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王辅生 谈谈秦腔名家王辅生

2017-09-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王辅生,男,陕西长安县(今西安市长安区)人,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剧协会员,剧协陕西分会会员.  1924年出生于一个贫寒农家,幼年饱经忧患,备

王辅生,男,陕西长安县(今西安市长安区)人,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剧协会员,剧协陕西分会会员。

  1924年出生于一个贫寒农家,幼年饱经忧患,备尝艰辛。11岁时父亲病故,母亲改嫁,为谋生路,投身梨园,先入李正敏的"正艺社",时名王泥潮。翌年至苏育民领班的"三意社"坐科,排入"辅"字辈,易名王辅生。师承王德荣、高正保、徐元民等前辈名家,主工彩旦,兼演丑角、老旦,戏路甚宽。大丑、小丑、老丑均驾轻就熟,尤精彩旦,名满西北。

  王老天赋聪敏,好学不倦,基本功扎实,表演技艺全面,善于将丰富的人生阅历与深厚的生活积累熔铸与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之中,在锲而不舍地打磨锤炼中继承创新。尊崇传统而又不泥古法,博采众长而能自成一家。

尤为可贵者,台风严谨,演技规范,注重人物内心刻画,极少丑角行发噱卖弄之诟病,以力求自然质朴、分寸适度为要旨。所演各类角色,无论正义与邪恶、善良与刻薄、憨厚与刁钻、本分与贪婪、诙谐与机趣、幽默与讽喻等,都能依据角色的不同身份和性格匠心独运、精细处理,把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格外传神。可谓丑中尽现艺术美,格调高雅不流俗。

  几十年来,物换星移,时变序迁,王辅生一直坚持在"三意社"工作,成为该社栋梁,1987年在秦腔演员首次评定职称时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在迄今72年的艺术生涯中,演出剧目多达百余部,他演丑角活灵活现,逼真传神,常常是喜气满台、笑声满座,剧场效果十分热烈。群众夸奖说: "王辅生把丑真个耍神了!"曾被誉为"中国戏曲的卓别林"、"秦腔媒旦宗师"。

  据不完全统计,王老曾经演出的剧目和角色有: 《看女》中的柳氏(婆婆); 《小姑贤》中的姚氏(婆婆); 《拾玉镯》中的刘媒婆; 《玉堂春》中的老鸨、崇公道、禁婆; 《八件衣》中的花仁义; 《打虎记》中的李红眼; 《化墨珠》中的小书童; 《义责王魁》中的张千; 《扑吃送亲》中的小花子施德; 《九件衣》中的乔三; 《红娘子》中的盘马王二; 《审诰命》中的唐知县; 《卧薪尝胆》中的丑兵甲(侮辱越王的); 《龙凤呈祥》中的蒋钦; 《劝新郎》中的阮氏; 《杨门女将》中的杨洪; 《烙碗计》中的马氏; 《牧羊卷》中的宋氏; 《江姐》中的敌伪警察; 《罗汉钱》中的五婶; 《穷人恨》中的胡万富(地主); 《白毛女》中的穆仁智; 《二巧离婚》中的张二娘

   其中,《看女》、《小姑贤》、《拾玉镯》、《审诰命》、《荒郊义救》和《劝新郎》为王老的代表剧目和"王派"艺术的精髓所在。

   作为一名深受观众爱戴、在秦腔界享有盛誉的丑角大家,王老毕生坚守"从业先修身,艺精徳更高"的信念,作风正派,严于律己,谦和待人,尊重同行的,善于艺术合作,无门户之见;他认真钻研艺术,技术训练从不间断,真正做到了"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从而在舞台上永葆青春;他顾全大局,服从组织分配,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对待工作从不挑剔,既勇于承担主角挑大梁,更乐于接受杂角与配角,高尚的职业道德堪为表率;他热爱人民,情系百姓,克服家庭困难,坚持上乡演出,从不计较生活条件,不拿架子不摆谱,对待观众如亲人,即使在退休之年,仍热衷社会公益事业,踊跃参加救灾、扶贫义演,为构建和谐社会不遗余力;他扶植新人,提携后学,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倾心传艺,不求索取,为省内外剧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彩旦和丑角演员,80多岁的时候仍然坚持舞台演出,可谓老树荫浓护新枝,春风桃李满天下。

范言井行,辉映日月;高风亮节,光照天地!

   2007年12月15日,因病在西安逝世,享年83岁。王老去世后,戏曲界的新老演员和知名人士等为王老举办了追悼会,并进行追悼演出!

    如今,王老人虽做古,艺术尚存,他那高尚的艺风艺德和精湛的舞台演技"三秦"人是不会忘记的,是值得我们现在的演员学习的。王老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愿"王派"丑角艺术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