前一个月,因为压力,郑晓龙总是很阴郁,王小平深知这一点,尽量花时间陪伴他,想尽办法让他放松。他超负荷拍戏,如果王小平不在,便经常打电话给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叮嘱他们给他准备粥,按时监督他吃药。

郑晓龙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冬天,下着大雪。拍完某场戏,他站在雪地里给王小平打电话:“下雪啦。演员拍的都是夏天的戏,嘴里都含冰啊。这戏真难拍呀!”“凡是你说难拍的时候,拍出来一定是个好片子。”郑晓龙一听笑了:“知我者媳妇也!”

吵来吵去,最终听谁的?郑晓龙说:“听真理的,很多时候我是对的,她就听我的。但我有时也不对,那就听她的。她不讲理的时候多一些,我其实受了不少委屈。”

王小平当然也诉过苦,说他太苛刻,编剧在他手中是非常不好过日子的,也就是她勉强挣扎着能活下来,要是别的编剧早死好几回了。

但是,这也正是王小平欣赏郑晓龙的地方,她曾说过:“在体现剧本、完成剧本、提高剧本上,郑晓龙都是最优秀的,我这辈子只给他一人写剧本。”

郑晓龙安慰王小平的方式是买衣服,在她眼中,他是一个非常懂浪漫的人,她的好看的衣服大部分都是他买的。而且,郑晓龙喜欢给王小平惊喜。比如,他给她打电话说:“这两天在拍戏,很忙,估计都回不去了。”她有些闷闷不乐,可挂完电话10多分钟,就听到有敲门声,她把门打开,见他就站在门口。

郑晓龙和王小平生活中这样的惊喜其实挺多的,不管在外面如何,回到家,他们也就是再平常不过的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