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三的悲惨下场 李立三与妻子李莎纪事 “极左思潮”下的命运悲歌

2017-09-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中国俄罗斯语文学教母李莎(俄文名:伊丽莎白•帕夫洛芙娜•基什金娜)于5月12日13时在京逝世,享年101岁.李莎是已故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杰出领导人之一李立三的夫人,中国籍俄罗斯人,著名俄语教育家.两人自苏联相识,共度几十年风雨春秋,爱情故事感人至深.本文摘自<民国风流--那些无法跨过的跨国恋>,作者:潘剑冰(一)李立三之人"李立三",这是一个在革命年代一度叱咤风云的名字.李立三曾和刘少奇在1923年一起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这是大革命时期共产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中国俄罗斯语文学教母李莎(俄文名:伊丽莎白•帕夫洛芙娜•基什金娜)于5月12日13时在京逝世,享年101岁。李莎是已故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杰出领导人之一李立三的夫人,中国籍俄罗斯人,著名俄语教育家。

两人自苏联相识,共度几十年风雨春秋,爱情故事感人至深。

本文摘自《民国风流——那些无法跨过的跨国恋》,作者:潘剑冰

(一)李立三之人

“李立三”,这是一个在革命年代一度叱咤风云的名字。

李立三曾和刘少奇在1923年一起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这是大革命时期共产党领导大罢工唯一成功的先例;他担任过上海总工会委员长,领导了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他也是党内第一个提议在南昌举行起义的人。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风云人物,却因为3个月的错误,被迫在异国他乡隐姓埋名15载,并且背负一生都无法解脱的十字架。1930年6月至9月,作为中共实际上“一把手”的李立三因错误估计形势,推行激进的“立三路线”遭到了失败,在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上做了自我检讨并离开了领导职位。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共中央工委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等职。“文革”中遭受残酷迫害,1967年6月22日在北京蒙冤逝世。198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为李立三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二)异国恋情不畏压力

提起当年与李立三的相识、相恋,李莎老人的语调格外地充满了感情。

“我与立三是在莫斯科我的一位女友家相识的,那时我还是个19岁的小姑娘。通过女友的介绍,我知道他叫李明,在共产国际工作。第一次见面,他没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只是觉得他是个话语不多的中国青年。后来,恰逢十月革命纪念日到来了,他邀请我和他的中国朋友一起欢度这个重大节日。

在餐桌上,他十分开朗活泼,与大家有说有笑,把场上的气氛搞得很热烈。当时,我虽然不懂中文,但我可以深切地感受能上能下的他是这个集体的核心人物,我被他的魅力所深深吸引。不久后,我们就确定了恋爱关系。”

在意识形态胜于一切的红色苏联,人们做任何事情都是严肃的、板着脸的,李立三在苏联列宁学校学习时,就曾跟一个中国女生谈过恋爱,但对方终因受不了“同机会主义分子混在一起”这顶帽子而跟他分道扬镳,很多自认为政治觉悟高的人连见到李立三都要绕道而走。

但是丽萨不为所动,她认为爱情应当是超越政治的,她不仅是李立三的恋人,还成了他最好的倾听者。

当认识到自己再也离不开丽萨之后,李立三展现了一个革命者的气魄,他向丽萨发起了求婚。如果成功,这将是李立三的第五次婚姻,在丽萨之前,李立三曾经有过四次婚姻,并且生有两男三女,他的经历充分证明了一个革命者的浪漫主义精神。李立三对自己的过去毫不隐瞒,这种坦坦荡荡的精神也赢得了丽萨的理解,她明白立三绝不是一个喜新厌旧、玩弄女性的浪荡子,而是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造成的,也和他职业革命家的身份有关。

1936年2月,李立三和丽萨开始了他们的共同生活,当时苏联结婚并不需要办结婚证,李立三请来了陈云、杨之华(瞿秋白夫人)等十来个中国好友,摆了一桌喜酒,大家一起动手做饭。后来李立三又在丽萨母亲家里亲自掌勺,炒了一桌中国菜款待丽萨的亲友,吃得大家赞不绝口,他们的婚事就算这样完成了。婚后,李立三根据谐音给丽萨取了中国名字“李莎”,俄罗斯女孩丽萨一夜之间变成了中国媳妇李莎。