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的声音林贤治 《纸上的声音》读后感

2017-12-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纸上的声音>内容概要:这是作者近三年来的随笔及评论的结集.全书通过对多位西方著名知识分子的叙述,探讨知识分子与国家.社会.革命.历史诸关系,解析作为理念人和实践者的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与人格建构,特别强调自由批判的精神--<纸上的声音>读后感,来自卓越网的网友:知识分子必须要有身份的自由.独立批判的立场.不惮于自我孤立.在林贤治的论述中,知识分子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一个知识分子抵得上一个政党.真理.真话.良心.诚实.斗争.自由.尊严.批判.革命,林贤治的文集里满目都是这些久违

《纸上的声音》内容概要:这是作者近三年来的随笔及评论的结集。全书通过对多位西方著名知识分子的叙述,探讨知识分子与国家、社会、革命、历史诸关系,解析作为理念人和实践者的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与人格建构,特别强调自由批判的精神……

《纸上的声音》读后感,来自卓越网的网友:知识分子必须要有身份的自由、独立批判的立场、不惮于自我孤立。在林贤治的论述中,知识分子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一个知识分子抵得上一个政党。真理、真话、良心、诚实、斗争、自由、尊严、批判、革命,林贤治的文集里满目都是这些久违的、陌生了的字眼,在满足于日常享乐物质和娱乐生活的大多数看来,或许不值一提,而在另一小撮有追求的人看来,是触目惊心、振聋发聩的,甚至有一些人应该会觉得耳臊脸热……

纸上的声音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林贤治不认为自己是知识分子,只把自己定义为写作者。知识分子在林贤治看来,“其一,对权势社会保持相对的精神自由及独立身份;其二就是社会实践性。”对于林贤治来说,“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跟“全体仝仁”一样是有语病和可笑的,——在他看来,“知识分子的角色选择唯是一种选择,就是听从良知的召唤,坚持在破坏中建设,在体制外建设;结果,导向革命的讨论,乃至直接参与革命都是势所必至的事。

”——良知是知识分子必备的品格,从来没有缺乏良知的知识分子。 《纸上的声音》是广东作家林贤治近几年的文集,包括随笔和评论。全书约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描述罗莎·卢森堡、汉娜·阿伦特、乔治·奥威尔、索尔仁尼琴等西方知识分子的写作生涯与生命轨迹,通过梳理国外知识分子与国家、社会的关系以及由他们的理念而作出的选择与实践,从不同的维度定义知识分子;二是对鲁迅、萧红等作家的述评,勾勒自五四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图景,进而对中国的国民性和中国文学的精神性进行了深刻有力的批判。

在批判国民性的篇章里,林贤治说,要时时有同过去决裂、颠覆传统的话语,有同权力对立、同制度对立、与现实不调和的话语。而对当下中国社会所存在的问题,林贤治在这本文集里只是浮光掠影地提到一下,没有作很深入的剖析,但我们看到,字里行间无不借古喻今。

林贤治认为没有“为艺术而艺术”的纯文学。文学要与时代、社会、国家、历史发生联系。一个时代的文学的繁荣,并不在于作品数量之多,而在于个性的多样化和精神的多元化,在于品质的高度。

而一切自由的、诚实的文字,都可以视为一种美,本原的美,无可比拟的美。 对于当代中国文学的批评,林贤治是直白尖锐的。他把当代中国文学的问题归结为“精神的衰微和语言的贫乏”。文学是精神的创造物,是精神对自然的改写。对“五四精神”他是推崇的,他认为“五四的作品,哪怕是最单薄的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