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康临米芾 陈忠康:我的临帖方法

2017-12-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临帖,人们往往笼统地称其为"临摹".实际上,"临"与"摹"是两种不同的学书方法.所谓"临",就是将字帖置于案前,观察字的形态.结构.笔划,领会其精神,再下笔仿写,如同"临渊"."摹",则是将薄纸蒙在字帖上,随字的大小.线条的粗细而把它描写下业."临",容易掌握字帖的笔意,而往往把握不住字的结构位置;而"摹"则易得其结构位置而往往失其精神,二者各有的

临帖,人们往往笼统地称其为“临摹”。实际上,“临”与“摹”是两种不同的学书方法。所谓“临”,就是将字帖置于案前,观察字的形态、结构、笔划,领会其精神,再下笔仿写,如同“临渊”。“摹”,则是将薄纸蒙在字帖上,随字的大小、线条的粗细而把它描写下业。

“临”,容易掌握字帖的笔意,而往往把握不住字的结构位置;而“摹”则易得其结构位置而往往失其精神,二者各有的怅。但我们说,书法讲究“形似而神亦似”,因此,临帖是很重要的学**方法。

学**钢笔书法,要把临帖看作是登堂入室的钥匙,是打基础。临的次数越多、临的范围越广,基础就越牢固。如果将临帖比作作画,它倒不象画像,必求其维妙维肖;而倒有点类似于速写,务必摄取字帖的精神。

临帖需眼到手到、眼准手巧,眼里看到的,笔端都能够表达展示出来。这里,并不追求临帖的速度。即使到临写得很熟练的程度,也需放慢速度。 根据本人临帖的体会,我认为:要想临好帖,必须突出一个字--“勤”!

临写必须勤。读一部好的著作,要求通读;临一本好的字帖,也要求通临。有人临帖,挑选自己认为好的字,或是自己喜爱的字来写,即使写也写得不多,甚至写上三两遍便乏味了,以为熟了,其实,非但一个字学不好,而且通篇的精神更无从领悟。这样是不行的。

把帖置于胸前,逐字逐笔临写,谓之“面临”;离开字帖,头脑还保持着某帖某字的形象,拿起笔来就可以写得很象,这叫做“背临”或“默临”。我们学写字,有时在空中“画空”,或在手心“书空”,这样精神集中,也能学好一种字体。这也可叫一种“背临”。这里需要解释的是:临不可过于死板,达到“昏沉沉”的地步,这样就失去了临的主动权,让字帖牵着鼻子走,跟着前人亦步亦趋,而只可以将临帖看作是“打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